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京津城際開通運營十五年 雙城如同城“跑”出京津協同加速度

發布時間:2023-08-02 14:37:00來源: 天津日報

 

  8月1日,京津城際鐵路迎來15歲生日。15年前的8月1日,隨著C2275次列車從(cong) 北京南站緩緩駛出開往天津站,我國自主建設的第一條時速350公裏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開通運營,標誌著我國正式進入高鐵時代。15年來,京津城際猶如一條紐帶將北京與(yu) 天津緊密聯結,見證著雙城變同城“跑”出京津協同加速度的時代腳步,助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走深走實。

  15年前,京津間運行的還是京津城際特快列車“神州號”。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際“和諧號”橫空出世,最高時速達到350公裏,將京津兩(liang) 座城市之間的通勤時間大幅縮短。

  15年後,如今的京津城際已累計發送旅客3.4億(yi) 人次,每日開行列車數量從(cong) 最初的47對增至現在的128對;每日運送旅客量從(cong) 4.8萬(wan) 人次增至7.3萬(wan) 人次。天津站及管轄相關(guan) 各站京津城際旅客發送量也從(cong) 剛開始的每年600多萬(wan) 人次增至現在的近2000萬(wan) 人次,不僅(jin) 方便了兩(liang) 地人民出行,也極大促進了“京津冀一體(ti) 化”均衡發展。

  在天津站站台上,看著“複興(xing) 號”列車緩緩駛入,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客運段津京城際車隊列車長張瑩的思緒仿佛回到了2008年剛成為(wei) 京津城際首批列車員的時刻。“當時很多旅客是來‘嚐鮮’的。不少人上車就開始拍照,對列車好奇得很。‘列車這麽(me) 快為(wei) 什麽(me) 看窗外卻不暈’‘列車轉椅如何旋轉’‘衛生間在哪’這樣的問題特別多。”張瑩說。

  也是在那一年,2008年8月8日,舉(ju) 世矚目的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hui) 在北京開幕。乘著發展的東(dong) 風,隨著中國高鐵的一路疾馳,京津雙城協同日漸緊密,天津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也迎來好消息連連——

  2008年9月,中國、新加坡兩(liang) 國政府間的重大合作項目——中新天津生態城啟動建設,開啟了鹽堿荒灘崛起生態新城的“綠色蝶變”。

  2008年9月,空客天津的首條總裝線投入運營,成為(wei) 空客在歐洲以外的首條飛機總裝線。

  2008年9月,夏季達沃斯論壇首次在津舉(ju) 辦,打開了天津通往世界的窗口。服務論壇,京津城際於(yu) 9月開進了塘沽站。

  如果說,交通一體(ti) 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骨骼係統和先行領域;那麽(me) ,構建區域互聯互通“一張網”,京津城際堪稱先行者,更是先鋒軍(jun) 。

  15年光陰荏苒,京津城際見證了中國高鐵的飛速發展。

  從(cong) “和諧號”到全線換裝“複興(xing) 號”,從(cong) 直達天津站到延伸至濱海站,不斷創新、提速、擴容的京津城際引領著“軌道上的京津冀”越織越密,成為(wei) 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先行的重要支撐。

  以京津城際為(wei) 發端,京滬、京廣、津秦、津保、石濟、京唐等高鐵縱橫交錯。隨著津興(xing) 鐵路計劃年內(nei) 通車,京津、京滬、京濱、津興(xing) 4條高鐵聯通京津雙城交通格局正在形成。天津市交通運輸委規劃處處長於(yu) 冉冉透露:“目前,天津鐵路總裏程1468公裏,鐵路路網密度全國第一,高鐵城際裏程410公裏,京津雄0.5小時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時通達初步實現。”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計劃統計部相關(guan) 負責人也介紹,京津冀區域內(nei) 高鐵總裏程已由2008年的118公裏增至現在的2486公裏,實現了對區域內(nei) 所有地級市的全覆蓋。

  15年歲月如梭,京津城際點燃了雙城發展的“高鐵經濟”引擎。

  從(cong) 經貿往來到人才流動,從(cong) 文旅相融到生活相通,隨著京津城際在交通領域率先“破題”,兩(liang) 地人員交往、物資流通、產(chan) 業(ye) 協同更加便利。來自北京的企業(ye) 、項目和創新資源在津加速布局,沿線商圈及新城備出、各類展會(hui) 人氣更旺。

  乘坐高鐵約22分鍾抵達北京南站、約13分鍾抵達天津站,與(yu) 京津城際武清站毗鄰的佛羅倫(lun) 薩小鎮自開業(ye) 來始終保持著超高人氣。北京金方同瑞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在這裏經營著一家進口鞋履專(zhuan) 賣店,企業(ye) 負責人經常往返北京、天津,他常說:“這一行程有著同城般的體(ti) 驗。”

