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市雨山區以科普營造創新發展濃厚氛圍
7月5日上午,在馬鞍山市雨山區佳山鄉(xiang) 格林社區,3名大學生科技誌願者正在為(wei) 社區的孩子們(men) 上一堂生動的科學實驗課。通過PPT演示、科普問答及手工製作,孩子們(men) 了解了什麽(me) 是同步衛星。而這也是雨山區“王牌”科普活動——2023年“中國創造·我行動”科技夏令營的首場活動。
連續五屆蟬聯“全國科普示範區”稱號的雨山區,何以因地製宜夯實科普地基,激發科普活力?多年來,雨山區堅持強化科普人才隊伍建設,推進科普教育工作,整合科普資源,開展了一係列科普品牌活動,擴大了科普活動陣營,為(wei) 的就是不斷推進“全域科普、全民共享”。
組織保障,搭建科技人才隊伍
要想科普工作走深走實,基層組織建設是保障。
雨山區建立健全以區、鄉(xiang) 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科協(科普)組織為(wei) 主體(ti) ,企業(ye) 科協、農(nong) 技協為(wei) 補充,科技誌願者等為(wei) 骨幹的基層組織體(ti) 係,不斷擴大科協基層組織的有效覆蓋,提升凝聚力和影響力。目前,已成立42個(ge) 科技誌願服務隊,擁有注冊(ce) 科技誌願者2000多名。
“我們(men) 特別注重發揮科技誌願者的作用,推動建立科技誌願服務工作機製,針對基層群眾(zhong) 多樣化科普和科技需求,精準開展科技為(wei) 民誌願服務,增強科協組織服務城鄉(xiang) 社區居民科學素質提升的能力和實效。”雨山區科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雨山區通過搭建社區類、學校類、社會(hui) 類等形式的科普陣地,創新科技誌願服務方式方法,用科普架起與(yu) 群眾(zhong) 的“連心橋”。依托市科普講師團,雨山區以社區需求為(wei) 導向,提供菜單式科普服務。以科技助農(nong) 為(wei) 導向,開展科普為(wei) 民惠民鄉(xiang) 村行活動。
“‘中國創造·我行動’科技夏令營就是我們(men) 重點打造的科普品牌,已連續開展23年,去年還榮獲了2022年度長三角優(you) 秀科技誌願服務項目稱號。”該負責人稱,希望通過“中國創造·我行動”科技夏令營、“行走的科普課堂”戶外科普實踐活動等科技誌願服務品牌,以大學生科技誌願者走進社區的方式,開展小小衛星發明家、電影放映機等課程,提高轄區青少年科學素質水平。
整合資源,營造科普濃厚氛圍
在深業(ye) 小學校園農(nong) 事科技教育實踐基地,55塊菜地裏,辣椒、茄子、苦瓜、西紅柿、玉米等茁壯成長,科技老師們(men) 會(hui) 利用科學課程和課後延時課程帶孩子們(men) 親(qin) 近土地,了解植物和動物,以種植及認養(yang) 的方式,了解農(nong) 業(ye) 知識。
為(wei) 進一步擴大“全國科普日”的影響力,雨山區積極整合各鄉(xiang) 鎮(街道)、村(社區)、相關(guan) 單位的優(you) 勢資源,不斷優(you) 化區科普活動中心和區科普信息化工程教學中心,建有省級科普教育基地1家、市級科普教育基地8家,社區專(zhuan) 業(ye) 科普場館6個(ge) 。全區14所中小學均建有科技活動室。在市區主幹道紅旗路上建有50米全市最長的科普畫廊,並在轄區公園、居民區健身廣場等公共場所建有5處科普畫廊。2021年新建的鵲橋社區科普館和雨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科普活動室更是成為(wei) 當地青少年科普“打卡地”。社區科普館常態化為(wei) 轄區青少年開展科技夏令營、科普講座等活動,受到廣泛好評。
該區還將“全國科普日”活動與(yu) “雨山區科普活動月”同部署、同推進,精心設計各具特色的活動項目100多項,呈現一場具有雨山特色的科普盛宴。
針對青少年、農(nong) 民、產(chan) 業(ye) 工人、老年人、領導幹部和公務員五大受眾(zhong) ,該區開展係列科普活動,利用“傳(chuan) 統+互聯網”的形式,將不同區域板塊的科學知識有機融合,滿足居民對高質量科學知識的需求,積極營造愛科學、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
擦亮品牌,建設特色科普陣地
地質礦車、電鏟、牙輪鑽……凹山地質文化公園生態科普教育基地內(nei) ,一批采掘運輸設備錯落有致,兩(liang) 組科普長廊分別向遊客們(men) 介紹了礦石開采過程和凹山礦曆史以及地質特征,基地內(nei) 的樹木上都掛上了“科普牌”,規劃中的地質博物館也已選好了位置。
創新生態環境科普宣教方式方法,因地製宜打造特色科普陣地,凹山地質文化公園生態科普教育基地正是雨山區打造市民家門口的生態環保科普教育基地的一個(ge) 縮影。
近年來,雨山區在開展科普示範創建工作中,始終堅持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打造生態科普教育基地、基層組織建設、全國科普日、科技誌願服務等方麵形成了具有創新性、可複製的典型經驗。2022年1月雨山區科協承辦全省“碳達峰碳中和”專(zhuan) 題科普活動,充分利用多媒體(ti) 技術,以線上直播為(wei) 主、線下講座和展板為(wei) 輔,突出雙碳知識普及,取得較好的宣傳(chuan) 效果。
雨山區科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希望通過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雨山科普”品牌,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技知識、傳(chuan) 播科學思想,進一步提升公民科學素質,最終倡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營造創新發展的濃厚氛圍。(張令琪 吳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