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樓:“村改社區”擦亮居民幸福底色
昔日村民轉變成社區居民,生活配套設施提升,出行更便捷,生活品質也越來越高……這是呂梁市石樓縣“村改社區”工作成果的真實寫(xie) 照,鄉(xiang) 村治理有了新模式,繪就社區民生“幸福圈”。
“村改社區”工作是今年城市基層黨(dang) 建工作的“一號工程”。長期以來,石樓縣以農(nong) 為(wei) 主,農(nong) 業(ye) 人口9.67萬(wan) 人,占全縣總人口的80%。隨著農(nong) 村人口大量遷入縣城,縣城居住人口7.8萬(wan) ,城鎮化率達到65%。城區7個(ge) 社區6個(ge) 城中村雙軌運行,村社邊界交叉、管理交織、職責不清等治理問題日益凸顯。
為(wei) 此,石樓縣委破題開路,確立了“一城區二街道三園區四集鎮三十個(ge) 中心村”的改革戰略。今年,該縣又按照“村改社區”工作要求,將城鄉(xiang) 布局、社會(hui) 治理、公共服務、融合增效邁進一步、跟進一層、推進一線,開啟了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高效治理的新征程。
石樓縣委書(shu) 記王廷洪表示,“村改社區”工作事關(guan) 群眾(zhong) 切身利益和城鄉(xiang) 基層和諧穩定,是抓黨(dang) 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zhuan) 項行動的一項重要工作。要進一步吃清底數,完善架構支撐,嚴(yan) 格按照工作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ti) 化的要求,抓住主要環節,創新方法,主動作為(wei) ,協調配合,抓好落實,為(wei) 呂梁市“村改社區”工作先行探路、提供樣板、作出示範。
石樓縣村改社區暨村社區規範化管理動員部署會(hui) 日前召開,發出“村改社區”工作“動員令”。該縣成立以縣委書(shu) 記任組長、縣長任第一副組長、組織部長任常務副組長的工作專(zhuan) 班,負責牽頭抓總、謀劃部署、督促協調村改社區工作。工作專(zhuan) 班實行“一月一調度、一月一督導、一月一推進”的工作機製,全麵加強對村改社區工作的動態管理,壓茬推進。
“結合村、社實際,我們(men) 以道路、河流為(wei) 界,在細致摸排的基礎上,將6個(ge) 城中村並入7個(ge) 社區,全麵理順社區管理的體(ti) 製和機製。”石樓縣組織部副部長王小東(dong) 介紹說。
該縣組織310餘(yu) 名幹部,提前梳理出涉及群眾(zhong) 切實利益的30餘(yu) 條關(guan) 鍵問題,采取交流座談、個(ge) 別談話、問卷調查、五級微信矩陣等形式逐戶進行宣傳(chuan) 解讀。按照“先改製、後改居”的工作原則,開展了村改社“回頭看”工作,進行了專(zhuan) 項審計,完成了成員界定,健全了村集體(ti) 經濟組織理事會(hui) 、監事會(hui) 。目前,6個(ge) 涉改村全部完成“三資”審計和產(chan) 權製度改革“回頭看”,4個(ge) 村調整規範了村級集體(ti) 經濟組織。6個(ge) 涉改村的“兩(liang) 委”主幹,推薦擔任原村級集體(ti) 經濟組織理事長。
與(yu) 此同時,該縣為(wei) 社區公開招聘47名本科畢業(ye) 生,全縣社區工作者達到125人,織密基層治理網格,60名一級網格員、214名二級網格員、1403名三級網格員定位一線,85個(ge) 單位黨(dang) 組織3620名在職黨(dang) 員到社區報到,1294名誌願者、老黨(dang) 員、老幹部資源下沉。
“村改社區後,原村民的農(nong) 村社會(hui) 保障標準將提高到城市社會(hui) 保障標準,如農(nong) 村低保標準是489元/月,城市低保標準是630元/月,農(nong) 村特困分散供養(yang) 金額為(wei) 2042.5元/季度,城市特困分散供養(yang) 金額為(wei) 2525元/季度,城市征地補償(chang) 標準為(wei) 農(nong) 村征地補償(chang) 標準的3倍左右,城市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王小東(dong) 說。
在此基礎上,圍繞縣城居民所需,石樓縣著力落實5件民生實事。加快社區、城中村基礎設施配套,縣人民醫院遷建、三座人行天橋、延安街東(dong) 延等項目正在加力推進,城中村村民將與(yu) 市民一起共享同質同標的公共服務。
下一階段,石樓縣將在“村改社區”工作上進一步深化,長效促常治,保障促保質。以新成立的縣村改社區指揮中心為(wei) 平台,建立統一的電子信息化采集機製,對社區人、事、地、物等基礎數據進行一次錄入、動態更新,構建智慧社區數字大腦。
財力優(you) 先保障傾(qing) 斜社區。將每個(ge) 社區工作經費和服務群眾(zhong) 經費增加到每年25萬(wan) 元,降低合作社收益貢獻占比,維護好社員利益,推動經費保障和合作社高效發展雙提升。
硬件軟件配套安暖社區。對標“去三化”要求,按照不低於(yu) 500平方米的標準,用三年時間統籌規劃辦公場所改、擴、建任務,助力創建安暖社區。去年新建石樓小鎮和龍山水岸兩(liang) 個(ge) 社區服務中心,今年改造月亮灣和東(dong) 風兩(liang) 個(ge) 社區,到2024年在硬件和軟件方麵全麵達到呂梁市平均水平。
石樓縣委副書(shu) 記、縣長張鵬耀表示,將立足當前,謀劃長遠,一體(ti) 統籌考慮社區信息、基礎、保障、銜接等各方麵要素,著力提升社區綜合治理水平。
目前,石樓縣上下正凝心聚力,全力以赴把村改社區工作做細做好做紮實,讓社區管理和服務實現無差別覆蓋,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高品質生活的空間,努力走出一條具有石樓特色的村改社區之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