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山西公安機關持續發力!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深入開展常態化掃黑除惡鬥爭(zheng) ,嚴(yan) 厲打擊暴力壟斷、強買(mai) 強賣以及非法集資、電信網絡詐騙等嚴(yan) 重危害市場主體(ti) 和群眾(zhong) 權益的各類違法犯罪,依托互聯網+政務服務,持續推進治安、戶政、出入境、交管等領域“放管服”改革……今年以來,山西省公安廳將優(you) 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列為(wei) 2023年全省公安工作六項重點任務之一,全麵構建上下聯動、同向發力、一體(ti) 推進的工作格局。
“全省公安機關(guan) 充分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以更大決(jue) 心、更強力度、更實舉(ju) 措,積極服務、保障企業(ye) 發展,護航經濟建設,為(wei) 山西省打造‘三無’‘三可’營商環境,為(wei) 全省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貢獻公安力量。”山西省公安廳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常務副廳長汪凡說道。
聚焦打防主業(ye) 構建法治化營商環境
打擊各類侵害企業(ye) 群眾(zhong) 合法權益的突出違法犯罪,優(you) 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是公安機關(guan) 護航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環節。
山西公安機關(guan) 堅持掃黑除惡常態化,嚴(yan) 厲打擊“黑拐槍”“盜搶騙”“食藥環”以及侵犯知識產(chan) 權、製售偽(wei) 劣商品、破壞經濟秩序、危害企業(ye) 發展、損害市場誠信等違法犯罪活動,有效保障金融、財稅、商貿等領域的公平交易和有序競爭(zheng) ,切實增強企業(ye) 和群眾(zhong) 的安全感。
——持續整治企業(ye) 周邊治安秩序。以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鬥爭(zheng) 為(wei) 抓手,依法嚴(yan) 厲打擊侵企擾企違法犯罪,深化落實企業(ye) 治安保衛責任製和“一企一警”聯係製度,服務保障重點項目和重點工程建設。今年以來,全省共排查企業(ye) 10230家次,重點項目442個(ge) 次,經濟園區195個(ge) 次;查處侵企擾企違法犯罪案件125起,查獲違法犯罪人員143人;偵(zhen) 辦涉企類涉黑惡案件4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2人。
——堅決(jue) 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緊緊依托雲(yun) 端打擊專(zhuan) 項行動,依法嚴(yan) 打合同詐騙、挪用資金、職務侵占、串通投標、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非法經營、虛假訴訟等經濟犯罪,共偵(zhen) 辦相關(guan) 案件524起,破案439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50人,挽損1120餘(yu) 萬(wan) 元。
——切實加強產(chan) 權刑事司法保護。以侵權假冒山西名優(you) 特色品牌和市場規模大、社會(hui) 危害嚴(yan) 重的偽(wei) 劣建築材料、液化石油氣等領域違法犯罪為(wei) 重點,持續重拳打擊侵犯企業(ye) 知識產(chan) 權、製售假冒偽(wei) 劣商品等突出犯罪,共破獲侵權假冒案件454起,抓獲犯罪嫌疑人678人,涉案金額1.8億(yi) 餘(yu) 元。
——嚴(yan) 密防範金融領域風險傳(chuan) 導。依法嚴(yan) 懲非法集資、“套路貸”、傳(chuan) 銷等涉眾(zhong) 型犯罪,破獲相關(guan) 案件53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37人。
——強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牢固樹立生態環境也是營商環境的理念,以“昆侖(lun) ”行動為(wei) 牽引,協同開展“黃河禁漁”“清風”等專(zhuan) 項執法行動,嚴(yan) 厲打擊非法采砂、非法傾(qing) 倒危險廢物、非法占用林草地、非法狩獵捕撈、盜伐林木等犯罪,共偵(zhen) 破環境資源類刑事案件323起,抓獲犯罪嫌疑人656人,涉案金額10.6億(yi) 餘(yu) 元。
聚焦提升服務 推出惠民利企措施
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改革,山西省公安機關(guan) 著力解決(jue) 一批發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層所盼、民心所向的問題。
