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增加居民收入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推進共同富裕,就要不斷增加居民收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到‘十四五’末,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逐步縮小。”我們(men) 要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和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多措並舉(ju) 增加居民收入,紮實推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
我國富民思想源遠流長,古代典籍中關(guan) 於(yu) 裕民、惠民、富民的論述不絕如縷。比如,《尚書(shu) 》中記有“德惟善政,政在養(yang) 民”;《周禮》中寫(xie) 道“以富邦國,以養(yang) 萬(wan) 民,以生百物”;等等。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始終保有對共同富裕的美好期盼。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作為(wei) 根本宗旨。我們(men) 黨(dang) 領導人民進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就是要通過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不斷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黨(dang)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出台實施一係列惠民富民政策措施,推動居民收入較快增長,收入結構不斷改善,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2012—2022年,全國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cong) 16510元提高到36883元,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2元,比上年同期名義(yi) 增長6.5%,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5.8%。同時要看到,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城鄉(xiang) 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與(yu) 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城鄉(xiang) 、區域、社會(hui) 群體(ti) 之間收入差距還比較大,中等收入群體(ti) 的比重還不夠高。在新征程上紮實推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基礎性的工作是多措並舉(ju) 增加居民收入。
增加居民收入有利於(yu) 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當前,我國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長。不斷提升居民收入水平,能夠讓更優(you) 質商品、更高水平服務、更豐(feng) 富精神文化產(chan) 品不斷走進千家萬(wan) 戶,持續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加居民收入有利於(yu) 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消費是最終需求,對經濟具有持久拉動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能夠為(wei) 釋放消費潛力、拉動內(nei) 需創造重要條件,為(wei) 推動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重要動力,對於(yu) 培育完整內(nei) 需體(ti) 係、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yi) 。增加居民收入有利於(yu) 激發全體(ti) 人民主人翁精神。通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合理調節收入分配關(guan) 係,不斷完善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局麵,能夠充分調動全體(ti) 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凝聚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增加居民收入,需要不斷完善促進共同富裕的政策體(ti) 係,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當前可以從(cong) 以下幾方麵著力。
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首先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鬥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後通過合理的製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要健全體(ti) 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製度,努力實現收入分配合理、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具體(ti) 來說,要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製度體(ti) 係,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並提高精準性,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ti) 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形成中間大、兩(liang) 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
發展教育和職業(ye) 培訓,提升個(ge) 人發展能力。發展教育和職業(ye) 培訓,有利於(yu) 提升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從(cong) 而提高就業(ye) 質量和收入水平;有利於(yu) 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提高社會(hui) 文明程度。要著眼於(yu) 促進人的全麵發展、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為(wei) 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強發展能力創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條件,提升全社會(hui) 人力資本和專(zhuan) 業(ye) 技能。加大普惠性人力資本投入,著力減輕困難家庭教育負擔,提高低收入群眾(zhong) 子女受教育水平,解決(jue) 好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隨遷子女教育等問題,不斷提升每個(ge) 人的發展能力,增強致富本領。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不斷提高農(nong) 民收入。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nong) 村。要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提升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自主發展能力。以家庭經營為(wei) 基礎,堅持統分結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農(nong) 業(ye) 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規模經濟效益;深化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製。加快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促進發展要素、各類服務下鄉(xiang) ,推進農(nong) 業(ye) 與(yu) 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不斷拓寬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渠道、擴大農(nong) 產(chan) 品需求、穩定農(nong) 產(chan) 品收益率,夯實農(nong) 民收入增長的基礎。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資源下沉,著力加強薄弱環節,推進縣域內(nei) 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不斷提高農(nong) 村人口受教育水平。組織實施好鄉(xiang) 村建設行動,加快養(yang) 老、教育、醫療等方麵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鄉(xiang) 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
(作者為(wei)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04日 09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