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江蘇等地積極發揮首店經濟促消費作用
恢複和擴大需求是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guan) 鍵所在。以供給側(ce) 提質升級激發需求側(ce) 更大潛力,首店經濟作用凸顯。從(cong) 全國首店、區域首店、城市首店到新概念店、設計師品牌店,首店通過在產(chan) 品、服務、業(ye) 態等多個(ge) 維度的創新,為(wei) 消費者提供了更好的消費體(ti) 驗,推動消費潛力釋放,成為(wei) 各地擴內(nei) 需、促消費的重要抓手。
新體(ti) 驗創造新需求,形成新的消費增長點
拾級而上,一棟玻璃幕牆的門店映入眼簾,通透敞亮。店裏店外,數十張小圓桌擺放整齊,桌上一壺茶,幾盞茶杯,茶盤裏盛著精致的小點心,人們(men) 圍桌而坐,十分熱鬧。這是位於(yu) 重慶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萬(wan) 象城北區的一個(ge) 消費場景。
這家商鋪是創立於(yu) 深圳的中國原創純茶品牌。端午節前夕,重慶萬(wan) 象城北區開門迎客,70餘(yu) 家城市首店正式對外營業(ye) ,這家茶飲店便是其中一家。“我們(men) 有108種茶,歡迎來品嚐。”店長徐露迎上來,滿臉笑意,“生意火爆的時候,一天接待四五百人。”
記者了解到,開業(ye) 僅(jin) 一個(ge) 月,萬(wan) 象城的70餘(yu) 家首店銷售額便達到了4500萬(wan) 元。
截至目前,重慶已累計引進國際國內(nei) 知名品牌超1100個(ge) 、品牌首店超300家。
現在,隨著市場環境、消費行為(wei) 的深刻變化,大型購物中心麵臨(lin) 全新的發展機遇,傳(chuan) 統以商品銷售為(wei) 核心的經營模式受到挑戰。麵對消費者休閑、娛樂(le) 、社交等需求,大型購物中心要突破傳(chuan) 統模式,創新消費場景,優(you) 化市場供給,改善消費體(ti) 驗,將文化、旅遊、展覽、娛樂(le) 與(yu) 購物結合,打造出能夠滿足消費者需要的多重經營空間,努力實現多方共贏、共同發展。
近年來,以提供新供給為(wei) 特點的首店經濟在全國各地持續升溫,以稀缺性和新鮮度滿足了人們(men) 個(ge) 性化、多元化的消費需求,為(wei) 激發城市商圈活力、釋放消費潛力提供了新動能。
周日晚上6點,江蘇南京新街口商圈的金鷹購物中心8樓,“火爐家”烤肉店的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隊。
店長章煒跑前跑後協助引導客人、安排桌位。“您前麵還有十來桌,不如先到商場裏逛一圈,關(guan) 注二維碼就可以看到排隊情況……”從(cong) 下午4點正式供應晚餐,一直到晚上9點最後一桌客人進店,該店當晚總共有326人進店消費,21桌台麵平均翻了5輪,總營收超過5萬(wan) 元。
這家“火爐家”是今年4月30日剛開出的江蘇首店。章煒介紹,從(cong) 開業(ye) 第一天起,消費就很火爆,特別是周末和節假日,中午和晚上加起來,客流量常常超過600人,每個(ge) 月銷售額增幅達到25%。
南京市商務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南京共開出190家首店,其中1家全球首店、1家亞(ya) 洲首店、5家中國首店、76家江蘇首店,其中一半是餐飲類,還有美妝類、服飾類、零售類、文化娛樂(le) 類等,主要分布在新街口、百家湖、元通三大商圈。
“首店帶動了消費增長。今年上半年,南京市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357.5億(yi) 元,同比增長8.9%,高於(yu) 全國0.7個(ge) 百分點。這些首店所在的商業(ye) 載體(ti) ,營業(ye) 額增幅都在兩(liang) 位數。”南京市商務局流通業(ye) 發展處副處長蘇煒告訴記者,各大商場在引進首店時,注重特色化、差別化發展,例如在新街口商圈,金鷹國際商城側(ce) 重餐飲類,新街口百貨商店側(ce) 重生活類,德基廣場側(ce) 重美妝類。各大商圈通過招引不同賽道的“首店”,在全市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麵,不斷培育消費新熱點。
突出特色、創新業(ye) 態,提高供給水平和質量
隨著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在網上購物。這使得傳(chuan) 統實體(ti) 店麵臨(lin) 巨大壓力。盡管如此,實體(ti) 店仍然有充分的生存空間和發展機會(hui) 。與(yu) 線上購物相比,實體(ti) 店能夠讓消費者親(qin) 自感受商品或試用產(chan) 品,並直接獲得售後服務,這種麵對麵的交流和親(qin) 身體(ti) 驗是無法通過網絡實現的。這種體(ti) 驗一旦和首店結合,就會(hui) 進一步放大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你好,3雙運動鞋打折下來,一共是1816元,請到這邊刷卡。”周六晚上7點多,位於(yu) 江蘇無錫市惠山區天一新城的悅尚奧萊華燈初上,商場內(nei) ,某運動品牌無錫首家直營旗艦店的消費者絡繹不絕。
