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餘歲東水門城門及城牆本月啟動修繕
用毛筆、竹簽、修複刀和洗耳球等工具去除石質表麵覆蓋的殘留苔蘚和微生物汙漬;用小錘、小刀等清除築城條石縫隙中的“增生物”……
9月5日,重慶日報記者從(cong) 重慶市渝中母城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獲悉,600餘(yu) 歲的東(dong) 水門城門及其連接的400餘(yu) 米城牆,將在本月正式啟動全麵修繕,年內(nei) 將再現昔日風貌。
母城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柯葦表示,本次修繕保護工程將最大限度地保護文物完整性與(yu) 真實性,使其在發揚傳(chuan) 統文化、促進經濟發展、社會(hui) 教育等方麵發揮更為(wei) 廣泛和持久的作用。
東(dong) 水門城門及城牆將怎麽(me) 修繕?柯葦一一道來。
除垢:
毛筆竹簽去除苔蘚微生物
“給城牆做修繕,就像我們(men) 做美容一樣。第一步就是‘洗臉’。東(dong) 水門段城門及城牆生長有青苔及灌木,根係發達,對文物的破壞作用相當大。所以,修繕工作最初就是要對城牆進行‘除垢’。”柯葦說。
“除垢”就是砍樹、拔草、鏟蘚?
不,文物修複永遠都是個(ge) 精細活。
文物修複專(zhuan) 家們(men) 首先將用毛筆、竹簽、修複刀和洗耳球等工具去除石質表麵覆蓋的殘留苔蘚和微生物汙斑。
對局部殘留的生物汙斑,則將用牙刷蘸乙醇和純淨水配出的“牙膏”輕輕刷洗。
對於(yu) 較脆弱的部位,專(zhuan) 家們(men) 將使用同樣的“牙膏”將棉紙浸潤並覆蓋於(yu) 苔蘚和微生物殘留物表麵,等待其幹燥後揭取,重複上述操作,直至殘留物基本去除和棉紙無法吸附殘留物為(wei) 止。
而對影響城牆本體(ti) 保存的高大灌木及根係,專(zhuan) 家們(men) 將人工挖除。
在清理完植被根係、青苔、雜土等後,專(zhuan) 家們(men) 還將要用小錘、小刀等把構件表麵整平,當縫隙中有碎片和雜物時,還會(hui) 使用高壓噴槍以空氣清除其中的雜物。
“洗臉”絕不是一洗了之。
在這些植被和土方被清理幹淨後,專(zhuan) 家們(men) 還將對植被根部噴灑除草劑,使植被根係徹底腐爛,嚴(yan) 防根係複活生長,對城牆本體(ti) 再次脹裂破壞。
補缺:
“補石藥”為(wei) 城牆城門祛“疤痕”
經曆過600多年歲月的東(dong) 水門城門和城牆,難免會(hui) 在歲月的流逝中留下一些“疤痕”。“洗臉”後,“疤痕”將清楚暴露在專(zhuan) 家們(men) 眼前,“補疤”就成了修繕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怎麽(me) 補?水泥敷上去補平了事?
不,柯葦說,在東(dong) 水門城門和城牆的保護和修複過程中,將嚴(yan) 格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小幹預”原則,根據病害輕重程度進行殘損構件的修複,並注意外形的修整,盡量通過修整使修補部位和修複文物整體(ti) 協調、線條順暢、色彩一致。因此,文物修複中專(zhuan) 用的“補石藥”將派上大用場。
柯葦說,城門和城牆的石構件因風化酥裂嚴(yan) 重造成石構件局部殘缺或開裂,修補前先將殘缺表麵酥堿部分剔除幹淨,用預先配好的“補石藥”黏補齊整,修補完成後待“補石藥”完全固化再在表麵進行剁斧和做舊處理,以與(yu) 周邊石材協調。
“補石藥”怎麽(me) 做?
由環氧樹脂摻合石質石粉及色料配成,而且上藥前還要先做“皮試”。
專(zhuan) 家們(men) 在“補疤”開始前,將先對石構件的黏結進行檢測試驗,將黏結後的試塊在恒溫恒濕條件下養(yang) 護,將相同數量的石塊放置現場所預期的時間後測其強度,以比較材料的可行性,試驗將持續28天,若強度達到規範要求再進行大麵積施工。
曆修:
明清時期東(dong) 水門城門城牆曾數次修繕
東(dong) 水門城門城牆建於(yu) 何時?
柯葦介紹,根據史料記載:明洪武六年(1373年),重慶衛指揮使戴鼎在彭大雅舊城基礎上砌石為(wei) 城,設九開八閉17門,城牆周長約8533米。東(dong) 水門城門城牆即建於(yu) 此時。
之後的明清時期,東(dong) 水門城門及城牆經曆了數次毀建過程。
第一次是在隆慶初年(1567—1568年),監察禦史王乾章對重慶城牆進行了一次修補,修城規模不大,“初計經費當三千餘(yu) 金,及工成而費者才兩(liang) 千餘(yu) 耳。”
明末張獻忠攻陷重慶,其部將孫可望在攻占重慶和即將撤離重慶城時,對重慶城牆及城內(nei) 建築進行了大破壞。
清康熙二年(1663年),四川總督李國英對重慶城牆進行了補築。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重慶知府陳邦器又對城牆進行了修補。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四川總督曾開泰下令修補城牆;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巴縣衙門對東(dong) 水門至元通寺段城牆進行了補築。
鹹豐(feng) 二年(1852年)重慶知府鄂惠重修城牆;鹹豐(feng) 九年(1859年)川東(dong) 道王廷植複又重修。
同治九年(1870年)川東(dong) 道、重慶府、巴縣衙門三級官府共同對城牆進行補修。
……
柯葦表示,東(dong) 水門城門及城牆最近一次修繕,是在20年前。“如今20年過去,長期暴露在自然環境中的東(dong) 水門城門城牆難免又遭受歲月的侵襲,因此經過文物、建築專(zhuan) 家們(men) 實地考察,最終決(jue) 定對東(dong) 水門城門及城牆再次進行整體(ti) 修繕工作。”(本報記者 李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