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打通科學普及“最後一公裏”(創新談)

發布時間:2023-09-05 16:35: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打通科學普及“最後一公裏”(創新談)

  提升全民科學素質,要進一步加強基層科普公共服務能力,打通堵點、補齊短板,創新傳(chuan) 播方式與(yu) 手段,讓公眾(zhong) 充分感受科學技術的魅力

  “火車進站時,為(wei) 什麽(me) 旅客必須站在安全黃線以外?”“大家看,現在呈現的這個(ge) 現象就是靜電”……前不久,天津市寶坻區科協把科普大篷車開到了史各莊鎮衛國莊村,向群眾(zhong) 普及科學知識。

  剛剛過去的這個(ge) 暑假,許多地方的科普工作者深入社區街道、田間地頭,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chuan) 活動。一些地方麵向社區居民,開設趣味橫生的科普小課堂。這些接地氣的活動,打通科學普及的“最後一公裏”,深受群眾(zhong) 的歡迎。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liang) 翼。一個(ge) 國家的創新水平,與(yu) 全體(ti) 勞動者的科學素質密切相關(guan) 。近現代以來的科技創新曆程表明,科學普及既是生產(chan) 力水平提高的“加速劑”,也是科學技術研究成果轉化的“催化劑”。

  中國式現代化關(guan) 鍵在科技現代化。傳(chuan) 播科學知識和科學文化,推進科技與(yu) 經濟、社會(hui) 的融合,培養(yang) 創新後備人才,“科普之翼”的重要性更加凸顯。近年來,我國科普能力建設成效顯著,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從(cong) 2020年的10.56%提升到2022年的12.93%,科普為(wei) 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實現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加堅實的支撐。

  同時也要看到,與(yu) 公眾(zhong) 不斷增長的需求相比,科普還存在城鄉(xiang) 、區域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一些地方的基層科普設施較為(wei) 短缺、服務能力相對薄弱。提升全民科學素質,要進一步加強基層科普公共服務能力,打通堵點、補齊短板,創新傳(chuan) 播方式與(yu) 手段,讓公眾(zhong) 充分感受科學技術的魅力。

  要健全基層科普服務體(ti) 係,切實提升基層科普能力。做好基層科普工作,需要健全的體(ti) 係、平台和隊伍支撐。《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對實施基層科普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作出全麵部署,很多地方也在實踐中探索基層科普的新模式。要總結這些經驗,有效整合區域優(you) 質資源,在健全基層科普服務體(ti) 係、加強基層科普設施建設等方麵多下功夫,共建共享科普平台。在科普人才隊伍建設方麵,既要想方設法強化專(zhuan) 職科普隊伍,也要發揮好科技工作者和科普誌願者、愛好者的作用,推動科技誌願服務專(zhuan) 業(ye) 化、規範化、常態化。

  還要充分利用新技術新平台,不斷豐(feng) 富科普形式。當前,科普正由單一的線下活動向線上線下結合、數字化智能化融合的方向發展。不少科研機構、科普達人以短視頻等新渠道、新形式參與(yu) 科普事業(ye) ,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入推進科普信息化發展,有助於(yu) 補齊科普城鄉(xiang) 、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進一步加大網絡優(you) 質科普資源供給,豐(feng) 富科普作品的形態和傳(chuan) 播渠道,將有效幫助公眾(zhong) 在深度體(ti) 驗和互動中持續提升自身科學素質。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04日 第 19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