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消費強勁複蘇(走進市場看信心)
暑期旺季,行走國內(nei) 旅遊市場,一派熱鬧景象。
在北京,懷柔區慕田峪長城景區開啟“夜遊”模式。隨著天色漸暗,長城棧道上的洗牆燈、箭孔燈和燈帶紛紛亮起,為(wei) 古長城增添了別樣魅力,古箏演奏、舞蹈表演等吸引了許多遊客觀看。景區還推出星空研學小課堂,孩子們(men) 可以體(ti) 驗長城觀星的奇妙經曆,也能在專(zhuan) 業(ye) 老師指導下學習(xi) 知識。“我們(men) 點亮了夜長城,也在努力點亮景區的新業(ye) 態。”景區相關(guan) 負責人說。
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超級大熊貓節”開幕,遊客來到景區的熊貓村參加大熊貓科普活動、觀看大熊貓巨型科普書(shu) 、學習(xi) 大熊貓相關(guan) 知識。“景區的水上樂(le) 園、歡樂(le) 世界、國際大馬戲等景點已進入‘暑期時刻’,共同為(wei) 遊客帶來更加豐(feng) 富的新體(ti) 驗。”長隆集團相關(guan) 負責人說。
在成都,“2023成都音樂(le) 啤酒季暨都江堰消夏夜啤美食季”啟動,作為(wei) 成都“新十二月市”係列促消費活動之一,映照出成都文旅消費新業(ye) 態的活力。炫酷的舞蹈、動感的音樂(le) 、耀眼的霓虹……“這裏氛圍太好啦,是理想中夏夜消費的樣子。”陝西遊客李欣興(xing) 奮地說。5月,成都印發實施《成都“新十二月市”促消費活動實施方案》,助力文旅消費回暖複蘇。
今年以來,隨著一係列利好政策和舉(ju) 措落地生效,文旅消費需求加速釋放,部分旅遊業(ye) 態達到2019年同期或更高水平。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國內(nei) 旅遊數據情況》顯示,根據國內(nei) 旅遊抽樣調查統計結果,上半年,國內(nei) 旅遊總人次23.84億(yi) ,比上年同期增加9.29億(yi) ,同比增長63.9%;國內(nei) 旅遊收入(旅遊總花費)2.30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加1.12萬(wan) 億(yi) 元,增長95.9%。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nei) 旅遊總人次12.16億(yi) ,同比增長46.5%;二季度國內(nei) 旅遊總人次11.68億(yi) ,同比增長86.9%。
需求的“旺”,得益於(yu) 供給的“新”。
文旅融合,持續創新。“帶孩子一起走近非遺、了解非遺,覺得特別有意義(yi) 。”正在參觀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博覽苑的上海遊客李萍說。壽山石雕、莆田木雕、唐卡漆畫……這裏展出的非遺精品,吸引了一批批遊客專(zhuan) 程前來參觀。各地將傳(chuan) 統民俗、民間藝術有機融入博物館、美術館、圖書(shu) 館、戲劇場、電影院等文化空間,打造文旅融合新場景。文化和旅遊部的專(zhuan) 項調查顯示,端午假期訪問文博場館、曆史文化街區,體(ti) 驗各類非遺項目,參加音樂(le) 節、演唱會(hui) 等文化活動的遊客占比高達87.9%。
政策助力,護航創新。僅(jin) 在端午假期,北京就統籌全市文旅資源,各區各單位舉(ju) 辦活動1700餘(yu) 場;內(nei) 蒙古推出文旅節慶、美食體(ti) 驗、烏(wu) 蘭(lan) 牧騎演藝等8類活動300餘(yu) 項;重慶在端午節前後推出超過200項特色活動、70餘(yu) 條旅遊線路和80餘(yu) 項惠民措施;福建文旅係統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推出230餘(yu) 場主題活動。各地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創新旅遊場景、提升服務品質,激發消費新活力。
主題引領,推動創新。上半年,文化和旅遊部以“旅遊中國 美好生活”為(wei) 主題,開展了冰雪旅遊、茶文化旅遊、城市休閑旅遊等主題旅遊推廣活動和“二十四節氣”旅遊創意宣傳(chuan) 活動,實施“暢遊一夏”國內(nei) 旅遊市場促進行動,支持東(dong) 中西部跨區域遊客互送,營造濃厚旅遊氛圍,聯合在線旅遊平台加大旅遊產(chan) 品線路供給。
“文旅市場持續恢複得益於(yu) 供需兩(liang) 端發力。”美團研究院副院長厲基巍認為(wei) ,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從(cong) 供給側(ce) 和需求側(ce) 兩(liang) 端發力,積極采取舉(ju) 措推動國內(nei) 旅遊市場複蘇,激發了人們(men) 出遊意願,有效拉升旅遊消費預期,提振旅遊行業(ye) 信心。不斷創新的文旅供給,讓更多人願意走出家門擁抱詩和遠方。
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我國旅遊市場空間廣闊,下一步,文化和旅遊部將不斷豐(feng) 富文化和旅遊產(chan) 品供給,加大國內(nei) 旅遊宣傳(chuan) 推廣力度,釋放文化和旅遊消費活力,促進文化和旅遊供需適配,以旅遊業(ye) 恢複振興(xing) 助力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28日 01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