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守沙要塞”變綠色屏障

發布時間:2023-07-31 16:32: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在巴彥淖爾市磴口縣,有農(nong) 田的地方就有防護林,有路的地方也有防護林。從(cong) 高空俯瞰,田成方、林成網,高大喬(qiao) 木林圍繞一片片農(nong) 田四周而生,縱橫交織成防護林網,將農(nong) 田緊緊護住。

  “磴口縣77%的麵積被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占據,農(nong) 田防護林網是磴口防沙治沙模式的核心組成,也是保護農(nong) 田、基礎設施、城鎮的最後一道防線。”中國林業(ye) 科學研究院沙漠林業(ye) 實驗中心副主任張景波說。

  磴口縣位於(yu) 巴彥淖爾市西部,處於(yu) 整個(ge) 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的東(dong) 北部和下風口。而河套平原以磴口縣為(wei) 源頭,稍有不慎,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就會(hui) 越過磴口向黃河和河套地區侵蝕。由此,磴口縣成為(wei) “守沙要塞”。守好磴口縣,就能守好河套糧倉(cang) 。

  不負眾(zhong) 望,在70多年的防沙治沙實踐中,磴口縣立足自身實際,依托“三北”防護林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的實施,初步形成了以資源保護為(wei) 核心、防護體(ti) 係為(wei) 框架、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龍頭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綜合治理與(yu) 開發利用體(ti) 係,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磴口防沙治沙模式——構建自然保護地、封沙育草區、防風阻沙區、農(nong) 田防護林網“四位一體(ti) ”的防沙治沙綜合治理體(ti) 係。

  “通過‘四位一體(ti) ’防護體(ti) 係層層防護,將沙子阻擋在外,將縣域緊緊護住。”張景波介紹,首先,為(wei) 保護沙漠原生資源,磴口縣建立了4個(ge) 自然保護地,總麵積占全縣國土麵積的34.6%,通過守護自然生態、保育自然資源,維護自然生態係統健康穩定。緊接著,在縣域最外圍、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最前沿,建起了封沙育草區,以封育保護為(wei) 主,輔助飛播和人工播種耐旱沙生灌木,實現了裸露沙丘天然植被的近自然恢複和更新,有效地控製了流沙的活動和前移,封沙育草區成為(wei) 縣域最外圍的防線,也是擋沙的第一道防線。接下來就是防風固沙區,選用梭梭、花棒等優(you) 良抗逆植物,營造防風阻沙林,形成第二道防線。最核心的就是第三道防線農(nong) 田防護林區,選擇抗病蟲、耐幹旱、耐瘠薄的高大喬(qiao) 木,圍繞農(nong) 田營造防護林,圍繞路網營造林網,形成“窄林帶、小網格、低耗水”的新型農(nong) 田防護林模式,農(nong) 田防護麵積達157萬(wan) 畝(mu) 。

  從(cong) 封沙育草區到防風固沙區,再到農(nong) 田防護林區,通過“防、治、用、養(yang) ”等措施,磴口縣構建了從(cong) 外至內(nei) 、由表及裏、覆蓋全域的科學治沙體(ti) 係,不僅(jin) 讓昔日沙子追著跑的縣城變成了“綠進沙退”的富饒綠洲,也徹底切斷了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向河套地區和華北地區侵蝕的通道。

  時至今日,磴口縣生態治理麵積210萬(wan) 餘(yu) 畝(mu) ,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林草覆蓋度從(cong) 上世紀50年代初期的0.04%提高到目前的37%。水草豐(feng) 美、湖泊遍布、生態宜居成為(wei) 磴口縣的亮麗(li) 名片。

  在發揮巨大生態效益的同時,磴口防沙治沙模式也發揮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hui) 效益。綠洲防護林保護下的農(nong) 田較無防護農(nong) 田平均增產(chan) 20%左右,為(wei) 河套糧倉(cang) “加碼”。磴口縣也成為(wei) 聖牧高科、蒙牛等龍頭企業(ye) 的優(you) 質有機牧場。

  與(yu) 此同時,磴口縣堅持治沙與(yu) 致富兩(liang) 手抓,充分利用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適宜中草藥材種植的獨特優(you) 勢,積極發展中草藥材生產(chan) 加工業(ye) ,引進和培育一批中草藥材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不斷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以光伏治沙區為(wei) 示範,推進沙漠資源高效利用,已建成光伏並網規模77萬(wan) 千瓦,光伏板下種植檸條、梭梭、甘草等沙生植物1.42萬(wan) 畝(mu) ,以光、林、草、藥模式實現治沙35萬(wan) 畝(mu) 。

  全國防沙治沙先進集體(ti) 、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榮譽是對過去成績的肯定,也是對未來的激勵。磴口縣計劃利用10年時間完成荒漠化治理168.5萬(wan) 畝(mu) ,堅決(jue) 打贏防沙治沙攻堅戰。(記者 霍曉慶 薛來)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