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樂亭:向海而興再揚帆
樂(le) 亭向海,坐擁近2515平方公裏的淺海海域和280平方公裏的沿海灘塗,環抱京唐港,毗鄰曹妃甸港,具備良好的區位、資源優(you) 勢。
風勁潮湧逐浪高。多年來,河北樂(le) 亭在多個(ge) 領域“耕海耘波”,從(cong) 海洋中不斷汲取藍色動能,破解發展瓶頸,迎來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高光時刻”。
從(cong) “捕”到“養(yang) ”:看渤海漁民上岸生金
在距樂(le) 亭縣薑各莊鎮浪窩口碼頭不遠的近海養(yang) 殖海域內(nei) ,扇貝養(yang) 殖戶於(yu) 振紅正組織工人加緊分苗。扇貝苗被仔細清洗、疏散密度後,分揀出來重新裝籠,投放回海繼續養(yang) 殖。得益於(yu) 科學精細的管護,今年的扇貝個(ge) 大肉厚、肥美喜人。
樂(le) 亭擁有河北省近四分之一的海岸線,地處北緯39度,得天獨厚的氣候與(yu) 自然環境孕育了豐(feng) 富的海洋生物,海洋捕撈曾是樂(le) 亭漁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渤海漁業(ye) 資源衰退,人工和燃油成本越來越高,在樂(le) 亭政府對水產(chan) 養(yang) 殖業(ye) 轉型發展的引導下,於(yu) 振紅和很多漁民一起轉產(chan) ,在近海水域、沿海灘塗、河口池塘等地上岸開展水產(chan) 養(yang) 殖,取得了可觀收益。
“今年我共經營了7萬(wan) 多籠扇貝,照目前長勢,10月份預計能收獲28萬(wan) 至38萬(wan) 斤扇貝,純利潤300萬(wan) 元左右。”於(yu) 振紅說。
由“捕獵”轉向“耕耘”是樂(le) 亭漁業(ye) 蓬勃發展的“密碼”。眼下,樂(le) 亭縣海水養(yang) 殖麵積46萬(wan) 畝(mu) ,池塘養(yang) 殖麵積6.8萬(wan) 畝(mu) ,淺海養(yang) 殖麵積38萬(wan) 畝(mu) ,工廠化設施養(yang) 殖50萬(wan) 平方米,2022年水產(chan) 品產(chan) 量13.85萬(wan) 噸,產(chan) 值40.23億(yi) 元,水產(chan) 品產(chan) 量、產(chan) 值穩居河北省十個(ge) 沿海漁業(ye) 重點縣之首。從(cong) 事漁業(ye) 養(yang) 殖、經營、加工及周邊產(chan) 業(ye) 人員約10萬(wan) 餘(yu) 人,年收入超5萬(wan) 元,“海洋飯碗”越端越牢,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項特色產(chan) 業(ye) 。
盛夏,走進樂(le) 亭縣海參養(yang) 殖基地,水麵在陽光下泛著粼粼波光,可以看見鱗次櫛比的海參池內(nei) ,一隻隻手掌大的海參正蜷縮在石頭縫裏“夏眠”。“海參養(yang) 殖是個(ge) 精細活,水溫需要長期保持在10度—20度,這個(ge) 季節我們(men) 需要及時加水預防高溫。”養(yang) 殖戶楊孟林說。
樂(le) 亭海岸線曲折、小海灣眾(zhong) 多,加之氣候四季分明,出產(chan) 的海參個(ge) 頭大、肉質厚、口感好。目前,全縣海參養(yang) 殖總麵積約6.5萬(wan) 畝(mu) ,海參新品良種覆蓋率達70%以上,年產(chan) 鮮活海參、半成品海參、成品海參近6500噸,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近10億(yi) 元,自主經營打造的佛手島、樂(le) 參堂、冀參源等海參品牌,產(chan) 品遠銷京津冀、山東(dong) 等地,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隻有營造天然的生長環境,才能孕育出品質極佳的海參。近年來,樂(le) 亭縣依托當地海域水質、氣候條件,引導漁民發展池塘造礁養(yang) 殖海參,實現綠色生態健康養(yang) 殖。楊孟林等養(yang) 殖戶用礁石為(wei) 海參做了一條條像遊泳池泳道一樣的“家”,保障海參自然有機生長。
