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係(人民觀點)
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闡述了新征程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的五個(ge) 重大關(guan) 係,是我們(men) 黨(dang) 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性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即日起,本版推出係列評論文章,與(yu) 廣大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一道,深入領會(hui) 五個(ge) 重大關(guan) 係的科學內(nei) 涵並將其付諸實踐。
——編 者
高水平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生態優(you) 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隻有依靠高水平保護才能實現
自覺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wei) 限製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nei) ,才能在綠色轉型中推動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銜空三百裏,一色鬱青蒼。”位於(yu) 四川省劍閣縣的古蜀道翠雲(yun) 廊段,300餘(yu) 裏竟植有柏樹1.2萬(wan) 餘(yu) 株。7月2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這裏,沿古道步行察看千年古柏長勢,詳細詢問曆史上植柏護柏情況,思考如何“鞏固發展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新時代以來,我們(men) 在做好生態文明建設這篇大文章的實踐中,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律性認識不斷深化。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闡述了新征程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的五個(ge) 重大關(guan) 係,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guan) 係”。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wei) 全黨(dang) 全社會(hui) 的共識和行動,成為(wei) 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環節。”這表明,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秦嶺就是一個(ge) 很好的例子。前些年,這座“和合南北、澤被天下”的雄偉(wei) 山脈一度遭到侵擾,特別是違規違法修建的別墅,仿佛一塊塊傷(shang) 疤,刺痛人心。經過5年來的生態環境全麵治理,秦嶺陝西段生態狀況評價(jia) 為(wei) “優(you) ”“優(you) 良”等級麵積已首次超過99%,產(chan) 業(ye) 生態化、生態產(chan) 業(ye) 化的綠色發展之路不斷延伸。可以說,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的關(guan) 係,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到底取決(jue) 於(yu) 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新時代十年,我國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4%,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在生態環境質量明顯好轉、能耗強度不斷下降的同時,經濟總量躍上120萬(wan) 億(yi) 元台階。實踐證明,高水平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生態優(you) 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隻有依靠高水平保護才能實現。
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生態衰則文明衰。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們(men) 要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高度謀劃發展。福建省長汀縣,一度水土流失嚴(yan) 重。習(xi) 近平同誌曾5次到長汀調研,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興(xing) 修梯田、打壩淤地、固溝保土,一座座濯濯童山變成“花果山”,長汀經驗如今推向全國。2021年3月在福建考察,得知長汀已成綠洲般的美麗(li) 家園,總書(shu) 記動情回憶:“我給大家講,給生態投了錢,看似不像開發建設一樣養(yang) 雞生蛋,但這件事必須抓。抓到最後卻是養(yang) 了金雞、生了金蛋。”這說明,把資源環境承載力作為(wei) 前提和基礎,自覺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wei) 限製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nei) ,才能在綠色轉型中推動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往深層看,實現高水平保護,意味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全麵綠色轉型,將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you) 勢,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產(chan) 業(ye) 結構。四川宜賓,岷江和金沙江在此交匯。站在三江口向北眺望,5公裏內(nei) 曾是宜賓沿江工業(ye) 區,始建於(yu) 1943年的宜賓天原化工廠距離長江岸線一度不足百米。今天,新成立的三江新區日新月異,天原化工已將產(chan) 業(ye) 延伸到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電池材料。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一度“病得不輕”的母親(qin) 河長江,如今也麵貌一新,“化工圍江”變為(wei) 潮平岸綠,“非法采砂”的碼頭如今蘆葦搖曳,“微笑精靈”長江江豚回來了,新業(ye) 態、新動能發展起來了!可見,抓保護並不是不要發展,而是要以綠色為(wei) 引領,實現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升級。新征程上,我們(men) 要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wei) 解決(jue) 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chan) 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大幅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後勁。
我國在續寫(xie) 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奇跡的同時,交上了一份令人民滿意、世界矚目的“綠色答卷”。“隻有把綠色發展的底色鋪好,才會(hui) 有今後發展的高歌猛進。”展望未來,中國的綠色發展之路將越走越寬廣,為(wei) 世界呈現發展和保護相得益彰的中國答卷。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09日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