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上門服務”,規範才有保障(百姓關注)

發布時間:2023-07-05 15:26:00來源: 人民日報

  近期,一些新型的“上門服務”逐漸興(xing) 起,像上門廚師、上門健身私教、上門理發、上門洗車、上門遛狗等。有的消費者認為(wei) ,上門服務便利、省時、私密性強,與(yu) 傳(chuan) 統服務相比,更符合年輕人的消費習(xi) 慣。但也有讀者遇到了一些麻煩。

  浙江杭州市讀者唐女士對美食很感興(xing) 趣,為(wei) 了能在家中品嚐各地美食,她訂購了上門廚師服務,“我前幾天專(zhuan) 門找了一位東(dong) 北的廚師,由我準備材料,他負責來家烹飪,買(mai) 食材和請廚師的成本算下來和‘下館子’差不多。”唐女士表示,這算是一次比較成功的經驗,但她之前多次邀請的上門廚師,不同的人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有的甚至不如自己手藝好。

  “由於(yu) 缺乏統一的服務質量評價(jia) 標準,隻能碰運氣,根據圈子內(nei) 口耳相傳(chuan) 進行嚐試,核算下來的成本並不低。”唐女士說,“而且大多數廚師和餐館相比掌握的菜品比較少,隻能適用於(yu) 自己想在家品嚐或請客吃飯的私密場景。”

  “上門服務”大多是一對一進行,由顧客在網絡平台尋找或者私人推薦,一般沒有合同可供參考,服務標準、服務價(jia) 格等也是因人而異,由此也引發了一些糾紛和問題。

  江蘇無錫市讀者李先生在人民網“人民投訴”上反映,自己通過網絡平台找到一家自營的維修店鋪,聯係維修衛生間漏水問題。維修師傅檢查後告知,需要往管道裏灌材料補漏水。“師傅在衛生間打了7個(ge) 孔,但灌進去的大量材料被水衝(chong) 入了下水道。”李先生說,他第一次支付了1150元,但漏水問題沒有解決(jue) ,於(yu) 是師傅第二天又上門維修,活幹到一半,李先生對工程質量不滿意,便叫停了工程,“即使這樣,還是收了我800元。這次交易不是通過平台進行,錢也直接打給師傅,這給後續維權帶來了很大麻煩。”

  除了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價(jia) 格不公開透明外,還有讀者表示,“上門服務”的安全問題值得關(guan) 注。重慶市讀者王圓圓找了一名教練上門教健身,一直沒有與(yu) 她簽訂合同。“雖然我對教練比較信任,但如果在上課過程中因訓練方式不對發生損害健康的事情,沒有合同約定,維權恐怕會(hui) 很困難。”王圓圓說。

  不僅(jin) 是購買(mai) “上門服務”的消費者有擔心,一些“上門服務”人員也有擔憂。莫先生平常兼職做一些上門的家政服務。他表示,自己接單的服務時間短、金額也不大,價(jia) 格方麵的糾紛比較少,“最主要的還是擔心和雇主之間因為(wei) 服務內(nei) 容、質量等發生糾紛。有些消費者可能會(hui) 惡意投訴,如果沒有留存相關(guan) 證據,平台大多傾(qing) 向保護消費者,那我不僅(jin) 白出力,還有可能要賠償(chang) 。”莫先生還表示,如果是照顧嬰幼兒(er) 、老人、寵物等服務,服務期間發生意外的風險比較大,服務人員可能會(hui) 承擔更多責任。

  福建師範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付雷表示,消費者和“上門服務”人員容易就服務內(nei) 容、時間、質量等產(chan) 生糾紛,由於(yu) “上門服務”大部分在私人之間進行,一般不會(hui) 訂立正式的書(shu) 麵合同,但可以采用照片、視頻、聊天記錄等方式留痕,就服務內(nei) 容、服務時間、服務費用、支付方式、安全風險、違約責任等事項達成一致意見,對服務製定明確標準,以免對質量和效果產(chan) 生爭(zheng) 議。“如果‘上門服務’涉及照顧老人、嬰幼兒(er) 、寵物等工作,應盡可能通過錄音錄像等方式對服務過程進行記錄,既監督服務者的行為(wei) ,也能固定證據,減少糾紛。”李付雷說。

  北京市西城區司法局公職律師翟一漾表示,“上門服務”是一種新的服務形式,未來應當給與(yu) 其充分的發展空間,但也要避免其“野蠻生長”。“建立有效的評價(jia) 和獎懲機製十分重要,讓消費者能夠找到服務滿意度高的經營者,通過消費者評價(jia) 、同行推薦、行業(ye) 自律等方式優(you) 化行業(ye) 標準。”翟一漾說,應鼓勵專(zhuan) 業(ye) 化平台對接服務,強化平台的審核義(yi) 務,確保服務人員信息真實、個(ge) 體(ti) 資質合格,形成製式服務合同、推薦服務標準等一係列指導性規範。

  廣西欽州市讀者黃躍成表示,“上門服務”在推動生活質量提高、提升生活品質、助力就業(ye) 等方麵發揮了顯著作用,與(yu) 此同時,也應該注意加強監管,規範指導相關(guan) 平台,推動“上門服務”良性健康發展。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