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張家口聚力打造京津冀“算力之都”

發布時間:2023-07-05 10:49:00來源: 河北日報

  規劃建設數字服務產(chan) 業(ye) 基地 打造綠色算力產(chan) 業(ye) 創新生態圈

  張家口聚力打造京津冀“算力之都”

  7月4日,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hui) 第二屆全國企業(ye) 數字化轉型高峰論壇在北京舉(ju) 行,張家口市委書(shu) 記趙文鋒受邀在會(hui) 上推介了該市數字經濟發展優(you) 勢和數字服務產(chan) 業(ye) 基地建設項目。

  河北省圍繞譜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部署推動建設數據驅動、智能融合的數字河北。張家口作為(wei) 國家“東(dong) 數西算”工程京津冀算力樞紐節點的核心和10個(ge) 國家數據中心集群之一,在推動數字河北建設中發揮著關(guan) 鍵的引領作用。河北省明確大數據產(chan) 業(ye) 為(wei) 張家口未來發展的兩(liang) 大主導產(chan) 業(ye) 之一,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建設方案》,支持張家口大數據產(chan) 業(ye) 發展。大數據產(chan) 業(ye) 已經成為(wei) 推動張家口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張家口毗鄰首都北京,京張高鐵開通運營後融入了首都“一小時經濟圈”。全域年均氣溫低於(yu) 7℃,氣候冷涼、空氣潔淨,有利於(yu) 數據中心設備自然冷卻和使用壽命延長,PUE值(數據中心總設備能耗/IT設備能耗)1.25左右,可節約能耗40%,是建設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理想之地。

  作為(wei) 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張家口綠電資源非常豐(feng) 富,該市正在積極探索推廣大數據與(yu) 綠電協同的“源網荷儲(chu) ”一體(ti) 化模式,支持大數據企業(ye) 參與(yu) 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努力打造國家級綠色低碳、零碳數據中心標杆。

  “雲(yun) ”上發力,大數據產(chan) 業(ye) “風景”正好。近年來,阿裏、騰訊、秦淮等一批領軍(jun) 企業(ye) 加速在該市布局,目前有19個(ge) 數據中心投入運營,投運服務器132萬(wan) 台,居全省首位,算力占京津冀地區的22%。到2025年,該市投運服務器規模將達到400萬(wan) 台,數據中心集群綠電使用率將超過70%。

  “張家口正在搶抓機遇,放大優(you) 勢,培強做優(you) 大數據產(chan) 業(ye) 集群,規劃建設數字服務產(chan) 業(ye) 基地,聚力打造京津冀‘算力之都’,為(wei) 京津冀協同發展、全國數字經濟發展作貢獻。”趙文鋒表示。

  據悉,張家口積極對接北京算力和數字服務需求,按照“研發和算法在北京,數據和算力在張家口”的思路,在京張高鐵張家口站南側(ce) 區域規劃建設數字服務產(chan) 業(ye) 基地,作為(wei) “算力之都”的重要支撐與(yu) 核心引擎。

  該數字服務產(chan) 業(ye) 基地規劃占地4800多畝(mu) ,以數據服務、通算智算、職業(ye) 教育為(wei) 主攻方向,重點建設數字基礎服務、電子商務、數字文創、數字應用、人工智能、信創、先進計算“七大產(chan) 業(ye) 組團”,綜合服務、科創應用、職業(ye) 實訓基地和培訓“三大配套中心”,計劃2025年主要功能區基本建成,2027年算力產(chan) 業(ye) 集群初具規模,形成一個(ge) 產(chan) 教高度融合、業(ye) 態豐(feng) 富齊全、區域協同高效的園區。

  “基地建成後將形成綠色算力產(chan) 業(ye) 發展的創新生態圈,匯集場景、算力、人才、資本、空間、配套等要素,融合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本鏈和人才鏈,為(wei) 企業(ye) 賦能,為(wei) 京津服務。”趙文鋒表示,該基地將提供強大的算力支撐,融入京津冀算力網。每年可提供數字服務人才3萬(wan) 名,滿足企業(ye) 人力資源需求。組建首期10億(yi) 元的產(chan) 業(ye) 母基金,出台數字產(chan) 業(ye) 金融支持政策,為(wei) 企業(ye) 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服務。統籌數字政府、智慧城市、社區管理、能源管理等數字化建設需求,梳理應用場景清單,對落地企業(ye) 全麵開放。推動優(you) 惠的用地用房服務,減輕企業(ye) 投資成本。完善基地周邊的教育、醫療、住房、商業(ye) 等功能配套,讓企業(ye) 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好。(記者王雪威、郭曉通 通訊員張超)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