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畫如何雕琢精品(一線調研)
李白大醉,潑酒變水,水中現鶴。
與(yu) 高適、杜甫、岑夫子、丹丘生一同乘巨鶴翱翔,“將進酒,杯莫停”,極盡狂放與(yu) 浪漫……正在熱映的動畫電影《長安三萬(wan) 裏》以奔湧著中華文化基因的詩情,喚起觀眾(zhong) 共鳴,截至目前影片票房已超17億(yi) 元。
中國動畫,呈現出扶搖直上的喜人態勢。近年來,《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深海》等優(you) 秀動畫電影接連出現,創作活力湧動、票房口碑不俗,傳(chuan) 遞出一個(ge) 鮮明信號:中國動畫市場蓬勃發展,潛力巨大。
植根深厚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沃土,國產(chan) 動畫正以超凡的想象力和穩紮穩打的腳步,走出一條彰顯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之路。
中國風
探民族風格之路,抒寫(xie) 中華文化基因
【鏡頭】從(cong) 繁華包容的長安,到小橋流水的江南,再到大漠孤煙的塞北,都濃縮在168分鍾、48首唐詩裏。電影院裏觀眾(zhong) 情不自禁跟讀朗誦,“中國文化就是電影最大的底氣”“湧動在血液裏的詩詞基因”等評論獲得高讚……這是近年來傳(chuan) 統文化熱潮湧動的鮮活縮影。
自1922年第一部廣告動畫《舒振東(dong) 華文打字機》上映,中國動畫走過百年時光。起伏之中,航向不變,那便是沿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底色,“探民族風格之路”。
《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廠長速達回憶,“中國動畫學派作品的輝煌群像中,有傳(chuan) 統文化——文學、戲曲、建築、音樂(le) ,有富有民族風格的美術形式——水墨畫、敦煌壁畫、年畫,更有中華民族的精神內(nei) 涵——善良、堅韌、勤勞、勇敢等。”
縱觀近幾年出圈的動畫電影,“國風”“國潮”依舊是關(guan) 鍵詞。《哪吒之魔童降世》賦予傳(chuan) 統人物新內(nei) 涵,創造了一個(ge)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形象;《長安三萬(wan) 裏》用詩意涵養(yang) 家國情懷,傳(chuan) 遞出自強、包容等中華民族的文化內(nei) 核;《大魚海棠》唯美地展示了世界文化遺產(chan) 福建土樓……
“傳(chuan) 統文化是中國動畫電影創作的瑰麗(li) 寶庫,中國動畫學派的內(nei) 核就是民族化,用民族化來展現我們(men) 自己的文學藝術形象,並創造出一套基於(yu) 傳(chuan) 統文化的表現方式,抒寫(xie) 中華文化基因。”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教授馬華這樣總結。
創作傳(chuan) 統文化主題的動畫,是借力也是挑戰。為(wei) 人熟知的曆史人物和故事,降低了觀眾(zhong) 走進電影院的門檻,卻更考驗創作者的基本功。
為(wei) 此,《長安三萬(wan) 裏》的創作團隊曾輾轉多地采風。“我們(men) 走進陝西曆史博物館研究長安布局,站在潼關(guan) 古城牆上感受哥舒翰的悲壯心情,徜徉鬆潘古城尋找設計雲(yun) 山城和瀘水關(guan) 的靈感……”《長安三萬(wan) 裏》導演謝君偉(wei) 介紹,每一個(ge) 鏡頭,細致到郡守府外的影壁、文人玩的酒籌遊戲、驛館寺院裏的詩板,參考了近百本文獻以及眾(zhong) 多出土文物。《李白全集編年箋注》《高適集校注》是“團隊手邊常備的工具書(shu) ”。
有導演形容,動畫是“天馬行空地造夢”。自由奔放的藝術表達與(yu) 傳(chuan) 統文化故事相結合,2015年上映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成為(wei) 國產(chan) 動畫電影的現象級作品。神話題材的巨大潛力被發現。