正在結賬的顧客吳先生介紹,在抖音和小紅書(shu) 上看見這家店評分高,暑假裏打算帶孩子出去旅遊、運動,便來給全家選購運動鞋。
“購物體(ti) 驗很好。”吳先生說,約1400平方米的店鋪裏,裝修設計動感炫酷,品類齊全新潮,促銷活動折扣力度大,甚至店內(nei) 營業(ye) 員還“變身”運動員——滿滿的運動風讓人躍躍欲試。
無錫悅尚奧萊副總經理張錦平告訴記者,這是該運動品牌今年4月20日新開的首店,開業(ye) 後單月銷售額超2000萬(wan) 元,進店客流12萬(wan) 人次。
自去年9月開門迎客後,無錫悅尚奧萊已引進國內(nei) 外知名品牌600餘(yu) 個(ge) ,其中無錫首店116家,惠山首店215家。占總量超50%的首店,提升了業(ye) 態,令其迅速成為(wei) 消費新地標,今年“五一”假期日均客流突破10萬(wan) 人次,上半年銷售收入近8億(yi) 元,其中,首店占六成。
在張錦平看來,招引首店,要突出“新穎”“特色”“稀缺”。這家運動品牌首店,既是具有行業(ye) 號召力的頭部企業(ye) ,又是大眾(zhong) 熟知的運動品牌,在推動其他品牌跟進和吸引消費者方麵兩(liang) 者兼具。同時,這家首店從(cong) 店鋪裝修、門店服務、產(chan) 品結構等方麵都與(yu) 奧萊的市場定位相結合,精心設置,為(wei) 消費者帶來新鮮體(ti) 驗。
除了引進品牌首店,各地也在積極創新,探索新業(ye) 態。
在重慶江北區觀音橋CIC天和裏購物中心,有這樣一家集合店——深圳免稅·全球購線下體(ti) 驗店,店裏各類化妝品、酒水等跨境優(you) 品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
“消費者通過現場掃碼,線上下單,商品從(cong) 下單到海關(guan) 放行,最快僅(jin) 需3分鍾。”該店負責人韋銳峰說,這家首店采用了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新模式,不僅(jin) 滿足消費者對進口商品“可見、可觸”的需求,還大幅提升消費者購物體(ti) 驗,豐(feng) 富了消費業(ye) 態,激發了市場活力。
優(you) 化服務和環境,助力首店經濟持續發展
發展首店經濟,促進消費增長,需要聚焦首店引進、培育、建設等各個(ge) 環節,形成發展合力。
重慶以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wei) 契機,實施消費品牌提質拓展行動,聚力發展首店經濟、品牌經濟,吸引國際中高端消費品牌落戶。各區縣立足當地發展特色和資源稟賦,出台支持政策。渝中區不僅(jin) 在行政審批、活動場地等政策規範及標準限製方麵提供綠色服務通道,支持國際知名品牌來渝開設品牌首店,還鼓勵大型商業(ye) 綜合體(ti) 集中引進品牌首店,形成集聚效應。
對於(yu) 眾(zhong) 多首店而言,落戶重慶除了看中當地的消費市場潛力,也有優(you) 質營商環境的助力:食品安全許可證一周就辦下來了,營業(ye) 執照送貨上門……
南京出台《關(guan) 於(yu) 促進首店經濟發展的若幹措施》,推出三方麵8條政策措施。包括:構建“首店+”功能體(ti) 係,推動文商旅創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拓展多元渠道,加強宣傳(chuan) 力度,積極推廣新進入南京的品牌首店、旗艦店、創新概念店和首發、首秀、首演、首賽、首展活動。
蘇煒介紹,南京將在兩(liang) 年內(nei) 發展3家高能級的商業(ye) 載體(ti) ,培育吸引首店的土壤,通過“政府+載體(ti) +品牌”的合力,共同助力首店落戶。下一步,將通過“南京消費發布”等平台以及消費節能活動,為(wei) 首店推廣引流,並積極探索“首店+”概念,通過新店開業(ye) 、新品發布,做足首店文章。
專(zhuan) 家表示,商業(ye) 品牌選擇一座城市開設首店,就是向這座城市的營商環境投下“信任票”。主動服務“首店經濟”落地,無錫推出多項服務舉(ju) 措:加強“事前服務”,暢通證照兩(liang) 辦“快車道”,通過雲(yun) 指導、集中指導等方式提前介入,最大限度減少企業(ye) 開辦時間和運營成本;上門“對接服務”,提供證照代辦、一對一指導服務,提升準入便捷性、服務有效性、監管精準度,全方位提升服務質效。
搭建協會(hui) 平台、建立城市間互訪、“組團式”招引外地品牌,也是引進首店的重要舉(ju) 措。今年5月舉(ju) 辦的“蘇州首店經濟發展大會(hui) ”上,舉(ju) 行了上海、蘇州、成都商協會(hui) 首店經濟戰略合作簽約儀(yi) 式和重點項目合作簽約儀(yi) 式,還進行了商業(ye) 載體(ti) 推介及首店品牌路演。
“堅持做好服務,不斷優(you) 化營商環境,推動首店經濟不斷煥新,才能放大品牌特色,充分釋放首店魅力,讓日益繁榮的首店經濟為(wei) 城市發展注入新活力。”重慶市商務委相關(guan) 負責人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