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讓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中國道路中國夢)

發布時間:2023-06-28 15:57:00來源: 人民日報

  今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我們(men) 街道垃圾分類誌願者回信,強調“繼續發揮誌願者在基層治理中的獨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傳(chuan) 引導工作,帶動更多居民養(yang) 成分類投放的好習(xi) 慣,推動垃圾分類成為(wei) 低碳生活新時尚,為(wei)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全社會(hui) 文明程度積極貢獻力量”。作為(wei) 上海市虹口區嘉興(xing) 路街道的一名垃圾分類誌願者,我深刻感受到,生活垃圾分類看似“小事”,實則關(guan) 係著千家萬(wan) 戶。讓垃圾分類成為(wei) 更多人的好習(xi) 慣,需要齊心協力、人人參與(yu) 。

  推進垃圾分類工作,誌願者既要不怕髒、不怕累,堅持身體(ti) 力行,也要抓機遇、重宣傳(chuan) ,做好思想引導。曾有一位居民,每次都將一大袋生活垃圾隨手一扔。我便撿起來並打開垃圾袋,重新進行分類。看到我堅持連著做了好幾天,他有點不好意思。我便抓住機會(hui) ,向他講解垃圾分類的理念。後來,這位居民成了我們(men) 垃圾分類誌願服務隊的骨幹成員,主動參與(yu) 誌願服務,也引導更多人理解我們(men) 工作的意義(yi) 。行動接力、暖心傳(chuan) 遞,能夠打動人心、浸潤人心,從(cong) 而培厚綠色環保的良好氛圍。

  隨著服務範圍的調整,我發現不同區域的垃圾分類情況各具特點。比如,有的居民區經常會(hui) 出現新住戶不了解倒放地點、規則,導致垃圾分類混亂(luan) 等狀況。我們(men) 便與(yu) 居民一起想辦法,在小區常態化開展“迎新”活動,為(wei) 社區新成員提供一份電子版入住指南、進行一次實地走訪。這樣的“跨前一步”,既讓新住戶感受到“家”的溫暖,快速適應社區垃圾分類工作,也促進我們(men) 提升服務的質量水平,進一步充實公益隊伍。立足現實、因地施策,下好“繡花”功夫,有助於(yu) 推動垃圾分類的意識和習(xi) 慣更好生根發芽。

  這些年,越來越多人加入誌願服務隊,我們(men) 的隊伍越來越壯大,不少居民的“金點子”也轉化為(wei) 推動工作的好方法。比如,對垃圾箱房進行智能化改造後,有的能自動稱重,幫助居民了解自身生活方式;有的具備手機語音對講功能,可以進行實時提醒。盡管垃圾分類已成為(wei) 很多居民的習(xi) 慣,但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如何引導居民從(cong) “要我分”到“我要分”,如何更加科學便民設置回收點位,如何更好推動循環利用、“變廢為(wei) 寶”……這些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解決(jue) 。垃圾分類工作任重道遠,我們(men) 將繼續把垃圾分類這件“關(guan) 鍵小事”作為(wei) 社區的“民生大事”,熱心公益、服務群眾(zhong) ,匯聚社區治理眾(zhong) 力,建設好我們(men) 的美麗(li) 家園。

  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是個(ge) 係統工程,需要各方協同發力、久久為(wei) 功,需要廣大城鄉(xiang) 居民積極參與(yu) 、主動作為(wei) 。我們(men) 將牢記囑托,因地製宜、加強引導、持續推進,讓更多人行動起來,一起為(wei) 改善生活環境不懈努力,為(wei) 綠色發展作出貢獻。

  (作者為(wei) 上海市虹口區嘉興(xing) 路街道安丘居民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本報記者沈文敏采訪整理)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