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特色工坊助麗水鬆陽走出共富新路

發布時間:2023-09-06 11:31:00來源: 麗水日報

  茶葉加工區、電商直播區、製茶體(ti) 驗區、民宿餐飲區……連日來,位於(yu) 麗(li) 水市鬆陽縣新興(xing) 鎮下源口村的綠茗峰茶文旅“共富工坊”迎來了直播團隊的入駐開播。豐(feng) 富的茶產(chan) 業(ye) 全鏈條展示、茶文旅融合新業(ye) 態,更是吸引了一撥又一撥的遊客前來體(ti) 驗。

  新興(xing) 鎮是浙西南茶葉第一鎮,不僅(jin) 擁有2.6萬(wan) 畝(mu) 茶園,還擁有浙南最大的茶青交易市場,全鎮從(cong) 事茶葉種植、采摘、加工、生產(chan) 的人口占該鎮人口的80%—90%。近年來,新興(xing) 鎮發揮“茶香小鎮”特色優(you) 勢建立鄉(xiang) 村特色“共富工坊”,走出了一條茶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新路子,幫助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ye) 增收。

  雖然已過立秋,位於(yu) 新興(xing) 鎮的上安茶青交易市場仍舊火爆。除了來往交易的茶農(nong) 茶商,還有不少新興(xing) 鎮電商直播式“共富工坊”茶主播們(men) 將直播台設在市場內(nei) ,通過手機向全國各地網友推介本土茶葉。

  “在茶青交易市場內(nei) 進行直播更接地氣,效果也特別好。”電商直播式“共富工坊”負責人黃傑飛介紹,成立以來,工坊直播成交額達5181萬(wan) 元,同時帶動了周邊200多名農(nong) 村剩餘(yu) 勞動力參與(yu) 直播工作,帶動農(nong) 民增收600多萬(wan) 元。

  “我們(men) 挑一些枝條直、長短接近的竹枝,再通過麻繩編成一個(ge) 天然的竹墊。”8月31日,鬆陽葉村鄉(xiang) 竹製品“共富工坊”內(nei) ,玖層創始人、玖層美術館館長楊洋,正向十幾位留守村中的老人傳(chuan) 授竹墊編織技巧。

  “我非常喜歡這個(ge) 村子,可以說是‘一眼萬(wan) 年’,我就在這兒(er) 紮根了。”從(cong) 北京來到鬆陽的藝術家楊洋,在橫坑精心設計並打造了玖層美術館,2023年5月開館以來成了“網紅”,吸引大批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打卡。

  為(wei) 了打開山區村百姓增收渠道,在家就能實現就業(ye) 創收,葉村鄉(xiang) 黨(dang) 委謀劃了竹製品“共富工坊”,並由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運營。“我希望通過竹製品‘共富工坊’,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在藝術鄉(xiang) 建的過程中獲得參與(yu) 感、榮譽感,逐步形成產(chan) 業(ye) ,共同打造更加美好的家園。”楊洋說。

  “以前從(cong) 來沒有想到過,竹子還能編成茶席。”81歲的葉村鄉(xiang) 橫坑村村民葉養(yang) 興(xing) ,是一位傳(chuan) 統竹製品手工藝人。以往在他的手中,竹子能製作成為(wei) 掃帚、竹籃、竹筐,不乏實用性,但隻能賣上低廉的“工具價(jia) ”。如今通過“共富工坊”,葉養(yang) 興(xing) 每天都有相對可觀的收入。

  “橫坑村竹資源豐(feng) 富,竹製品製作也特別適合村子裏的留守老人們(men) 。”橫坑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徐葉誼告訴記者,村民們(men) 憑借手藝,參與(yu) 製作帶有藝術家創意的竹製品,並通過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統一收購獲得收益,就能實現在“家門口”掙錢。

  鬆陽大東(dong) 壩鎮豆腐“共富工坊”、玉岩鎮香榧“共富工坊”、樟溪鄉(xiang) 紅糖“共富工坊”……據介紹,鬆陽縣已建成各類型“共富工坊”95家,帶動5000餘(yu) 名村民就業(ye) (其中低收入農(nong) 戶480餘(yu) 人),就業(ye) 群眾(zhong) 人均年增收近3萬(wan) 元。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