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科技特派員為麗水龍泉特色產業注入創新動能

發布時間:2023-09-06 11:31:00來源: 麗水日報

  近日,浙江省科技特派員工作20周年大會(hui) 召開。服務麗(li) 水龍泉市的科技特派員舒妙安獲評浙江省突出貢獻科技特派員,王漢榮、陳思宇獲評浙江省優(you) 秀科技特派員。20年彈指一揮間,科技特派員“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精準服務龍泉市的故事成為(wei) 山區百姓間的佳話。

  “屏南高山四季豆畝(mu) 產(chan) 值普遍在1萬(wan) 元以上,高的產(chan) 值可達1.5萬(wan) 元,使屏南鎮農(nong) 民年人均收入從(cong) 當年不到3000元,提高到超萬(wan) 元。”浙江大學特派員舒妙安近17年來往返杭州與(yu) 龍泉500餘(yu) 次,指導當地農(nong) 民種植四季豆。除了這個(ge) 項目外,他還在龍泉龍南鄉(xiang) 粗溪村養(yang) 殖石蛙。2015年龍泉市成為(wei) 我國首個(ge) “中國棘胸蛙(石蛙)之鄉(xiang) ”。

  深耕浙江山區縣,常駐龍泉市的科技特派員全身心投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主戰場,多年來把科技成果留在鄉(xiang) 村,留在產(chan) 業(ye) ,留在了山區縣。自2003年起,龍泉市累計承接科技特派員162人次,派科技特派員團隊4個(ge) 。

  在工業(ye) 方麵,通過攻克技術難題、落地科技項目等方式,科技特派員助力龍泉主導特色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汽配產(chan) 業(ye) 成功從(cong) 過去小打小鬧的“小五金”轉型成長為(wei) 龍泉第一支柱產(chan) 業(ye) 。龍泉竹木產(chan) 業(ye) 逐步實現從(cong) “低小散”向規模化、品牌化、標準化轉變。2023年8月,龍泉市汽車零部件、竹林加工兩(liang) 大主導產(chan) 業(ye) ,成功入選全省科技特派團試點。

  在農(nong) 業(ye) 方麵,科技特派員通過科技下鄉(xiang) 、技術到戶,架通了山區群眾(zhong) 的致富橋梁。龍泉市低收入農(nong) 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連續15年保持在14%以上,在山區26縣發展實績考核中排名前列。2004年,浙江省農(nong) 科院特派員王漢榮派駐龍南鄉(xiang) 。在王漢榮的指導下,山區群眾(zhong) 積極引進茄子、番茄、甜椒、四季豆、黃瓜、西瓜、玉米等高山蔬菜新品種數十個(ge) ,建立了全省第一個(ge) 海拔最高的高山番茄嫁接育苗工廠。

  此外,龍泉市還以科技特派員為(wei) 紐帶,與(yu) 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共建浙江大學、農(nong) 林大學等6所大學的創新載體(ti) ,柔性引進了33個(ge) 專(zhuan) 家團隊、160餘(yu) 名高層次人才,進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

  “農(nong) 民有所呼,專(zhuan) 家有所應。我們(men) 的科技特派員將論文寫(xie) 在了龍泉的田野、車間等生產(chan) 一線,農(nong) 民和工人需要發展啥,專(zhuan) 家就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山海合作,情意綿綿。”龍泉市科技局相關(guan) 負責人說。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