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參保人異地就醫提供更多便利(縱橫)
異地就醫事關(guan) 參保群眾(zhong) 的切身利益,政策好不好、落實是否到位,群眾(zhong) 最有發言權。近年來,針對跨省異地就醫備案、結算和協同等群眾(zhong) 關(guan) 注的問題,國家醫保局、財政部等部門明確,進一步完善異地就醫備案政策、進一步明確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服務範圍、進一步規範經辦機構跨區域協同流程,破解了跨省異地就醫結算中的不少新老難題,讓群眾(zhong) 在異鄉(xiang) 更有“醫靠”。僅(jin) 就廣東(dong) 而言,目前已經實現省內(nei) 及跨省異地就醫累計直接結算1398.57萬(wan) 人次,減少參保人墊資1291.59億(yi) 元。
推進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可以大大減輕群眾(zhong) 異地就醫後“跑腿”和“墊資”的負擔。也要看到,在備案管理、就醫管理、支付範圍、支付政策等具體(ti) 環節仍存在一些不便之處。比如有網友提出“普通門診還是不能適用,隻能住院治療用”“一些地市醫保不能直接結算,手續繁雜”“鄉(xiang) 鎮級別不能刷卡結算”等,這些難點痛點也讓部分患者的異地就醫體(ti) 驗大打折扣,應及時研究改進,予以回應。
推動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需要合理引導社會(hui) 預期。一方麵,要從(cong) 群眾(zhong) 實際需求出發,盡快打通從(cong) 備案到就醫、從(cong) 門診到住院等各種業(ye) 務場景中的堵點、難點,讓異地就醫“免備案”等便利化措施更多一些,讓定點醫院、藥店覆蓋麵更廣一些。另一方麵,要加大政策宣傳(chuan) 力度和精度,更加關(guan) 注群眾(zhong) 切身感受,突出當地具體(ti) 情況,真正讓群眾(zhong) 感到變化,看到成效。
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是我國深化醫療保障製度改革的一大原則。當前,我國流動人口大幅度增加,這就意味著每一項政策背後,都牽扯海量的數據收集、分析匯總等,這對一些地區和部門來說是不小的挑戰。例如,廣東(dong) 省內(nei) 跨市醫療費用從(cong) 參保地負責審核結算調整為(wei) 就醫地負責審核結算以後,廣州市負責的審核結算人次增至逾百萬(wan) ,是原來的80倍,麵臨(lin) 著數據量和金額劇增的壓力。在政策落地過程中,必須做好整體(ti) 統籌、積極應對,做好信息係統和辦理規定的有序銜接,讓各方麵的支撐更充分、更有力;對政策的宣傳(chuan) 解讀,要基於(yu) 實際成效、實事求是。
《關(guan) 於(yu) 進一步做好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的通知》要求,2025年底前“國家異地就醫結算能力顯著提升”。《關(guan) 於(yu) 深化醫療保障製度改革的意見》提出了到2030年“醫保治理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的改革發展目標。也就是說,推動異地就醫結算政策從(cong) “有沒有”到“好不好”,是一個(ge) 穩步推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做好長期準備,久久為(wei) 功。
(摘編自《南方日報》,原題為(wei) 《讓群眾(zhong) 在異鄉(xiang) 更有“醫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