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確保糧食安全】風吹麥香傳豐收
沃野麥飄香,新糧喜歸倉(cang) 。打贏夏糧生產(chan) 第一仗,為(wei) 全年糧食生產(chan) 贏得主動,為(wei) 經濟社會(hui) 大局穩定提供基礎支撐。從(cong) 五月底運城小麥率先開鐮,到六月底全省小麥收獲完畢,我省各主要小麥產(chan) 區搶晴天、戰陰雨,晝夜奮戰、龍口奪食,圓滿完成小麥收獲任務。
今年“三夏”期間,我省投入農(nong) 機具35.1萬(wan) 餘(yu) 台,投入聯合收獲機1.5萬(wan) 餘(yu) 台,機收小麥811.4萬(wan) 畝(mu) ,機收率達到99.4%;機複播玉米517萬(wan) 畝(mu) ,機播率達到99.9%;農(nong) 機“鐵軍(jun) ”既保障了小麥顆粒歸倉(cang) ,又為(wei) 秋糧豐(feng) 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逐季逐項抓落實 穩紮穩打奪豐(feng) 收
今年的小麥豐(feng) 收來之不易。經曆了去年冬季的斷崖式降溫、今年春季的嚴(yan) 重倒春寒,以及灌漿期後期的陰雨寡照,我省小麥高產(chan) 依然頻頻出現。洪洞縣萬(wan) 安鎮西步亭村旱地複播小麥田塊,抗旱節水、高產(chan) 小麥品種“金麥919”雨養(yang) 旱地畝(mu) 產(chan) 達588.06公斤,創我省旱地小麥畝(mu) 產(chan) 最高紀錄;翼城縣唐興(xing) 鎮東(dong) 關(guan) 村田塊畝(mu) 產(chan) 825.99公斤,收獲今年我省小麥最高單產(chan) 。
產(chan) 量的不俗表現,得益於(yu) 從(cong) 上到下的高度重視。我省全麵落實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將糧食播種任務逐級落實到村到田;高度重視小麥“一噴三防”工作,省財政在預算安排3000萬(wan) 元的基礎上,追加專(zhuan) 項資金5637萬(wan) 元,連同中央財政補助資金3726萬(wan) 元,確保小麥“一噴三防”全覆蓋。
資金有保障,技術服務也絕不落後。全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逐季逐項抓落實,先後製定《2022年山西省小麥秋播技術指導意見》《2022年山西省小麥生產(chan) 冬前管理意見》等,指導農(nong) 民落實關(guan) 鍵管理措施;組織1.4萬(wan) 餘(yu) 名農(nong) 技人員進村入戶開展技術服務,指導農(nong) 戶分區域、分苗情落實關(guan) 鍵技術;舉(ju) 辦全省小麥“一噴三防”技術培訓班,指導各地不折不扣落實。
針對大風降溫等災害性天氣,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聯合省氣象局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和防範措施,向社會(hui) 公布省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防災減災服務電話,通過氣象直通車向5000多個(ge) 主體(ti) 發送預警信息和防範措施等。4月20日—24日,我省出現大範圍降水降溫天氣過程,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第一時間組織相關(guan) 技術人員實地查看情況,指導各地及時開展統防統治和應急防控。
運城市鹽湖區開鐮後間歇下了兩(liang) 場雨,地麵濕軟打滑,大型收割機進不去。為(wei) 確保適收快收、應收盡收,運城市開啟晝夜搶收模式,上邵農(nong) 技服務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社長李國強介紹說,合作社共27台收割機全部投入小麥晝夜搶收。“從(cong) 早上6點到晚上12點一直在地裏來回跑,人歇機不歇。”李國強感慨,“地麵比較濕,收割機跑得慢,但多搶一點是一點。”
農(nong) 機裝備充足精良 機械作業(ye) 高質高效
今年“三夏”期間,全省共投入小麥聯合收獲機1.5萬(wan) 餘(yu) 台,拖拉機6萬(wan) 餘(yu) 台,播種機2.2萬(wan) 餘(yu) 台。在適割麥區出現連續降雨的情況下,全省大麵積機械化作業(ye) 進度比以往快了2天左右。農(nong) 機裝備升級換代,老舊機具加快淘汰,配備智能終端、縱軸流、切縱軸流等先進的聯合收獲機占總量八成以上,機收損失率更低,作業(ye) 效率更高,高峰期日收獲麵積達到91.16萬(wan) 畝(mu) ,突破曆史新高。
夏收期間,全省出動農(nong) 機應急服務隊187支,開展應急作業(ye) 服務188.8萬(wan) 畝(mu) ,服務農(nong) 戶16.3萬(wan) 戶;投入機械化烘幹主體(ti) 158個(ge) ,烘幹糧食55.4萬(wan) 噸,服務農(nong) 戶4.3萬(wan) 戶。特別是麵對麥收初期小麥主產(chan) 區運城持續降雨、中期小麥收獲期趨於(yu) 集中造成機具緊張等不利因素,我省因地製宜投入農(nong) 機應急服務隊,采取濕地作業(ye) 、挑燈夜戰、加急轉場、應急烘幹等一係列超常舉(ju) 措開展機械化搶收、運輸、烘幹,有效提高了麥收作業(ye) 效率,確保了糧食顆粒歸倉(cang) 。
