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科創研發“活”力全開 重慶大學58項成果亮相2023智博會

發布時間:2023-09-06 15:44:00來源: 人民網

  9月4日, 2023中國國際智能產(chan) 業(ye) 博覽會(hui) (以下簡稱“2023智博會(hui) ”)在重慶悅來國際會(hui) 議中心開幕。重慶大學作為(wei) 區域合作展區的高校代表,以高校最大展館展出共計58項科技成果,涉及智慧車聯網、智慧能源、智慧建造、智慧大健康、智能感知、未來能源、先進製造、綠色可持續等多個(ge) 領域。

  圍繞“大數據、智能化”主題,空間站大型對日定向裝置、普智信安通用智能計算平台、窄線寬激光、agv動態無線供電……係列突破性進展、標誌性成果,集中展示了重慶大學在科學研究、創新驅動、產(chan) 教融合、成果轉化的強勁動能和青春活力。

  據悉,本次智博會(hui) 也是重慶大學在曆屆智博會(hui) 上展出科技成果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同時也是首次全麵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與(yu) 科技創新“雙向互通”作為(wei) 成果展出的遴選依據,不僅(jin) 聚焦科技創新,還要推進技術產(chan) 品化與(yu) 產(chan) 業(ye) 化發展,為(wei) 現代化城市建設貢獻重大力量。從(cong) 去年“保鮮神器”助力巫山脆李遠銷海外引熱捧,今年重慶大學展館再次“追光逐日”,亮點紛呈。

  國產(chan) 大模型產(chan) 學融合驅動普適智能時代

  這項產(chan) 品“高精尖”!

  未來,千行百業(ye) 都可以輕鬆構建自己的專(zhuan) 屬大模型,甚至人人都可能擁有一個(ge) 定製大模型與(yu) “虛擬AI助手”,這就是重慶大學普智信安通用智能計算平台正在努力構建的計算場景。本次智博會(hui) 上,這款產(chan) 品在智能AI領域引起高度關(guan) 注。

  如何突破國產(chan) 化AI根節點技術,實現安全可靠的大模型訓練平台?重慶大學聯合華為(wei) 提出解決(jue) 方案。“普智信安通用智能計算平台突破大模型邊緣計算關(guan) 鍵技術,以係統級信息安全為(wei) 特色,基於(yu) 華為(wei) AI硬件的全棧式大模型開發工具,具備硬件自主可控、數據安全不上雲(yun) 的特點,將私有大模型開發訓練的成本降低了100倍。”普智信安大模型邊緣計算平台研發負責人周喜川介紹。

  同期發布的還有GADL@LAW法律大模型,這是麵向我國“數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設的重大需求,為(wei) 解決(jue) 環保案件複雜多變司法審判難問題,在國家重大專(zhuan) 項支持下,基於(yu) OpenGADL軟件自研的法律垂直領域大模型。

  未來,這款產(chan) 品可廣泛應用於(yu) 金融、醫療、能源、社會(hui) 治理與(yu) 國防等安全主導的重點行業(ye) 大模型技術應用。構建各行業(ye) 、各個(ge) 企業(ye) 安全、乃至個(ge) 人專(zhuan) 屬的AI大模型,為(wei) 驅動社會(hui) 數字化轉型進入普適智能時代貢獻力量。

  24小時定向“逐日”

  “小部件”助力九天圓夢

  小齒輪裏有大文章!重慶大學機械傳(chuan) 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帶來的“大鐵環”加小齒輪的特殊裝置看似平凡,卻是助力九天圓夢的航天部件——“問天”和“夢天”實驗艙大型對日定向裝置“對構齒輪傳(chuan) 動”裝置1:1實物。

  去年,中國空間站問天和夢天實驗艙成功發射的消息讓無數國人為(wei) 之振奮。而“問天”和“夢天”成功升空叩問蒼穹的背後,是無數名中國科學家團隊的艱苦付出與(yu) 智慧結晶。其中,問天和夢天實驗艙大型對日定向裝置的“對構齒輪傳(chuan) 動”裝置由重慶大學的科研團隊,曆時八年自主研發而成。

  陳兵奎教授團隊助理研究員張錄合介紹,該產(chan) 品可以保證整個(ge) 實驗艙太陽翼在工作的時候,24小時不間斷地對日定向追蹤,從(cong) 而保證陽光都垂直照射在太陽翼上,使太陽翼的發電效率最高,為(wei) 空間站提供源源不斷的電能。

  除了對日定向,研究團隊麵對太空極端環境下大溫差、大變形、長壽命和高可靠性等嚴(yan) 苛要求,還實現了多項技術突破,該產(chan) 品相關(guan) 技術理論已在新一代飛行器和艦船等高端裝備上試驗,為(wei) 國防裝備的研製提供技術支撐。

  性能更優(you) 成本更低

  每年產(chan) 出超1240千瓦時清潔電力

  呼呼轉動的風電葉片、下部有四根杆件支撐、機身通體(ti) 潔白,這是全球首台165米級預應力鋼管混凝土格構式風電塔架的等比縮小模型。

  “針對我國陸上風電單機容量不斷增大、輪轂高度顯著提升、葉片長度持續增加等趨勢,我們(men) 提出了一種適用於(yu) 大容量高輪轂風電機組的預應力鋼管混凝土格構式塔架。”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王宇航介紹,該塔架下部受力較大區域為(wei) 鋼管混凝土格構柱,由四根鋼管混凝土角柱和交叉斜向空鋼管焊接而成,鋼管混凝土角柱中施加豎向通長的預應力筋。上部受力較小區域仍然采用傳(chuan) 統鋼結構塔筒。

  “這樣設計具有兩(liang) 大優(you) 勢。”王宇航表示,一方麵,能夠充分發揮材料的強度,避免鋼管內(nei) 混凝土的開裂問題,受力效率高;另一方麵,塔架可以采用螺栓連接,更易安裝、靈巧。

  “相比於(yu) 傳(chuan) 統塔架結構,其綜合成本最高可降低20%以上。”王宇航說。該塔架已經在山東(dong) 德州成功安裝並投入使用,實現了鋼管混凝土結構在160米及以上輪轂高度風電機組的首次應用,預計每年將產(chan) 生超過1240千瓦時清潔電力。

  汽車智能座艙何以為(wei) 智?