  15年間,武清站日均旅客發送量從(cong) 開站時的二三百人增至目前的8000人左右,周末客流超1萬(wan) 人次。有人說,高鐵開通帶火了武清區的特色購物旅遊,更有人形容“高鐵拉來了武清這座新城”。許多京津兩(liang) 地通勤人員在武清區居住。武清區新商圈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郭俊利表示,得益於(yu) 京津城際的開通,武清區迎來了社會(hui) 經濟發展的新機遇,武清站周邊迅速發展為(wei) 由多個(ge) 購物小鎮組成的新商圈,年接待京津等地消費者約1000萬(wan) 人次。

  在天津濱海—中關(guan) 村科技園,依靠京津城際等便捷的交通往來,致導科技、和能人居等越來越多的北京企業(ye) 到這裏創業(ye) 、興(xing) 業(ye) ,1小時左右的車程無縫切換著首都與(yu) 濱海新區。濱海—中關(guan) 村辦公室主任陳強介紹:“如今,園區累計注冊(ce) 企業(ye) 4400餘(yu) 家,為(wei) 900餘(yu) 家北京科技企業(ye) 提供科技創新、應用場景支持,不斷加速產(chan) 業(ye) 協同聚集。”

  15年時光飛逝,京津城際更點亮了兩(liang) 地無數人的精彩人生。

  周一一大早,天津中關(guan) 村科技園運營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黃超群又一次搭乘京津城際列車來津上班。原先在北京中關(guan) 村總部工作的他,在2017年天津濱海—中關(guan) 村科技園設立之初便來到天津,從(cong) 此往返於(yu) 京津的生活模式一直持續至今。在他看來,這些年京津城際為(wei) 園區主動對接首都優(you) 質資源、服務企業(ye) 快速發展提供了基礎,也成就了他的“雙城生活”。黃超群說:“我們(men) 都盼著京津城際越來越好,兩(liang) 地聯係更緊密!”

  居住在武清區的靳昌柏老先生也有著同樣的感觸:“女兒(er) 女婿定居北京,從(cong) 2012年起,我和老伴就常去幫忙照顧外孫,坐上京津城際來回都方便。現在更便捷了,女兒(er) 在網上買(mai) 好票,我倆(lia) 拿著身份證一刷就能進站坐車,車次也多了,想啥時候走都可以。”

  今年,市民對“軌道上的京津冀”還能有更多期盼。

  不久前,聯通京津雙城的第4條高鐵津興(xing) 鐵路正線貫通,目前正開足馬力進行“四電”和配套工程施工,確保年內(nei) 建成通車。屆時,天津西站至北京大興(xing) 國際機場直接連通,沿途各市區縣將形成半小時交通圈。

  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hui) 明確要在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構建區域互聯互通“一張網”。按照《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行動方案》部署,天津將全力在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上實現新突破,到2027年高鐵城際運營裏程將達到510公裏。屆時,天津必將在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道路上收獲更多、貢獻更多。

  記者手記

  京津城際15年 從(cong) 拉近到互融

  15年前,京津城際的一聲汽笛吹響了我國正式進入高鐵時代的號角。可以說,京津城際開通運營立起的是高鐵創新的中國標準,帶來的是惠及各方的高鐵紅利以及前所未有的機遇。

  15年後,京津城際以“大運量、高密度、公交化”的運輸模式,不斷推動著京津雙城從(cong) 拉近到互融。中國高鐵不僅(jin) 運營裏程增加到4.2萬(wan) 公裏,穩居世界第一,更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成為(wei) “中國製造”與(yu) 對外合作的亮麗(li) 名片。

  事實證明,京津兩(liang) 地因高鐵開通得以縮短的時空距離,產(chan) 生的不僅(jin) 僅(jin) 是巨大的時間價(jia) 值,更推動著兩(liang) 地在產(chan) 業(ye) 協同、商貿互通、文旅交融等領域的加速融合,深刻改變了兩(liang) 地人民的工作與(yu) 生活觀念,持續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有人說,京津城際好似一股東(dong) 風,拉動城市發展“青雲(yun) 直上”。對天津來說更是如此。北京、天津市區及濱海新區間距離拉近,“北京研發、天津製造”的科創產(chan) 業(ye) 鏈協同模式在高鐵紐帶之下加速形成。隨著中新天津生態城、空客天津總裝線等大項目好項目相繼落戶,夏季達沃斯論壇、世界智能大會(hui) 等大型展會(hui) 紛至遝來,天津城市發展的承載力更強、潛力更大、可能性更多。天津人得以張開雙臂以寬廣的胸懷擁抱世界,用更積極的行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

  未來,相信“軌道上的京津冀”將會(hui) 為(wei) 我們(men) 帶來更多驚喜,為(wei) 沿線乃至整個(ge) 京津冀地區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釋放更多紅利,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記者 萬(wan) 紅 攝影 張磊)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