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農田建設讓“糧田”變“良田”
7月20日,全區小麥開鐮暨麥田豐(feng) 收節在巴彥淖爾市舉(ju) 行,拉開“塞外糧倉(cang) ”河套地區小麥收獲序幕,全區糧食生產(chan) 實現開門紅。
在杭錦後旗蒙海鎮紅建村萬(wan) 畝(mu) 小麥連片示範創意園,15台大型聯合收割機呈“雁陣形”,正在有序收割小麥。金色的麥穗剛被卷入收割機,顆顆飽滿的麥粒便從(cong) 頂端的出穀筒飛入存儲(chu) 倉(cang) 。種植大戶王義(yi) 正在將存儲(chu) 倉(cang) 裏的小麥裝進拖拉機車鬥,“今年我種了1016畝(mu) 小麥,小麥長勢良好,麥穗大,顆粒飽滿,畝(mu) 均產(chan) 量預計超過1000斤。”他的嘴巴“咧”到了耳根,“高標準農(nong) 田就是好,不但降低了種植成本,擴大了耕地麵積,畝(mu) 產(chan) 量也增加了!”
與(yu) 普通農(nong) 田相比,高標準農(nong) 田到底“高”在哪兒(er) ?巴彥淖爾市農(nong) 牧局種植業(ye) 科科長李東(dong) 偉(wei) 作出專(zhuan) 業(ye) 解釋:“高標準農(nong) 田的‘高’首先表現在糧食產(chan) 量上。建成後的高標準農(nong) 田畝(mu) 均增產(chan) 10%以上,部分建成後的高標準農(nong) 田可實現‘一季千斤、兩(liang) 季噸糧’。其次,農(nong) 田抗災減災水平更高。從(cong) 全國每3年的平均受災麵積看,2019—2021年的平均受災麵積比2010—2012年降低約45%。第三,資源投入利用效率更高。完善的農(nong) 田基礎設施大大促進了農(nong) 業(ye) 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畝(mu) 均節水20立方米,節電30%以上,化肥和農(nong) 藥用量分別下降20%和10%,省工50%左右,節約成本50-80元。”
天下黃河,唯富一套。河套地區因黃河水灌溉而富裕,然而,黃河水攜帶大量泥沙,常年的大水漫灌又導致耕地出現板結和鹽堿化現象,加之農(nong) 戶的地塊分散,日益精良的農(nong) 業(ye) 現代化設施設備無法施展身手,農(nong) 戶利益受到嚴(yan) 重威脅。為(wei)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維護最廣大農(nong) 戶利益,巴彥淖爾市在河套灌區大麵積實施農(nong) 田建設項目。
針對河套灌區耕地碎片化嚴(yan) 重、耕地“肥瘦”差異大等實際情況,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選址必須做到農(nong) 民“五同意”,即同意農(nong) 田水利項目建設、同意大破大立土地調整、同意出工和植樹、同意社會(hui) 矛盾自行解決(jue) ,同意率達到85%以上;項目設計必須通過“六方”簽字,即農(nong) 民代表、村民小組組長、嘎查村書(shu) 記、蘇木鄉(xiang) 鎮長、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旗縣區政府主要負責人簽字;項目建設實行“三打破、五統一、一重新”建設模式,即打破農(nong) 戶的承包界、打破雜亂(luan) 的地塊界、打破混亂(luan) 的渠溝路布局,統一開挖渠溝、統一修整道路、統一平整土地、統一建設水利工程、統一營造防護林,建設完成後將土地重新分配經營;項目竣工驗收後明確管護主體(ti) ,建立“市統籌、縣負責、鎮監管、村落實”的管護機製,建管並重確保工程長期發揮效益。
臨(lin) 河區新華鎮新樂(le) 村村民吳二海是第一批高標準農(nong) 田改造的受益人。看今朝想過去,吳二海感慨萬(wan) 千:“我16歲開始種地,30畝(mu) 地一年純收入最多1萬(wan) 元。雖然後來的收益逐漸在提高,但由於(yu) 耕地分散,種植成本很難降下來。”“一開始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時,我們(men) 都有顧慮。可是到了收獲的時候才發現,高標準農(nong) 田不但降低了種植成本,增加了耕地麵積,土地產(chan) 出率也大幅提高,原來1畝(mu) 地毛利潤1200元,現在畝(mu) 均毛利潤達到2000元以上。”
通過破立並舉(ju) ,高標準農(nong) 田達到“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鹽漬降、土肥沃”建設標準,農(nong) 田基礎設施配套程度明顯提高,農(nong) 田水利設施進一步完善,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進一步加強,土壤次生鹽漬化得到有效遏製,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區實現耕種麵積增加2%左右,畝(mu) 均增產(chan) 50公斤以上,耕地質量平均提高1個(ge) 等級以上,增收10%以上;畝(mu) 均節水20立方米,化肥和農(nong) 藥用量分別下降20%和10%,節約成本50-80元。高效節水項目區實現“三省兩(liang) 增一提高”,即較傳(chuan) 統大水漫灌省水70立方米,較傳(chuan) 統施肥方式省肥7公斤,省工50%左右;畝(mu) 均增產(chan) 10%以上,節本增收20%左右;農(nong) 產(chan) 品品質得到極大提升。
經過3年努力,巴彥淖爾市已建成232.19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今年,全市93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正在實施,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步伐明顯加快,為(wei) 現代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3月28日,巴彥淖爾市正式成為(wei) 國家首批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試點,計劃利用5年時間,將河套灌區剩餘(yu) 的739.39萬(wan) 畝(mu) 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設成為(wei) 高標準農(nong) 田,在全國率先實現整灌區永久基本農(nong) 田“大變身”,持續築牢“河套糧倉(cang) ”堅實根基。(記者 薛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