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椒江:以青春之城的名義擁抱你
台州椒江是什麽(me) 顏色的?
有人說,它是紅色的,這裏有大陳島墾荒故事的積澱;有人說,它是藍色的,這裏有吃不膩的海鮮“鮮嗒嗒”;有人說,它是彩色的,文旅充分“碰撞”之後,這裏迸發出來的年輕活力,斑斕萬(wan) 分。
近幾年,椒江嚐試多種途徑,打通城市文旅脈絡。文旅深度融合之後,椒江正以青春之城的名義(yi) ,向你發出邀請!
一
6月底,一群攝影愛好者,逃離城市,來到大陳島尋找星空和“藍眼淚”。在這場“逃離”計劃裏,有個(ge) 剛辭職的年輕女孩,她叫鄭安妮,一名95後。
“心情不好時,我想去看大海。”這是鄭安妮第二次踏上大陳島,卻在鏡頭裏,找到了全新的大陳島。
大陳島的底色是紅色的。
它的過去,有很多傳(chuan) 奇故事。20世紀50至60年代,467名年輕誌願者懷著滿腔熱忱,將一片荒島建設成了宜居之家。“艱苦創業(ye) 、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大陳島墾荒精神,如今已經上升為(wei) 台州城市精神,續寫(xie) 時代華章。
自2017年起,台州連續六年舉(ju) 辦大陳島墾荒精神研討會(hui) 。在一次次的理論成果交流中,大陳島墾荒精神的時代價(jia) 值被不斷挖掘。
這段墾荒曆史,在2023年6月底,有了最新的表達方式。籌備兩(liang) 年,排練兩(liang) 個(ge) 月,並融入了大量“大陳元素”的舞劇《風起大陳》亮相省城劇院,詩意述說著海島上的蝶變。
大陳島還是大陳台胞的思鄉(xiang) 之島,大陳眷屬的思親(qin) 之島。上世紀50年代,約1.5萬(wan) 名大陳島居民遷至台灣各地,發展到如今近20萬(wan) 人。
這份思念,在舉(ju) 辦了八屆的“兩(liang) 岸大陳鄉(xiang) 情文化節”中被拉長,為(wei) 兩(liang) 岸大陳同胞和各界台胞回顧曆史、暢敘親(qin) 情、品味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大陳島這個(ge) 文化IP,正發酵成一個(ge) 文旅IP。
因為(wei) 這份文化底蘊,很多人慕名踏上這座海島,卻又因為(wei) 這裏不同的顏色,他們(men) 至今流連忘返。夏天的大陳島特別容易出片,這裏有黑夜裏的銀河係,有紅透海麵的火燒雲(yun) ,也有一望無際的碧海藍天。
文旅融合後的大陳島,又是年輕的。
作為(wei) “藍色海灣”項目的實施地,大陳島上生態修複後的每處廊道和沙灘,都有一種新的氣息。
2023年2月份,在浙江省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動員部署會(hui) 上集中簽約的11個(ge) 重大文旅項目中,大陳島文旅融合整體(ti) 開發項目,是其中總投資額最大的項目。
大陳島將墾荒、軍(jun) 旅、兩(liang) 岸鄉(xiang) 情等元素串聯起來,不斷推進梅花灣、軍(jun) 事文化主題公園、大小浦區塊改造等項目建設。這顆東(dong) 海明珠,再一次打響了紅色旅遊品牌。
位於(yu) 下大陳島西端的梅花灣,距離碼頭不遠,因其避風港的形狀酷似梅花的花瓣而得名。這裏聚集了眾(zhong) 多民宿與(yu) 餐飲,遊客可以邊吃海鮮邊看日落。隨著項目推進,高端酒店、民宿、伴手禮商店、海鮮市集等業(ye) 態,都會(hui) 一一和遊客見麵。
島上的軍(jun) 事文化主題公園項目,是個(ge) 沉浸式體(ti) 驗劇場,將依托台州艦等18件海陸空退役武器裝備,打造全國唯一、國內(nei) 首創的體(ti) 驗式海島國防教育公園。
在這座海島上,我們(men) 看到了未來,也讀懂了過去,當文旅在島上充分“撞色”後,才有了它最靚麗(li) 的姿態。
二
椒江,這座青春之城,因為(wei) 聚集了一批年輕人,而充滿活力。
活力從(cong) 何而來?
