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傷疤”變成生態公園 廢棄礦坑實現華麗轉身
央視網消息:廣東(dong) 茂名是一座因石油工業(ye) 而建市並發展起來的城市。在城市的西北角,有一座昔日的露天采礦場,過去這裏因無序開采而生態環境持續惡化。2013年,當地關(guan) 停礦場進行生態修複,這裏逐漸蛻變成開放式的生態公園。現在,總台記者張琦就在現場。張琦,茂名的礦場是如何變成生態公園的?給我們(men) 介紹一下。
總台記者張琦:我現在就在廣東(dong) 茂名的露天礦生態公園,這是當地最大的一個(ge) 自然生態公園,由一個(ge) 水麵約6平方公裏、蓄水量為(wei) 1.6億(yi) 立方米的礦坑湖和近萬(wan) 畝(mu) 生態林地組成。進入暑假以後,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到這裏。他們(men) 告訴我說,這裏吸引他們(men) 帶孩子來的原因,不僅(jin) 是因為(wei) 優(you) 美的自然風光,同時還可以讓孩子在這裏了解到城市的變遷。
我所在的茂名市也被稱為(wei) “南方油城”,這是因為(wei) 上世紀50年代,就在我現在所在的這個(ge) 露天礦區,發現了蘊藏量巨大的油頁岩。現在這裏還專(zhuan) 門留著的一塊裸露的原始地貌,上麵很淺的一層是表土,往下分別是高嶺土、油頁岩、煤、鐵礦等資源。從(cong) 正式投產(chan) 到停產(chan) 的30年時間裏,這裏開采油頁岩1億(yi) 多噸、生產(chan) 頁岩油292萬(wan) 噸,這些在當時極其珍貴的資源,也為(wei) 緩解當時國家石油困難作出了特殊貢獻。
我身旁就有這樣兩(liang) 張圖片,這張是當時采礦的時候,現場沙層滾滾,到處都是裸露的石頭。另外這張圖片是當時在礦區形成了一個(ge) 個(ge) 巨大礦坑,雨水常年匯聚形成的封閉式礦坑湖,水質酸化,水土流失嚴(yan) 重。特別在1992年後,雖停止開采油頁岩,但對伴生礦高嶺土、煤的開采還在繼續,偷采、盜采等現象也很多,工業(ye) 垃圾、生活垃圾、洗礦廢水隨處排倒,這裏也被當地市民稱為(wei) 城市的“傷(shang) 疤”。
2013年,茂名市關(guan) 停礦山,著手進行環境整治和生態修複。幾十年遺留下來被破壞的環境怎麽(me) 科學修複?經過調查研究,當地並沒有采取將礦坑填平,再植樹複綠這樣傳(chuan) 統簡單的做法。而是因地製宜,順勢而為(wei) ,通過建設引水渠、引水入湖打通水係,徹底改變礦湖水質。現在當地老百姓稱這裏的湖水顏色叫做礦坑藍,比如我所在的這個(ge) 地方就最為(wei) 明顯,水中植物周邊的湖水偏深藍一些,再往外一圈就開始呈現了不同的綠色、淺藍色,這也是因為(wei) 湖底岩層裏各種豐(feng) 富的礦物質,礦物質讓湖水對於(yu) 光線光譜出現了折射、散射,所以出現了明顯不同的色調和層次,根據檢測,現在這裏湖水普遍達到了Ⅲ類水質標準。
引水成湖之外是種樹複綠,礦區的原始地貌以高嶺土為(wei) 主,土壤板結不滲水,樹木成活率低。為(wei) 在“鐵板”上種樹,當地利用小東(dong) 江和周邊幾個(ge) 公園每年清理的淤泥,與(yu) 礦區土壤進行部分替換,在此基礎上栽植樹種。目前,露天礦區已完成9000多畝(mu) 50餘(yu) 萬(wan) 株的複綠工程,樹種成活率在85%以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