日夜出海捕撈——棄船“耕海”養(yang) 殖——“養(yang) 海”經營海洋牧場,“三級跳”的發展軌跡折射出渤海漁民海洋生態理念的變遷。既要向海洋要效益,又要保護海洋資源不過度開發,樂(le) 亭縣在提高水產(chan) 品質量、增強水產(chan) 品市場競爭(zheng) 力的同時,全麵推進水產(chan) 品無公害生態健康養(yang) 殖,積極開展並做好國家級、省級水產(chan) 健康養(yang) 殖示範場的創建工作。目前,已成功創建銘泰、豐(feng) 匯、海華、向光四個(ge) 國家級健康養(yang) 殖示範場,四個(ge) 省級健康養(yang) 殖示範場和兩(liang) 個(ge) 省級良種場,打造了一個(ge) 國家級水產(chan) 健康養(yang) 殖和生態養(yang) 殖示範區。
從(cong) “會(hui) 種植”到“慧種植”:看鹽堿灘上稻花飄香
樂(le) 亭境內(nei) 近三分之一的鄉(xiang) 鎮毗鄰渤海,過高的鹽分是大多數農(nong) 作物的天然“殺手”,約5萬(wan) 農(nong) 業(ye) 人口在20萬(wan) 畝(mu) 鹽堿地裏“刨食”。幹旱則板結、多雨則內(nei) 澇的斑白之地如何實現稻花飄香?這背後是智慧農(nong) 業(ye) 的力量。
走進樂(le) 亭古河鄉(xiang) 的數字循環現代農(nong) 業(ye) 園區,可以看到這裏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充滿生機的沃土良田上,1400畝(mu) 水稻鬱鬱蔥蔥、長勢喜人,完全想象不到一年前這裏還是撂荒的鹽堿灘。
“園區選取不同地塊試驗種植,引進了稻花香2號、越光、粘香619等10餘(yu) 種優(you) 良水稻品種。”園區負責人張天揚說,“有了合適的種子,還要為(wei) 耐鹽堿作物種植生產(chan) 提供生態環境、水肥營養(yang) 和數字化管理支持。”
看似普通的稻田,實際上暗藏玄機。底下埋有水管,上層灌溉,下層排鹽。取自灤河的淡水,一邊灌溉,一邊把土壤鹽度壓到下層,然後再排到集水井裏。同時,在稻田中投放蟹、蝦、魚等水產(chan) 作物,建立生態循環係統。園區將田間氣象站、視頻監控、蟲情測報燈等高科技儀(yi) 器有序串聯,全程監控水稻生長環境,保障糧食增產(chan) 豐(feng) 收,提高經濟效益。
古河鄉(xiang) 數字循環農(nong) 業(ye) 智慧園區項目,是樂(le) 亭鹽堿地治理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之一。近年來,樂(le) 亭化不利為(wei) 有利,按照鹽堿化程度,創造性地進行“梯次”改良,通過種植綠肥作物,修建水渠,改善排水灌溉係統等方式發展水稻種植。
在不斷摸索中,樂(le) 亭縣逐步探索出一條在輕中度鹽堿化地帶建設台田種植區,在重度鹽堿化地帶開展海產(chan) 品工廠化養(yang) 殖、補充禁漁期海產(chan) 品市場供應不足的發展新路,將白色荒漠鹽堿地變成上可種植、下可養(yang) 殖海產(chan) 品的“聚寶盆”。
鹽堿灘麵貌的改變,反映出樂(le) 亭人民依靠科技、向海而行的勇氣和智慧,他們(men) 在鹽堿地上創造著豐(feng) 收,印證了鹽堿地也能變身米糧川。
從(cong) 無到有:看灘塗上崛起“千億(yi) 級”園區
海還是那片海,岸上卻已發生翻天巨變。
17年前,樂(le) 亭經濟開發區正式開啟臨(lin) 海築夢之旅。由鹽堿荒地到投資熱土,17年來,開發區蹄疾步穩,經濟總量躍上千億(yi) 級台階。
車從(cong) 唐港高速駛出,轉入河北樂(le) 亭經濟開發區沿海路,隻見塔吊林立,管廊蜿蜒,一座嶄新的工業(ye) 園區正矗立在渤海灣畔。