各級農(nong) 機部門采用“線上+線下”“理論+實操”等培訓模式,重點對機械化減損、玉米豆類精量複播、機械化秸稈還田、糧食烘幹等農(nong) 機化生產(chan) 技術進行培訓,提高農(nong) 機手操作技能;組織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深入一線,幫助和指導廣大農(nong) 機手對農(nong) 機裝備進行檢查調試和維修保養(yang) 。全省累計培訓農(nong) 機手、修理工5.5萬(wan) 餘(yu) 人,檢修各類農(nong) 業(ye) 機械6.3萬(wan) 餘(yu) 台,確保機具和機手處於(yu) 良好狀態。
針對小麥機收損失原因和減損措施,我省印發了“小麥機收減損要訣”,讓機手輕鬆地記住小麥機收減損措施要點;同時把“要訣”製作成小視頻和宣傳(chuan) 頁,小視頻通過網站、微信等傳(chuan) 播,宣傳(chuan) 頁則直接張貼在收獲機上,切實提升了農(nong) 機手和農(nong) 戶的機收減損意識和技術水平。
全省各級農(nong) 機部門舉(ju) 辦了30場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活動,活動覆蓋宣傳(chuan) 農(nong) 戶15.6萬(wan) 人,參賽機手的平均機收損失率0.78%,遠低於(yu) 小麥機收損失率2%的行業(ye) 標準。介休市義(yi) 安鎮東(dong) 大期村村民刺海俊在小麥機收減損技術大比武活動中,以0.109%的機收低損失率獲得冠軍(jun) 。“要根據麥子的高低,及時調整割台和撥籠的高低、風扇風力的大小。”刺海俊介紹自己的機收減損技術。
據不完全統計,我省各級農(nong) 機部門開展機收減損培訓及指導服務100多次,指導機手和農(nong) 戶9000餘(yu) 人次,宣發機收減損技術相關(guan) 資料近7000份,“減損就是增產(chan) 、降耗就是增收”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部門協調保障有力 跨區作業(ye) 暢通無阻
為(wei) 確保“三夏”任務圓滿完成,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印發《關(guan) 於(yu) 做好2023年“三夏”農(nong) 機化生產(chan) 工作的通知》和《2023年山西省機收減損工作方案》等文件,成立省市縣工作專(zhuan) 班,分片包幹檢查指導“三夏”農(nong) 機化生產(chan) 工作。
為(wei) 保障小麥跨區機收順暢,我省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國省主要幹道等地設立小麥機收綠色通道,實現最優(you) 先查驗、最優(you) 先放行,不僅(jin) 省內(nei) 農(nong) 機轉移暢通無阻,還吸引了外省2100多台聯合收獲機來我省參加夏收作業(ye) ,確保農(nong) 機跨區轉移、農(nong) 機下田順暢有序。全省小麥產(chan) 區各級農(nong) 機部門安排190多名工作人員,采取24小時值班值守,在高速口、國省主幹道設置接待站,確保機手、農(nong) 機跨區轉移、農(nong) 機下田、農(nong) 機及零配件調運順暢。
全省各級農(nong) 業(ye) 農(nong) 機部門利用各種信息平台免費向機手發布天氣預報、機收進度、作業(ye) 市場等信息21.2萬(wan) 條次;設立跨區機收接待站100個(ge) 、優(you) 惠加油站267個(ge) ,幫助機手解決(jue) 生產(chan) 和生活問題;設立43個(ge) 24小時值班電話,安排專(zhuan) 人接聽來電1981次,解決(jue) 種糧農(nong) 戶、作業(ye) 機手反映的困難問題2108個(ge) 。
關(guan) 鍵時刻,各項工作都不能掉鏈子。“柴油沒了也可以打電話配送,隨叫隨到。”應急服務隊隊員的吆喝聲在收割機的隆隆轟鳴中讓人感動。運城市農(nong) 機發展中心適時成立應急服務隊,24小時提供農(nong) 機維修服務,及時排除機械故障、提高機割效率。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積極與(yu) 各地交通運輸、氣象等部門協調溝通,建立了“三夏”工作機製,統籌組織作業(ye) 供需對接、保障零配件及燃油供應等工作。祁縣旺達農(nong) 機合作社社長劉誌勇介紹,他們(men) 合作社的36台收割機,5月底農(nong) 機手們(men) 曾駕駛前往河南河北十餘(yu) 個(ge) 縣市參與(yu) 夏收,6月中旬返回山西,繼續收割。收割前,合作社所有農(nong) 機手都進行安全生產(chan) 技術培訓;收割後,農(nong) 機手則要徹底檢修機械,確保下一次收割的安全有效進行。
運城和臨(lin) 汾兩(liang) 市聯合組建了兩(liang) 支應急救援車隊,分別是100台履帶式聯合收割機應急救援車隊和200台輪式聯合收割機應急救援車隊,根據作業(ye) 需求,有序支援抗災減災和搶收搶種……
當前,全省各地秋糧長勢良好,三晉大地正“醞釀”著下一場豐(feng) 收。(記者王秀娟 郭慧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