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為未成年人構築清朗網絡生態(多棱鏡)

發布時間:2023-07-07 16:32: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未成年人“觸網”逐漸呈現出低齡化、常態化特征,應加快構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體(ti) 係,為(wei) 未成年人構築清朗網絡生態

  暑期來臨(lin) ,中央網信辦日前發布通知,將開展為(wei) 期兩(liang) 個(ge) 月的“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zhuan) 項行動。通過專(zhuan) 項行動,集中整治網上涉未成年人突出問題,進一步提升學習(xi) 類APP、兒(er) 童智能設備等專(zhuan) 屬產(chan) 品服務信息內(nei) 容安全標準,有效解決(jue) 網絡沉迷問題,營造有利於(yu) 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成長的網絡環境。

  移動互聯網時代,未成年人“觸網”逐漸呈現出低齡化、常態化特征。研究報告顯示,小學生的互聯網普及率達95.0%,28.2%的小學生在上學前就已經接觸互聯網。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的各種短視頻平台、社交媒體(ti) 、網絡直播、網絡遊戲、兒(er) 童智能裝備等,早已共同構成未成年人成長的重要環境係統。這是信息化社會(hui) 發展的必然趨勢,應加快構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體(ti) 係,為(wei) 未成年人構築清朗網絡生態,讓孩子們(men) 更多汲取互聯網帶來的先進文明成果。

  淨化網絡環境、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關(guan) 係千家萬(wan) 戶的切身利益。當前,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機製逐步健全。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增設網絡保護專(zhuan) 章,對未成年人網絡信息保護、網絡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麵規範;中央文明辦等4部門聯合發布相關(guan) 規定,禁止未成年人參與(yu) 直播打賞,嚴(yan) 控未成年人從(cong) 事主播;青少年模式防沉迷效果持續顯現……未成年人保護網正越織越大、越織越密。

  同時也應看到,由於(yu) 未成年人群體(ti) 的特殊性以及互聯網信息海量、技術更迭快速等特點,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是一項長期、複雜的係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ye) 、家庭、學校等各方形成強大合力,共同撐起未成年人的網絡晴空。

  為(wei) 未成年人構築清朗網絡生態,應進一步壓實平台企業(ye) 的主體(ti) 責任。對互聯網企業(ye) 來說,必須明確將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作為(wei) 企業(ye) 發展的底線,始終要將最有利於(yu) 未成年人的原則和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置於(yu) 開展經營業(ye) 務之前。平台企業(ye) 應切實履行主體(ti) 責任,加大投入及技術研發力度,進一步完善未成年人防沉迷、青少年模式等管理係統,不斷提高係統辨識度,優(you) 化算法推薦內(nei) 容,合理設置未成年人使用服務的時間、權限等。同時建立長效機製,製定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具體(ti) 方案,強化相關(guan) 內(nei) 容審核,最大程度阻斷不良及消極負麵信息。

  為(wei) 未成年人構築清朗網絡生態,還需要政府部門進一步加強監管,全方位搭建網絡保護平台。要將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各項法律法規落到實處,提高監管的針對性與(yu) 有效性。一方麵關(guan) 口前移,堅持管苗頭、管源頭,及時發現網上涉未成年人的苗頭性、傾(qing) 向性問題。另一方麵則要持續加強日常監管,加大網絡執法處罰力度,對違法違規的網站平台和賬號從(cong) 嚴(yan) 處置,形成有力震懾。此外,也要強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技術支撐體(ti) 係,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高監管效率和速度。

  為(wei) 未成年人構築清朗網絡生態,家庭、學校、媒體(ti) 等的教育、宣傳(chuan) 引導也必不可少。未成年群體(ti) 心智尚不成熟,網絡素養(yang) 和上網習(xi) 慣正處於(yu) 形成階段,大家都要擔起職責,引導未成年人正確認識網絡、合理使用網絡、提升網絡素養(yang) ,共同護佑青少年在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中健康成長。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07日 19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