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龐各莊“蒙金地”地道遺址將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原標題:地道遺址將成為(wei) 紅色教育基地
本報訊(記者 陳強)抗日戰爭(zheng) 年代,木匠李煥章家東(dong) 跨屋坐櫃底下,竟然是隱藏平南敵工部同誌的秘密地道入口,地道向東(dong) 北可抵達一片人跡罕至的墳地……這處位於(yu) 大興(xing) 區龐各莊鎮王場村的地道遺址,目前已被認定為(wei) 區級文保單位,正在對文物遺存進行保護修繕,未來將成為(wei) 廣大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接受紅色教育、傳(chuan) 承紅色精神的重要場所。
日前,記者來到王場村。地道遺址位於(yu) 村外東(dong) 北方向,兩(liang) 側(ce) 有樹林掩映。“經考證,大約1936年,木匠李煥章一家遷址於(yu) 此。當時,這處院子旁邊有墳地、土圍,西南側(ce) 有小河與(yu) 王場村相隔,位置偏僻,不易被敵人察覺。”大興(xing) 區文物管理所所長侯文學說,大約在1943年至1944年,李煥章在東(dong) 跨屋下麵秘密挖了地道。隨著時間推移,李家後人搬了家,老房也逐漸破敗坍塌。
地道遺址入口所在區域,已經搭建起玻璃保護棚。走進棚內(nei) ,會(hui) 看到一個(ge) 由磚頭和泥土砌起來的“坑”。事實上,這個(ge) “坑”的四壁,就是當年李煥章家東(dong) 跨屋的磚牆和土炕。地道入口就在土炕邊上,平時用坐櫃掩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平南敵工部的同誌,就是從(cong) 這裏進入地道,逃脫敵人的瘋狂搜捕。為(wei) 了更好地保護文物,目前相關(guan) 部門已經把入口封閉,暫時不讓人進入。
侯文學說,李煥章家的這條地道不一般,它屬於(yu) 秘密地道,隻有需要避險轉移的同誌和“堡壘戶”李煥章一家知道,而且不和村周圍的主幹地道相通,具有非常高的保密性,敵人很難找到入口。地道的結構也很有特點,距地麵約2米多深,長約700多米,通往東(dong) 北方向的墳地。秘密地道上寬下窄,高約1.5米,避險同誌可貓腰前行,拐角處還設有通氣孔。
大興(xing) 龐各莊被譽為(wei) “西瓜之鄉(xiang) ”,永定河改道、泛濫形成的沙土地非常適合西瓜種植。鮮為(wei) 人知的是,這沙土地也為(wei) 修建地道提供了幫助。龐各莊地區的土地被本地人稱為(wei) “蒙金地”,特點是表麵上是一層厚厚的沙子,下麵卻是膠泥、淤泥混合的土地。抗日戰爭(zheng) 年代,敵人很難想到,敵工部同誌和老百姓竟然能透過沙層在下麵挖出地道。
據考證,1944年抗日根據地平南縣成立後,平南敵工部設在加祿垡一帶,王場村隸屬於(yu) 加祿垡管理。這座擁有秘密地道的院落,就是平南縣敵工部部長徐濺的秘密落腳點,縣委書(shu) 記蘇玉振也曾在此辦公。李煥章的兒(er) 子李春芳曾說,有一次,叛徒向敵告密,徐濺住在李家。敵人架好機槍,包圍院落,準備抓捕徐濺。李煥章假借挑水拖延時間,徐濺由秘密地道快速撤離。
7月25日,大興(xing) 區主辦了平南紅色文化研討會(hui) ,北京市中共黨(dang) 史學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劉嶽表示,平南紅色文化與(yu) 平西、平北和冀東(dong) 根據地的紅色文化,都是北京紅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