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裏屯:三個商圈黨委搭起助企“朋友圈”
三裏屯是京城的知名商圈,商場多、樓宇多、白領員工也多。為(wei) 了優(you) 化營商環境,區域成立三個(ge) 商圈黨(dang) 委,一年半時間裏就為(wei) 企業(ye) 解決(jue) 了上百個(ge) 難題。
走訪千家企業(ye) 解難題
成立商圈黨(dang) 委不是新鮮事,但能“實體(ti) 化運行”不易。三裏屯街道工委書(shu) 記孫曙光介紹,2022年初,長虹、雅秀、工體(ti) 三大商圈黨(dang) 委正式成立,三位街道幹部、社區書(shu) 記經選舉(ju) 成為(wei) 商圈的專(zhuan) 職黨(dang) 委書(shu) 記。
張改榮在社區幹了20年,忽然要去工體(ti) 商圈做黨(dang) 建,她也有點蒙。最終,是街道工委書(shu) 記一句話打動了她:“居民有困難可以找居委會(hui) ,可企業(ye) 有困難該找誰啊?”張改榮聽罷不再猶豫。
三位商圈黨(dang) 委書(shu) 記的辦公室不設在街道辦,而是鑲嵌在寸土寸金的商圈裏。街道還成立了商圈治理委員會(hui) ,下設產(chan) 業(ye) 促進部、環境提升部、文化發展部、平安建設部、公益事業(ye) 部,為(wei) 商圈黨(dang) 委提供服務和政策支持。
商圈黨(dang) 建的難度相當大,第一關(guan) 就是“門難進”。三裏屯有不少外資企業(ye) ,此前連黨(dang) 支部都沒有,更別提規範的黨(dang) 組織建設了。“我們(men) 去走訪,常被人婉拒,說公司沒有黨(dang) 務負責人,接待不了。”長虹商圈黨(dang) 委書(shu) 記陳德龍說,這樣的閉門羹,數不清吃了多少次。
一次不行就兩(liang) 次,兩(liang) 次不行就三五次,書(shu) 記們(men) 用執著叩開了不少企業(ye) 的大門。不過,光是進了門還不夠,幫企業(ye) 和員工解決(jue) 問題才能得到實打實的認可。
陳德龍走訪時發現,每到中午,外賣小哥都擠在中宇大廈門口,取餐不便,還影響了周邊交通。陳德龍“吹哨”街道有關(guan) 部門,溝通物業(ye) ,聯係外賣企業(ye) ,最終安裝了智能外賣櫃。
像這樣的事還有很多。比如,工體(ti) 去年緊鑼密鼓施工時,商圈黨(dang) 委協調三裏屯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把衛生室開在工地,工人們(men) 不需請假,就能解決(jue) 小病痛。
商圈夥(huo) 伴互助渡難關(guan)
很多企業(ye) 在同一棟寫(xie) 字樓裏辦公,卻素不相識。三個(ge) 商圈黨(dang) 委按照“同在樓裏,就在身邊”的思路,通過黨(dang) 組織搭建起“朋友圈”,讓資源流動、互通有無。
一家計算機服務公司在三裏屯經營多年,今年初,商圈黨(dang) 委負責人走訪時了解到公司的困難:近幾年,客戶流失嚴(yan) 重,經營眼看難以為(wei) 繼。
一場紓困行動立即開啟:大廈物業(ye) 在一樓為(wei) 該公司設立展台,幫助宣傳(chuan) 其業(ye) 務內(nei) 容;商圈黨(dang) 委幫忙聯絡上下遊企業(ye) ,為(wei) 該公司搭建客戶對接平台;三裏屯街道工會(hui) 的微信號也同步發布了該公司的聯絡方式……很快,公司就接到了不少訂單,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
在三裏屯街道三個(ge) 商圈黨(dang) 委分別牽線搭橋下,中赫國安落戶海隆石油大廈,減少了時間、經濟等成本;太古裏商場車位不足,首開鉑郡拿出寶貴的車位來做錯時停車……“我們(men) 費勁找來的資源,還不如家門口的好使。”很多企業(ye) 讚不絕口。
構建商圈治理共同體(ti)
今年,部分寫(xie) 字樓出現空置,有出租需求。商圈黨(dang) 委了解情況後,立即請產(chan) 業(ye) 促進部“吹哨”,請來投促中心、發改委、商務局、國資委、CBD管委會(hui) 、中關(guan) 村朝陽園管委會(hui) 等多家區屬單位,多方共同出招想對策。
短短十幾天後,三裏屯招商大會(hui) 成功舉(ju) 辦,16家樓宇、100餘(yu) 家企業(ye) 共商地區發展。這場招商大會(hui) 為(wei) 20家意向企業(ye) 提供了商洽平台,3家企業(ye) 當場落地。
三裏屯人多車多,環境秩序維護難。“我們(men) 的治理力量不少,但長期以來各自為(wei) 戰。”三裏屯街道工委負責人介紹,如今,商圈黨(dang) 委整合基礎環衛、單車秩序隊、街巷長、樓宇物業(ye) 、誌願者等力量,希望共築治理共同體(ti) 。“不久之後,我們(men) 就會(hui) 啟動時空無縫隙、力量互補充的環境提升新模式。”
自三大商圈黨(dang) 委成立以來,共組織職工沙龍、午間時刻等黨(dang) 建品牌活動40餘(yu) 次,累計超8000人次參與(yu) 。轄區新遞交入黨(dang) 申請書(shu) 的企業(ye) 職工達170餘(yu) 名,培養(yang) 考察對象接近翻番;走訪約2000家企業(ye) ,占轄區企業(ye) 總數的2/3,並為(wei) 企業(ye) 解決(jue) 了上百個(ge) 難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