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生態論苑)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為(wei) 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奠定生態環境基礎,推動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仲夏時節,萬(wan) 物豐(feng) 茂。雲(yun) 南北上南歸的“短鼻家族”亞(ya) 洲象群再添新丁;湖南“水中大熊貓”長江鱘50年來首次出現在南洞庭湖水域;重慶發現全球新物種雲(yun) 陽掌突蟾……近年來,我國自然生態係統穩定向好,生態保護修複成效不斷顯現,生物多樣性之美頻現各地,一幅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在神州大地鋪展。
人與(yu) 自然是生命共同體(ti)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內(nei) 在要求。生態保護修複可以有效守好自然生態安全邊界,促進自然生態係統質量整體(ti) 改善,推動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開展了一係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的生態保護修複工作,創造了舉(ju) 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保護修複之路。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日益生機勃發。
生態保護製度不斷完善。前不久,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表決(jue) 通過,將於(yu) 9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首部以“生態保護法”命名的法律。新時代十年來,我國構建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wan) 處,率先在國際上提出和實施生態保護紅線製度,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
生態安全屏障有效鞏固。我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在“三區四帶”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統籌實施44個(ge)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修複工程。“十三五”以來累計完成生態保護和修複麵積約537萬(wan) 公頃,“中國山水工程”入選聯合國首批十大世界生態恢複旗艦項目。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森林蓄積量達到194.93億(yi) 立方米,近些年全球增加的森林麵積約1/4來自我國。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綠色成為(wei) 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動人底色。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同時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全國經濟總量由2012年的53.9萬(wan) 億(yi) 元上升到去年的超121萬(wan) 億(yi) 元,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生態是統一的自然係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係的有機鏈條。生態保護修複必須按照生態係統的內(nei) 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進行整體(ti) 保護、係統修複、綜合治理。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chan) 業(ye) 結構、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將為(wei) 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奠定生態環境基礎,推動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為(wei)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不斷做出新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22日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