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寧河區:金橋“謀士”搭“金橋”
排水不暢、路燈不亮……原先基礎設施老舊引發的連串問題,是14個(ge) 自然小區組成的寧河區金橋社區解不完的硬結。如今緊密依靠黨(dang) 員群眾(zhong) ,從(cong) 設立“黨(dang) 員圓桌議事會(hui) ”,到實施“一把手”工程,金橋社區走出一條創新基層社會(hui) 治理、預防化解矛盾風險的新路,架起一座通向居民心坎、堅持和完善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金橋”。
社區治理看“議事”
去年,天津市寧河區橋北街道金橋社區辦了個(ge) “黨(dang) 員圓桌議事會(hui) ”,召集大家議議社區裏的事。
居民起初不以為(wei) 然,“什麽(me) 也解決(jue) 不了,議議也就是議議。”
不信,到社區打聽。近一平方公裏土地上零散分布14個(ge) 自然小區,房齡全在20年以上──
“這塊在這村建的,那頭在那村建的,一堆一片,有圍牆的就倆(lia) 小區。”
“住宅用地、商業(ye) 用地、工業(ye) 用地等等,土地性質比較複雜。”
“既在城鄉(xiang) 接合部,又處貿易開發區。既有樓房區,又有拆遷遺留平房區。”
……
金橋社區集矛盾易發“標簽”於(yu) 一身,即使在居委會(hui) 所在地的圍合自然小區金橋小區,也積壓難題多年──8棟樓、238戶,地方小,人口少,加上物業(ye) 費難收齊,原物業(ye) 公司不幹了,無新物業(ye) 公司“接單”。盡管2020年已提升改造,但設施缺乏維護,路燈不亮,居民夜裏出行,靠手機照明。
“群眾(zhong) 反映訴求的12345市民熱線工單接連不斷,重重矛盾歸根結底是由基礎設施老化缺乏修繕引起的。”去年剛上任時,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馮(feng) 飛頭疼不已,“這個(ge) 問題沒解決(jue) ,那個(ge) 問題冒出來,按下葫蘆浮起瓢。”
獨木難支,孤雁難飛,眾(zhong) 人拾柴火焰高。馮(feng) 飛召集老黨(dang) 員老幹部“謀士”開會(hui) ,“他們(men) 有從(cong) 職能部門退休的,有經營生意的,覺悟高、熱情高、經驗多,點子多。”
幾番“議事”下來,社區的事漸漸有了眉目。
在上級幫助下,社區選用了天津未來城宜諾有限公司,為(wei) 試點的金橋小區和銀河花園居民提供“先嚐後買(mai) ”物業(ye) 服務。
“新管家”今年入駐後,一口氣更換了院內(nei) 和樓道燈120盞,增添綠植320平方米,修繕粉刷門垛、公共區域地麵200平方米……金橋小區居民李倩倩明顯感到變化,“20多年老小區,現在很少像我們(men) 小區這麽(me) 幹淨的。”
“我們(men) 開展了多種公益活動,幫助獨居、行動不便的老人修馬桶,換門窗、燈泡等,服務質量提上來,業(ye) 主購買(mai) 服務的熱情才會(hui) 增長。”物業(ye) 經理李鵬飛說,今後會(hui) 通過新增多種經營等方式彌補收費空缺。
物業(ye) 進駐後,金橋社區又將“黨(dang) 員圓桌議事會(hui) ”升級為(wei) “一把手”工程,除了邀請6名老黨(dang) 員反映居民訴求、激勵物業(ye) 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外,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還和離退休支部書(shu) 記、業(ye) 委會(hui) 主任、物業(ye) 公司經理等“一把手”組成“議事會(hui) ”召集者,發揮網格員信息摸排、采集作用,專(zhuan) 題研究轄區居民反映的共性、疑難問題,由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快事快辦、特事特辦、重點問題承諾製協調呈辦”,讓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
解難題聚合力
“老頭們(men) 下棋啥的沒地界兒(er) ,缺個(ge) 活動室。”75歲的孫國輝是6名老黨(dang) 員之一,起初他和很多人一樣不敢想“議事會(hui) ”能派上用場,直到自己的“議題”有了著落。
金橋小區有9間公共用房,原先老物業(ye) 公司用,老物業(ye) 公司走後,幾戶居民你占一地兒(er) ,我用一屋,一家配一鎖,“收編”成“庫房”。有居民氣不過,掰扯幾句,無效,隻好作罷。
馮(feng) 飛決(jue) 定去會(hui) 一會(hui) ,他帶上社區幹部在“庫房”守著,來了一戶“開鎖的”──
“大伯,屋裏東(dong) 西是您的?”
“嗯呢,怎的?”
一聽腔調,馮(feng) 飛話題一轉,“向您‘取經’來了”。他事先了解到,對方愛唱歌。
“您多才多藝,我們(men) 想建個(ge) 活動室,讓大夥(huo) 兒(er) 有個(ge) 休閑娛樂(le) 、才藝展示的地兒(er) ,您怎麽(me) 看?”
“好啊,老哥兒(er) 幾個(ge) 常騎車去別地兒(er) 唱,正缺場地。”
馮(feng) 飛抓緊機會(hui) 向他詳細介紹了活動室陳設、用途、對居民健康快樂(le) 生活的意義(yi) ,以及亟需建設場地等。幾番談心,聽得對方很興(xing) 奮,“這是好事,支持,公共用房我交鑰匙。”他還帶動其他幾戶騰退了房屋。
“居民不是不通情理,關(guan) 鍵是拿出讓人家心服的理兒(er) 。”馮(feng) 飛說,很快,社區攜手物業(ye) 打造了上百平方米的黨(dang) 群活動室。
類似“活動室”這樣的“小議題”被看重了、解決(jue) 了,老黨(dang) 員們(men) 的感受很不一樣,合力“治未病”防範矛盾風險的心氣更足了。社區將收集上來的居民願望歸為(wei) 三大項127件,首先要解決(jue) 的是“排水”──
“一下雨,人都為(wei) 難。金橋小區的水抽出去了,前田小區的還沒膝蓋呢。”
“晴天也犯難,管道一堵,衛生間坐便一排水,旁邊地漏往上滋。”……
金橋小區提升改造後新建水泵,下雨不灌樓道了,但小區外還處在雨水和生活汙水明渠排放狀態,涉及的其他開放式樓棟和平房片區排水係統更老舊,但因有的地方納入拆遷計劃,不適宜多添“新家當”,排水不暢漸成“老大難”。
“議事會(hui) ”先是推出嚐試疏通管道方案。最早靠電動疏通裝備,通不開,後又找來吸汙車,“整整通了4天,通著通著馬路牙子滋水了,說明管道塌了,或是因汙垢硬化等原因,通不動了。必須‘吹哨’街道了。”馮(feng) 飛說。
“吹哨報到”是我市矛盾調處機製之一。依托該機製,街道“一把手”和水務、住建、城管、規自、興(xing) 寧集團等部門單位有關(guan) 負責人多次現場協調,最終確定“用一截、建一截”轄區排水改造方案,以最大限度為(wei) 雨汙積水找到“出路”。
6月16日,工程隊正式進場施工。
“按計劃,兩(liang) 個(ge) 月後新建暗管接通市政管道,水順流到頭。”馮(feng) 飛說。(記者 劉雅麗(l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