近年來,樂(le) 亭經濟開發區充分發揮沿海臨(lin) 港核心優(you) 勢,以“藍色思維”精準招商,形成謀劃、簽約、開工、在建、投產(chan) “五個(ge) 一批”的梯次滾動發展格局,有力推動“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
車間裏,弧光閃爍,焊花飛濺,切割機轟鳴作響;堆場上,腳手架鋼管銀光閃閃,打包成垛,被叉車裝進集裝箱……這是河北樂(le) 亭經濟開發區源美模架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an) 線滿負荷運轉的場景。從(cong) 焊接、噴塗、分揀、再到搬運,整個(ge) 畫麵一氣嗬成。
“之所以選擇樂(le) 亭,相中的是它離海近、運費低,且配套企業(ye) 多。”樂(le) 亭源美模架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賀崗說道。
樂(le) 亭臨(lin) 海,境內(nei) 港口航線豐(feng) 富,物流成本低,落戶樂(le) 亭經濟開發區後,源美模架科技有限公司每噸產(chan) 品能降低運輸成本100多元,並且能和其他建築支護行業(ye) 內(nei) 企業(ye) 形成良性“互動”,通過“抱團發展”進一步增強自身市場競爭(zheng) 力。
打造向海“產(chan) 業(ye) 林”,至今,樂(le) 亭已引進華北康港、華北易安德、中匠華湄、無錫速捷、無錫方正、天津源美等建築支護裝備產(chan) 業(ye) 生產(chan) 、配套、租賃服務企業(ye) 54家,形成了年產(chan) 兩(liang) 萬(wan) 噸鋼模板、15萬(wan) 噸新型盤扣式腳手架、30萬(wan) 平米木模板和12萬(wan) 噸光伏支架生產(chan) 能力,年用各類鋼32萬(wan) 噸,實現產(chan) 值突破30億(yi) 元。樂(le) 亭建築支護裝備產(chan) 業(ye) 亦成為(wei) 河北省重點發展的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之一。
建築支護行業(ye) 的成功在樂(le) 亭並非孤例。從(cong) “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搶抓河鋼唐鋼公司搬遷樂(le) 亭沿海的機遇,樂(le) 亭縣經濟開發區形成了精品鋼鐵 、精細化工、裝備製造三大產(chan) 業(ye) 集群,形成大規模“雁陣效應”。目前,已實施固定資產(chan) 投資三千萬(wan) 元以上重點項目91個(ge) ,涉及總投資691.7億(yi) 元,其中億(yi) 元以上64個(ge) 。
在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發展等領域,樂(le) 亭經濟開發區同樣加速挺進“深藍”,不斷提高自主研發能力,促進資源要素向海集聚。
據介紹,樂(le) 亭經濟開發區唐山旭陽化工有限公司的研發中心集材料實驗室、精餾實驗室、加氫實驗室等於(yu) 一體(ti) ,目前已具備項目研發、小試實驗、流程模擬、檢測分析等能力,可以滿足產(chan) 品設計、開發、分析、實驗等需要。
從(cong) 精細化工到精餾分離,該研發中心在成果應用、技術改造等方麵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中,苯加氫苯分離塔再沸器改造項目每年可為(wei) 企業(ye) 增加收益約620.8萬(wan) 元;甘油渣分離工業(ye) 鹽和聚合甘油項目每年創造效益約250萬(wan) 元;苯酐產(chan) 品塔進料係統改造項目在電費及維修費用上每年可節省54.8萬(wan) 元。當前,旭陽化工研發中心已申請專(zhuan) 利33項,其中已授權發明專(zhuan) 利18項、實用新型15項,成功將科技成果轉化為(wei) 生產(chan) 力。(鄭惠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