  國內(nei) 首套人機交互綜合評價(jia) 軟件來揭秘

  針對市場中湧現出的多款風格迥異、特點鮮明的汽車智能座艙產(chan) 品,如何對其用戶體(ti) 驗水平進行係統、客觀、科學的診斷?

  人工測評不可避免主觀性。而這款由重慶大學機械與(yu) 運載工程學院帶來的汽車智能座艙用戶體(ti) 驗綜合評價(jia) 平台軟件V1.0,能夠真實、客觀、準確評價(jia) 汽車出行中,駕乘人員麵對各種道路場景、座艙功能、駕乘交互體(ti) 驗的績效、負荷、安全、滿足度等主客觀量值,並形成可實時觀測、量化的數據。

  該項目負責人郭鋼介紹,軟件的創新點在於(yu) 率先構建了場景、功能、評價(jia) 指標三者間動態組合的主客觀綜合評價(jia) 模型和平台軟件,主要應用於(yu) 智能網聯汽車駕乘體(ti) 驗、ADAS交互體(ti) 驗、車載信息係統易用性-安全性、駕駛坐姿座椅舒適性、電動車乘員暈車治理、駕駛員行為(wei) 狀態監測(DMS)等主客觀測試評價(jia) 。

  郭鋼表示,該軟件是國內(nei) 首套汽車智能座艙用戶體(ti) 驗綜合評價(jia) 平台,目前已經形成商品化軟件產(chan) 品,並廣泛應用於(yu) 長安汽車、上汽通用五菱汽車、廣汽研、華為(wei) 、中國汽研、北方車輛研究所、深圳大學等企事業(ye) 單位。

  建築3D打印

  探索低碳、集成更多可能

  對於(yu) 3D打印我們(men) 已經不再陌生,但是如果是利用水泥基複合材料,打印金字塔般精巧宏大或低碳化、集成化的現代智慧基礎設施呢?

  重慶大學溧陽智慧城市研究院科技發展部副部長、智慧建造研究中心副主任孫浚博介紹,該研發成果搭配自主研發的三維模型切片及打印路徑規劃軟件,可實現高度的設計靈活性,根據打印要求完成多種區域填充方案,為(wei) 多模型、分層分組切片,適用不同打印場景需求。

  此外,設備還支持斷點續打、打印暫停等操作,具有三軸限位報警和抱閘功能,保護設備安全。伺服電機采用高扭矩同步帶傳(chuan) 動,為(wei) 傳(chuan) 動的穩定性與(yu) 準確性提供保證,專(zhuan) 用輸送係統可無級變速控製。

  未來,它可應用於(yu) 包括住房、建築、園林、工業(ye) 等多個(ge) 領域。通過3D打印技術,不僅(jin) 可以快速、精確地製造各種形狀的建築構件,提高施工效率和質量,降低成本,還可以製造出傳(chuan) 統工藝難以實現的複雜構件,為(wei) 建築設計提供更多可能性。

  技術“爬坡上坎” 還要成果“落地生金”

  高相幹窄線寬激光器助力超精密智能感知

  重慶依山而建,跨江而立,各種供給管道縱橫交錯、紛繁複雜,主要依托觀察、經驗的人工巡檢難度極高,如今,重慶大學“高相幹窄線寬激光器”這項科技成果,可有力改變這一局麵。它也是重慶大學在科技成果轉化領域的一道縮影。

  何為(wei) 激光線寬?激光線寬是表征激光頻譜寬度的物理量,用來定量描述激光的單色性。激光線寬越窄,單色性越好,相幹性越強。

  本次智博會(hui) 上,重慶大學展出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新一代高相幹光源——窄線寬激光器。該光源采用分布弱反饋線寬壓縮技術,具有波長自適應特性,在常態條件下可實現線寬窄至10 Hz的激光輸出,綜合性能指標優(you) 於(yu) 目前國內(nei) 外市場同類主流產(chan) 品。

  該項目負責人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院長朱濤介紹,目前該激光器已用於(yu) 光纖多維智能感知項目和國內(nei) 某超精密測量項目。團隊擁有的光纖多維智能感知技術已完成成果轉化並成立了塔科智感科技有限公司,該項目估值5600萬(wan) 元,其中知識產(chan) 權作價(jia) 4200萬(wan) 元,風險投資1400萬(wan) 元。團隊自主研發的光纖多維智能感知設備已在油氣管道、特殊安防、鋼鐵冶煉、航空航天等領域應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除光纖多維智能感知外,窄線寬激光器還可助力解決(jue) 深空、深海、民用領域對高性能窄線寬激光源的迫切需求。

  據悉,9月5-6日,廣大市民可登錄“智博會(hui) SCE”微信公眾(zhong) 號預約觀展。重慶大學展館位於(yu) N1館022號展位。(林果、晏紅霞)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