近年來,國產(chan) 動畫題材多元化趨勢顯著,現實主義(yi) 題材的動畫電影擁有巨大市場潛力。比如,近期上映的《茶啊二中》是校園題材動畫喜劇,此前上映的《深海》則關(guan) 注內(nei) 心世界的探尋。
“一代代人接受知識的方式在變化。95後、00後習(xi) 慣於(yu) 通過視頻接觸新鮮事物,要以年輕人喜聞樂(le) 見的文藝形式,吸引更多人接觸和了解,進而更加熱愛傳(chuan) 統文化。”《長安三萬(wan) 裏》監製、追光動畫總裁於(yu) 洲表示,“年輕人對中國文化的認同,讓我們(men) 相信國產(chan) 動畫電影崛起不僅(jin) 僅(jin) 是一句口號,更是當下和未來。”
拓寬動畫創作空間,給更多動畫人創作多元作品的機會(hui) ,也是馬華所盼望的。“評價(jia) 一部動畫作品的維度很多,可以是藝術水準,也可以是商業(ye) 上的成功,但更重要的是滿足觀眾(zhong) 的呼喚和期待。”他希望,動畫電影發展有更多“做實驗的精神”,保持開放的題材,讓年輕的從(cong) 業(ye) 者更加大膽、有意識地去創新,探索不同方向的邊界,讓更多的好作品被大家看到。
科技感
人才培養(yang) 日益完善,動畫電影產(chan) 能瓶頸正不斷被打破
【鏡頭】“10年,75億(yi) 幀”——《長安三萬(wan) 裏》定檔當天,追光動畫創始人王微發了這樣一條微博。動輒以“億(yi) ”為(wei) 量級的數字,在動畫的世界不足為(wei) 奇。以《新神榜:楊戩》開場絢爛的蓬萊仙境為(wei) 例,短短幾秒鍾,單鏡頭模型麵數140億(yi) ,文件大小達5TB(太字節),全片渲染總時長達4.1億(yi) 核小時(中央處理器消耗量,以核乘小時數來計量),需要幾千台服務器24小時連續工作。
一串串數字的倍增,看上去有些“科幻”,背後是電影工業(ye) 科技硬核發展的必然邏輯。
“動畫史從(cong) 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人們(men) 對於(yu) 光與(yu) 影的探索史,是技術和藝術相融合的曆史。”中國動畫學會(hui) 會(hui) 長馬黎說。作為(wei) 虛擬與(yu) 現實交融的藝術,隨著新一代網絡傳(chuan) 輸、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動作捕捉等關(guan) 鍵技術滲透到動畫創作、生產(chan) 、傳(chuan) 播、消費的各個(ge) 層麵、各個(ge) 環節,與(yu) 創作者的想象力充分融合、相互賦能,動畫電影給觀眾(zhong) 帶來更高層次的視聽享受。
相比真人電影一兩(liang) 年的生產(chan) 周期,一部動畫電影耗時動輒三五年乃至更久,工程更複雜。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wei) 例,特效鏡頭占比近80%,分布在全球各地的60多個(ge) 團隊、1600多名製作人員,精耕細作5年,最終托舉(ju) 起超50億(yi) 元的票房奇跡。
事實上,繁複的製作對於(yu) 全流程協調來說也是一種挑戰,這個(ge) 挑戰又需要回歸到工業(ye) 化本身。業(ye) 內(nei) 人士介紹,製作階段分散程度高、外包質量參差不齊、缺乏統一的特效標準等問題,一度掣肘中國動畫工業(ye) 化水平。
隨著工業(ye) 化流程逐漸成熟,各環節人才培養(yang) 日益完善,動畫電影產(chan) 能瓶頸正不斷被打破。行業(ye) 報告顯示,2017年,能夠完全製作中國動畫的企業(ye) 不超過30家,如今中國有近1000家動畫上下遊企業(ye) 活躍在前線,其中120家可以製作高質量的動畫。值得一提的是,行業(ye) 觀察者指出,中國在全球動畫產(chan) 業(ye) 鏈中的地位明顯提高,由產(chan) 業(ye) “微笑曲線”底部的代工位置,向收益率較高的曲線兩(liang) 端轉移,內(nei) 容製作逐漸出現“逆向外包”趨勢。
龐大的群體(ti) ,正以不同路徑各自探索,凝聚起提升國產(chan) 動畫水平的巨大合力。
