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北京大興探索“村莊異地遷建”新路子 安定鎮800餘戶村民住上“小別墅”

發布時間:2023-07-07 15:41:00來源: 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李博)“大興(xing) 是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大區,農(nong) 業(ye) 是底色,鄉(xiang) 村是根基。”北京市大興(xing) 區委書(shu) 記王有國在7月6日召開的北京十六區“一把手”談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大興(xing) 區專(zhuan) 場上介紹,“我們(men) 深入落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發展都市現代農(nong) 業(ye) ,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打造北京特色的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縣,造福農(nong) 民群眾(zhong) 。”

  “鄉(xiang) 村美不美,既要看‘顏值’‘氣質’,更要看‘收入’‘果實’。”王有國說,大興(xing) 區全麵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建成16個(ge) 示範村,完成228個(ge) 村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全區將環境衛生納入村規民約,形成全民參與(yu) 人居環境整治、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長子營鎮小黑垡村入選“全國鄉(xiang) 村治理示範村”,禮賢鎮龍頭村入選“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

  王有國表示,鄉(xiang) 村振興(xing) ,落腳點是農(nong) 民要富。“我們(men) 始終把農(nong) 民增收作為(wei) 大事來抓,製定實施促增收21條措施,大興(xing) 區連續三年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全市排名第一。”

  大興(xing) 區落實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戰略部署,堅持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王有國說:“我們(men) 抓住耕地和種子兩(liang) 個(ge) 要害,大力提升科技興(xing) 農(nong) 水平。大興(xing) 耕地占全市1/6,我們(men) 紮實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今年已建成4900畝(mu) ,正在實施5000畝(mu) ,年底還將開工2.3萬(wan) 畝(mu) 。大興(xing) 蔬菜產(chan) 量占全市1/3,我們(men) 以科技賦能守好‘菜籃子’,推廣高產(chan) 高效新技術16項,培育蔬菜優(you) 良品種。我們(men) 立足‘種業(ye) 之都’建設,大力發展種苗經濟,年育苗量達1億(yi) 株以上、全市首位。”

  大興(xing) 區深化土地製度改革,不斷完善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鎮級統籌、區級調控的“大興(xing) 模式”,入市交易麵積、金額均居全國首位。大興(xing) 區闖出宅基地改革新路子,安定異地遷建打破“拆一還一”和“整建製轉居”路徑,西紅門鎮大白樓等4個(ge) 村宅改項目實現改革可複製、可推廣。

  發布會(hui) 上,王有國特別介紹了大興(xing) 區安定垃圾填埋場周邊綜合治理異地遷建項目(西片區)遷建的相關(guan) 經驗,這是北京市首個(ge) 宅基地改革試點項目。

  安定鎮垃圾填埋場於(yu) 1996年建成啟用,主要用於(yu) 消納北京市南部地區生活垃圾。為(wei) 落實國家“雙碳”戰略,助推垃圾分類工作落實,北京市明確改造升級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安定循環經濟園區。“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men) 抓住宅基地改革試點契機,統籌園區建設與(yu) 周邊村莊發展,走出了一條重大環保設施建設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相結合的新路。”王有國說。

  “村莊異地遷建”模式,簡單來說,就是村莊整體(ti) 搬離原址,村民宅基地按照“一宗換一宗”,統一置換為(wei) 麵積不少於(yu) 200平方米的高標準獨立式住宅,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小別墅”。王有國表示,這種改革不征地、不轉非,通過落實每宅“三分地”政策,實現村莊用地規模節約45.92公頃。同時,聯動集建地改革,土地作價(jia) 入股循環經濟產(chan) 業(ye) 園建設,預計30年合同期收益可達5.4億(yi) 元,相較於(yu) 傳(chuan) 統征地方式提升158%。

  圍繞“怎麽(me) 搬”,大興(xing) 區堅持民生為(wei) 本,走家入戶充分征求村民意見,反複測算優(you) 化項目方案,確保群眾(zhong) 滿意。圍繞“怎麽(me) 建”,大興(xing) 區充分考慮群眾(zhong) 需求,結合地域鄉(xiang) 土文化建設高品質小區,並配套建設商業(ye) 、文化、教育衛生等生活設施和市政設施,讓新社區留住鄉(xiang) 愁鄉(xiang) 風鄉(xiang) 貌。

  王有國介紹,“異地遷建比拆遷更難,必須深入細致耐心做好群眾(zhong) 工作。我們(men) 組建臨(lin) 時黨(dang) 支部,將聯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包片領導、包村幹部、黨(dang) 員全部納入其中,設身處地做好群眾(zhong) 工作,贏得了理解和支持。”今年5月,800餘(yu) 戶村民回遷,住上了“小別墅”。

  “接下來,我們(men) 將繼續有序推進東(dong) 片區回遷,探索新型回遷社區的黨(dang) 建引領治理新模式。同時,深化宅基地改革,進一步激發鄉(xiang) 村振興(xing) 活力,讓農(nong) 民過上更好的生活。”王有國表示。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