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防震減災全域科普
“如果發生地震時大家正在室內(nei) ,可以暫時躲在堅實的家具或牆角處。假如你剛好在室外,那就要趕快到空曠的地方,同時保護好頭部”……7月4日上午,在天津市濱海新區漢沽街道濱河家園社區居委會(hui) 活動室,天津市地震局信息中心綜合管理部部長、2022年天津科普大使龐群英,為(wei) 40多位社區居民做了題為(wei) “科學認識和應對地震”的主題講座。
“舉(ju) 辦防震減災科普講座太有必要了。”濱河家園社區居民、親(qin) 曆過唐山大地震的劉印生大爺說。漢沽街道幹部馬帥表示,參加這次科普講座不僅(jin) 學會(hui) 了如何避險,同時還能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今後的宣傳(chuan) 工作中。
“作為(wei) 行業(ye) 部門,必須要‘守土有責’,切實做好地震科普,提升公眾(zhong) 防震減災意識和防震避險能力。”天津市地震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李廣輝介紹,這兩(liang) 場社區講座屬於(yu) 天津市地震局舉(ju) 辦的“防震減災千場講座進社區”係列活動中的一項公益活動。自2019年該活動啟動以來,已先後開展了400餘(yu) 場科普講座,並將於(yu) 2025年實現全市所有社區全覆蓋。
近年來,天津市地震局探索形成了“政府統一組織、地震部門支持、社區廣泛參與(yu) 、區域全麵覆蓋”的工作模式。由區政府安排專(zhuan) 人負責街道、社區的統籌組織和日程安排,由市地震局負責選派專(zhuan) 家授課,由社區組織居民群眾(zhong) 積極參加,形成了良好的工作閉環和順暢的協調機製。
“要‘拉起手來’做科普,發揮部門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和政府管理優(you) 勢,形成工作合力;要‘走進門去’做科普,主動走到群眾(zhong) 身邊,持續擴大科普傳(chuan) 播效應。”天津市地震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郭彥徽說。
為(wei) 更好地向社區居民提供專(zhuan) 業(ye) 的防震減災知識,天津市地震局擇優(you) 組建並培訓了由55名地震專(zhuan) 家組成的講師隊伍,還多次邀請中國災害防禦協會(hui) 、中國老科技工作者協會(hui) 地震分會(hui) 的專(zhuan) 家學者走進社區授課。
同時,天津地震局還策劃出版了《麵對地震怎麽(me) 辦》《家庭防震與(yu) 應急》圖書(shu) ,詳細講述震前家庭地震風險防範、震時科學避險,震後自救互救等知識,編製防震減災宣傳(chuan) 折頁、小扇子和手提袋等宣傳(chuan) 資料,不斷拓寬防震減災宣傳(chuan) 渠道。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06日 第 13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