行走在追光動畫的辦公廠房,可以看到對應各環節的團隊有序分布、同步運轉。前期設計、故事板、三維建模、材質、綁定、動畫、角色特效、場景特效、數字繪景、燈光合成、剪輯後期、技術、製片……集結成動畫創作的完整鏈條。
“一部動畫電影的創作,幾乎100%可以從(cong) 這棟樓裏誕生。”於(yu) 洲介紹,團隊300多人中,製作人員占比約90%,“我們(men) 建立了新傳(chuan) 說、新神榜、新文化三大係列,從(cong) 成立之初就搭建了3部作品滾動推進的創作流程,每部作品的耗時穩定在3年,一部部作品不斷迭代循環,拉動一條工業(ye) 化體(ti) 係生產(chan) 線。”
工業(ye) 化製作追求速度之“快”,美學藝術表達追求品質之“精”,如何兼顧?一方麵,穩定的品質有賴於(yu) “內(nei) 功”的積累。“比如在製作《貓與(yu) 桃花源》時攻克的液體(ti) 、毛發難題,可以直接應用於(yu) 《新神榜:楊戩》中申公豹的坐騎,技術就像‘滾雪球’一樣積累起來。”於(yu) 洲說,另一方麵是優(you) 化流程,“追光有個(ge) 工作傳(chuan) 統,在每部電影項目完成後,各個(ge) 環節都會(hui) 進行項目總結會(hui) ,總結成績,也提出未來提升和發展的目標。追光的每一部電影都是建立在上一部的經驗之上。”
原創性、顛覆性創新,不僅(jin) 依賴“器”的精進,更考驗“人”的決(jue) 心。導演田曉鵬在《深海》中用時7年,醞釀了一場關(guan) 於(yu) 視效創新的實驗:獨創的“粒子水墨”風格,將留白寫(xie) 意的水墨和具體(ti) 寫(xie) 實的三維創新結合,中國畫傳(chuan) 統色彩與(yu) 西方印象派美術交融,營造出夢幻般的深海世界。
“創作過程中,為(wei) 了還原水墨畫的飄逸與(yu) 顆粒感,我們(men) 將洗潔精、丙烯、食用色素、牛奶等混合,一遍遍重複了100多次。”田曉鵬說,所有的技術創新都是為(wei) 了內(nei) 容服務,拆解影片中的“劈海”鏡頭,單鏡頭粒子特效達100餘(yu) 層,粒子數量高達幾十億(yi) ,這才打造出纖毫畢現、極致真實的場景質感。
如何找到獨屬於(yu) 中國的三維動畫風格?在田曉鵬心目中,二維和三維的結合及其邊界的探索,或許是突破口之一。“二維動畫先天帶有主觀表現力,但在沉浸感、鏡頭和光影上,三維動畫更加成熟,將兩(liang) 者各自的優(you) 勢有機結合,中國動畫提供了一種獨特的可能性。”這一想法在製作《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片頭時萌發,在《深海》中積累了更加成熟的流程和方法。“創新,是我一直做動畫的原動力。”田曉鵬說。
影響力
打造更多文化IP載體(ti) ,讓中國故事走向國際舞台
【鏡頭】時間回到1964年,上海美影廠集結“最強陣容”創作出的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大鬧天宮》問世。該片曾向44個(ge) 國家和地區輸出、發行和放映,先後參加10多個(ge) 國際電影節展映並多次斬獲大獎,無論美學表達還是技術水平,當居世界一流。時隔近60年,上海美影廠主導創作、與(yu) B站共同出品了動畫短片集《中國奇譚》,中華民族精神和東(dong) 方美學風格以“新生代”姿態回歸,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璀璨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IP如何“走出去”,進一步活起來、火起來?“不模仿別人,不重複自己”,是上海美影廠一以貫之的創作理念,也是國產(chan) 動畫走出去的關(guan) 鍵。
“以前,好萊塢、迪士尼、皮克斯就是我們(men) 創作的模板,但市場反響並不理想,觀眾(zhong) 也不買(mai) 賬。”馬華說,從(cong) 模仿到局部原創再到純粹原創,是中國動畫成長的必經之路,“‘照搬’可以學到技巧與(yu) 經驗層麵的東(dong) 西,但是選題方向、美學體(ti) 係、故事傳(chuan) 達出來的精神內(nei) 核都是錯位的。”