是一台共享鋼琴。2022年5月底,8台共享鋼琴,在椒江白雲(yun) 閣、台州海上客運中心、台州站等人員密集場所落地。
高低黑白鍵一起,琴聲便在整座城市律動,譜出一支單曲,它叫“共享”。流動的音符,溫暖了整座城市。日常,這些共享鋼琴由20名文藝誌願者管理,還有9個(ge) 街頭藝人簽約表演,並有3家琴行義(yi) 務維修保養(yang) 。
是一場濱江時裝秀。5月,20名國內(nei) 頂流模特,身著椒江本土紡織企業(ye) 提供的41套服裝,在椒江濱江公共空間,走了一場秀。
這幾乎是一次大膽的嚐試。
椒江濱江公共空間,一個(ge) 昔日的“工業(ye) 鏽帶”,一場時裝秀,吸引了線上10萬(wan) 多人的在線觀看。“圓形沙場”秀台上,在利落的剪裁和現代化的服裝設計間,迎風而來的,是一座城市的時尚和創意,這是椒江的青春氣質。
是一場草地音樂(le) 會(hui) 。單單6月,椒江就有70場草地音樂(le) 會(hui) 。商場、廣場、公園、街道文化館,有年輕人流動的地方,就有音樂(le) 。通過音樂(le) ,年輕人和這個(ge) 城市,產(chan) 生了文化共振。
草地音樂(le) 會(hui) 又是包容的,它讓椒江很多本土樂(le) 隊,走進了市民生活。除了年輕人愛的流行、民謠、搖滾,也有銀發樂(le) 團,不同年齡群在草地音樂(le) 會(hui) 上,都能獨享自己的音樂(le) 偏好。目前,已有超過200名的大中小學生、本土歌手、文藝愛好者登台表演,平均每場線上觀眾(zhong) 數近3.5萬(wan) 人。
“我們(men) 把展演舞台,設置在城市的街頭巷尾及熱鬧的景區中,就是想讓音樂(le) 人走出音樂(le) 廳,走下舞台,用最純粹的文藝表演拉近與(yu) 觀眾(zhong) 的距離,將文藝融入市民生活。”椒江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ti) 育局副局長丁真說。
是一次美術館周末文藝賦美市集活動。2023年端午,一場集教學、互動、展示於(yu) 一體(ti) ,綜合遊園與(yu) 市集的常態化文藝活動,在台州老糧坊文創園上演。當天,椒江美術館內(nei) ,有美術作品展,有3D寫(xie) 實互動繪畫。美術館外,有草地音樂(le) 會(hui) ,還有版畫、陶藝、插花、剪紙、Cosplay等體(ti) 驗活動。
當各種時尚、活力的文化活動,交織在這座青春之城,椒江變得更加包容、多元。這裏慢慢吸引了更加豐(feng) 富的資源聚集。
去一個(ge) 城市,到當地特色書(shu) 店打卡留念,成了很多年輕人旅遊的新方式。2022年,來自上海的大隱書(shu) 局落地椒江葭沚老街,基於(yu) 台州當地的商業(ye) 和文化生態,大隱書(shu) 局創新打造了實體(ti) 書(shu) 店和公益圖書(shu) 館的場景融合。
“中國最美書(shu) 院”鍾書(shu) 閣,則為(wei) 椒江市民提供了一個(ge) 人文、藝術、休閑之地,它將更優(you) 質的文化資源引進椒江,讓很多讀者能與(yu) 曹文軒、郝景芳等文學大咖進行麵對麵交流。
在新的文旅業(ye) 態、文旅項目中,椒江正敞開懷抱,擁抱你的到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