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醫療收費票據改革走進全國前列
自治區財政廳最新消息:自2021年7月4日內(nei) 蒙古開出第一張醫療行業(ye) 財政電子收費票據以來,截至2023年7月31日,全區241家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1649家鄉(xiang) 鎮衛生院全部上線使用醫療收費電子票據,累計開具醫療收費電子票據1.54億(yi) 張,涉及金額478.2億(yi) 元。至此,內(nei) 蒙古財政電子收費票據實現全區醫療行業(ye) 全覆蓋,醫療收費票據改革走進全國前列。
2021年下半年起,內(nei) 蒙古積極響應財政部關(guan) 於(yu) 電子票據管理改革的統一部署要求,以群眾(zhong) “最多跑一次”為(wei) 改革目標,全麵梳理財政票據所涉領域、行業(ye) ,並選擇條件成熟、辦事頻率高的民生領域及單位先行先試使用財政電子收費票據,走出一條“統籌設計、統一規劃、先行試點、分步實施、加強監管、確保安全”的改革之路,並取得顯著成效。
特別是在推進醫療行業(ye) 財政電子收費票據使用中,自治區財政廳會(hui) 同自治區衛健委、醫保局印發相關(guan) 文件,采用全國統一式樣的醫療收費票據,推進醫療業(ye) 務與(yu) 財政電子收費票據管理相對接;堅持“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以醫療機構、業(ye) 務類別及流程環節全覆蓋為(wei) 目標,以信息深層次共享互通為(wei) 抓手,從(cong) 票據開具到票據查驗、交付等環節,實現了票據電子化、社會(hui) 化應用流轉,提高了醫療收費票據的開具和交付效率,縮短了繳款人獲取票據的時間,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zhong) 少跑腿”,大大提升了患者就醫服務滿意度。與(yu) 此同時,通過應用區塊鏈技術,實現了電子票據推送上鏈,全麵提升了票據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便民化水平,實現了票據操作有痕跡、過程可跟蹤、結果可追溯。此外,繳款人及報銷單位還可通過財政部公共服務平台、內(nei) 蒙古自治區公共服務平台,對醫療行業(ye) 財政電子收費票據的票麵信息真偽(wei) 進行核驗,避免因獲得假票而造成損失。
接下來,自治區財政廳將進一步采用區塊鏈技術,放大財政電子收費票據數字化優(you) 勢,實現票據全流程、多領域電子化和報銷單位直接以電子票據入賬,增強繳款人報銷、理賠體(ti) 驗感,全麵打通財政電子票據報銷入賬“最後一公裏”。(記者 楊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