嚴(yan) 格落實《全省公安機關(guan) 警務督察部門辦理涉企舉(ju) 報投訴事項工作機製》,部署開展涉企執法突出問題專(zhuan) 項整治,全力保護市場主體(ti) 合法權益,真正幫助民營企業(ye) “解綁減負”。深化聯企服務工作,建立健全省市縣公安機關(guan) 領導班子成員定期入企走訪等製度,推動為(wei) 企排憂解難常態化實效化。大力推進公安窗口服務標準化、製度化建設,不斷提升窗口服務的規範化水平。依托12345熱線等網絡平台,定期回訪群眾(zhong) 及企業(ye) 訴求,及時協調解決(jue) 群眾(zhong) 新期待新要求。深入推進“陽光警務”,公布監督方式,完善服務評價(jia) 體(ti) 係,切實讓企業(ye) 和群眾(zhong) 在每一起案事件辦理中感受到公平正義(yi) 。
——服務保障“一群兩(liang) 區三圈”重大戰略,探索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人口管理模式,推動太原、忻州實現居住證辦理同事同標。上半年,山西省城鎮戶籍人口新增5.5萬(wan) 人,新登記流動人口175.6萬(wan) 人。
——深入開展入企服務。省市縣公安機關(guan) 班子成員共聯係企業(ye) 1477家,走訪調研2429次、幫助企業(ye) 化解糾紛228起、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難題353個(ge) 。
——深化出入境管理服務。主動融入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局,推出企業(ye) 員工緊急商務申辦出入境證件預約加急辦證服務,目前已有47家企業(ye) 、368名員工享受到這一便利。
——優(you) 化公安交管服務。為(wei) 進一步優(you) 化城市公交專(zhuan) 用道管理,明確城市公交專(zhuan) 用道在夜間和白天非高峰時段社會(hui) 車輛可以使用,提高了城市道路資源利用率。
——主動服務保障企業(ye) 。開辦全程網辦,推動印章信息係統數據共享對接,實現新開辦企業(ye) 一次性采集、認證和完成公章刻製信息備案,共刻製各類公章18128枚。
——深入開展執法巡查。對接處警、受立案、行政審批、執法作風等影響發展環境和群眾(zhong) 滿意度的突出問題進行全麵整治。
聚焦群眾(zhong) 所盼所想 推動民生項目落地見效
貼近群眾(zhong) ,感知民聲,想群眾(zhong) 之所想,辦群眾(zhong) 之所盼。山西省公安廳立足公安機關(guan) 主責主業(ye) ,聚焦解決(jue) 民生領域痛點堵點難點問題,深入實際,把調研成果轉化為(wei) 工作舉(ju) 措,列出兩(liang) 批共20項目標明確、措施具體(ti) 、預期效果較好的事項,確定為(wei) 公安廳“民生實事”項目清單,推進主題教育整改整治工作走深走實。
截至目前,山西省公安廳20項“民生實事”中,14項已落地見效,6項正在穩步推進。
——“預擔保、快搶救、後付費”道路交通事故傷(shang) 員無差別急救通道機製,今年以來已救助道路交通事故傷(shang) 員2500餘(yu) 人次,墊付救助金額7880餘(yu) 萬(wan) 元。隨著這一機製的建立和不斷完善,交通事故死亡率已由2019年的5.24%,降低至目前的2%以下。
——6月1日二手小客車轉讓登記“一證通辦”在全省正式實施後,異地辦理二手車交易手續,無需提交暫住地居住證明,目前,已辦理業(ye) 務17000餘(yu) 筆,促進了全省二手汽車流通,擴大全省汽車消費。
——機動車臨(lin) 近檢驗、達到強製報廢期信息提示服務推出以來,共向全省機動車車主推送74萬(wan) 餘(yu) 條提示短信。駕駛證臨(lin) 近換證、注銷信息提示服務推出以來,共向全省相關(guan) 駕駛人發送22萬(wan) 餘(yu) 條提示短信。
——“以公安刑事技術應用服務人民群眾(zhong) 尋親(qin) ”行動開展以來,省廳對各地送檢近80年之久的烈士遺骸集中開展了十餘(yu) 次攻堅檢驗,成功檢出8名烈士遺骸DNA分型;找回被拐賣失蹤婦女兒(er) 童11名,找回1名失蹤8年人員,協助破獲侵害婦女兒(er) 童權益案件2起,協助破獲侵害失蹤人員犯罪4起。
——社會(hui) 公共服務聯動暨110與(yu) 12345高效對接聯動,今年以來,已向12345分流非警務求助11.66萬(wan) 餘(yu) 條,接處警更加高效,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提供了更加專(zhuan) 業(ye) 、便捷的公共服務。
——優(you) 化了未成年人臨(lin) 時乘機證明辦理流程,既保障了實名登記安全管理,又方便了未辦理二代身份證的未成年乘客辦理乘機手續,5月以來,共辦理未成年人臨(lin) 時乘機證明2000餘(yu) 件。
——“簡化省內(nei) 異地辦理往來港澳通行證及赴港團隊旅遊簽注手續”,我省戶籍居民省內(nei) 異地辦理往來港澳通行證及赴香港團隊旅遊簽注手續,不再提交居住證及其他常住證明材料,今年以來,全省共簽發異地申請辦理的赴港澳通行證和赴香港團隊旅遊簽注15980餘(yu) 件次。
——在運城市增設機動車牌照便民製作點。正式啟動後,當地群眾(zhong) 、企業(ye) 機動車牌照領取時間,由原來的7個(ge) 工作日縮短為(wei) 2個(ge) 工作日。
汪凡表示,在今後的工作中,山西公安機關(guan) 將圍繞保護市場主體(ti) 、優(you) 化營商環境、升級政務服務、創新監管執法,推出更多促發展、保安全、惠民生、暖民心舉(ju) 措,以新氣象新作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