關(guan) 於(yu) 這點,田曉鵬也有切身之痛:“我在做《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時,常被問到的一個(ge) 問題,什麽(me) 是屬於(yu) 我們(men) 自己的東(dong) 方式的表演?”多年後,創作者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語境,“創作的故事、美術、表演方式都是東(dong) 方的,國風自然而然流淌在國產(chan) 動畫的血液裏。”
在世界的注視下,探民族風格之路,成中國學派之勢,承載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基因的動畫作品再次受到矚目。它的背後,是獨具特色的中式視覺藝術、不斷提升的動漫製作技術,以及一張張如青年李白、高適一般滿懷抱負的麵孔。
隨著《“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明確指出扶持彰顯中華民族精神和東(dong) 方美學風格的動畫電影,中國作家協會(hui) “揭榜掛帥”助力中國原創動畫創製,一係列舉(ju) 措激發出越來越多的創作活力。近期閉幕的中國動畫周,吸引了71家社會(hui) 機構及行業(ye) 公司參與(yu) ,展示IP項目500餘(yu) 個(ge) ,現場達成合作意向項目83個(ge) ;6月舉(ju) 辦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來自67個(ge) 國家和地區的567家中外企業(ye) 和機構、2305名展商客商和專(zhuan) 業(ye) 人士參展參會(hui) ,意向簽約金額達到14.85億(yi) 元,對促進動畫國際交流、推介國產(chan) 優(you) 秀動畫走出去起到積極作用。
翻開浩如煙海的動畫“篇章”,人們(men) 深切見證中國動畫的探索與(yu) 前行,潮流和雄心。
今天的動畫,已經不單是文藝樣式,還包括綜合性的潮玩手辦、遊戲電競、數字文娛、沉浸式體(ti) 驗主題樂(le) 園及周邊產(chan) 品,這給了創作者更廣闊的空間。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動漫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突破2200億(yi) 元,動畫已成為(wei) 主流內(nei) 容品類之一。動畫+旅遊、動畫+演藝、動畫+設計、動畫+遊戲、動畫+親(qin) 子教育等互通互融,進一步激發出動畫藝術的產(chan) 業(ye) 潛能。
“中華文化的活力,不僅(jin) 靠作品本身去發揚和傳(chuan) 承,也來源於(yu) 對IP的運營。”速達介紹,上海美影廠近年來不斷加強版權和商標的管理,圍繞服飾、食品、玩具等40個(ge) 大類進行了1500餘(yu) 件的商標注冊(ce) ,構建了IP轉化的新生態。
展望未來,馬黎認為(wei) ,新技術、新應用和全產(chan) 業(ye) 鏈運營的雙向賦能,將成為(wei) 中國動畫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中國動畫行業(ye) 要努力錨定提升精品原創力、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國際影響力三大目標,在推動中國動畫高質量發展上展現全新氣象,為(wei) 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提供堅強助力。”
“做有理想、有品質的中國動畫,做可凝心聚力的中國動畫,做可傳(chuan) 世的中國動畫。”馬黎的呼籲,也是諸多動畫人的心聲。以精品創作綿延曆史文脈、書(shu) 寫(xie) 時代華章,大鵬高舉(ju) ,越過中華大地的蒼穹,所帶之風足以激蕩、賡續。
——“隻要詩在,書(shu) 在,長安就會(hui) 在。”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14日 08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