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社會適老化改造(人民政協新實踐)
原標題:加快推進社會(hui) 適老化改造(人民政協新實踐)
截至2022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超過2.8億(yi) ,占全國總人口19.8%,其中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達2.1億(yi) ,占全國總人口14.9%。隨著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社會(hui) 適老化改造正成為(wei) 一項重要任務。
作為(wei) 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中的一環,社會(hui) 適老化改造旨在通過改造住宅、社區環境、城市建設、數字技術和工具等多方麵手段,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便利程度。“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加快推進社會(hui) 適老化改造的目標任務。如何按時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將來要在哪些方麵重點著力?相關(guan) 領域全國政協委員圍繞“加快社會(hui) 適老化改造”提出意見建議。
完善體(ti) 製機製,加強適老化改造的實施、驗收與(yu) 監管
根據全國政協圍繞“十四五”規劃實施開展民主監督的工作計劃,全國政協社會(hui) 和法製委員會(hui) 從(cong) 2021年開始,要連續5年圍繞“加快社會(hui) 適老化改造”開展民主監督調研,並進行網絡問卷調查,今年已是第三個(ge) 年頭。
“從(cong) 調研情況看,我國適老化改造取得明顯成效,但某些方麵尚有短板。”全國政協社會(hui) 和法製委員會(hui) 副主任王爾乘參與(yu) 過多次調研,在他看來,工作機製不夠健全是目前加快推進適老化改造的一個(ge) 主要問題。
“老齡工作有關(guan) 職責已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劃入民政部,地方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健全完善工作體(ti) 係,理順運行機製。”王爾乘建議,要加快形成協調有力、運行高效的工作機製,“特別要強化政府主體(ti) 責任,建立老齡事業(ye) 或老齡工作聯席會(hui) 議製度,將協調推動適老化改造作為(wei) 主要職責之一,做好統籌規劃製定、協調部門責任、平衡政策供給、完善標準規範、檢查督促落實等工作。”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200萬(wan) 戶特殊困難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補貼110萬(wan) 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
“從(cong) 調研情況看,各地任務完成進度不均衡,資金投入不足、投入渠道較單一,改造工作不精準、服務質量有待提高,居家適老化改造和殘疾人家改尚未實現資源共享、一體(ti) 推進。”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殘聯主席團副主席程凱指出。
程凱建議,應將居家適老化改造與(yu) 殘疾人家改統一納入國家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鄉(xia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內(nei) 容統籌推進,形成政策、資金、技術合力,同時,“培養(yang) 第三方市場服務主體(ti) ,通過設立負麵行為(wei) 清單、引入準入退出機製等多種方式,約束和規範機構服務質量。”
“有些適老化改造項目質量和效果未達到預期,主要的問題在於(yu) 標準規範不夠完善、實施不夠精準、驗收監管力度不足。”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原安全總監成平建議,對“建築產(chan) 品適老化通用要求”等應由國家層麵統一製定的,應盡快出台;在國家標準未出台前,鼓勵地方積極探索,製定符合實際的地方標準。在項目統籌實施上,要針對不同對象製定分類補貼製度和標準,讓有限財政投資發揮最大實效。在驗收監管上,要加強把關(guan) ,“特別對基礎類的改造項目,細化驗收檢測指標及評價(jia) 要求,對不合格的責令整改或返工。”
加快居家、社區適老化改造,讓老年人享受家門口的便利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對解決(jue) 老年人“高層困難”、讓腿腳不便的老年人出行便利具有重要意義(yi)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二一一廠一車間主任工藝師劉爭(zheng) 在調研中發現,按現行住宅設計規範標準,將來電梯改造會(hui) 有不少改造增量,建議加快出台適老化住宅項目標準,控製改造增量。
同時,針對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工作中低樓層業(ye) 主反對意見大、費用過高等問題,劉爭(zheng) 建議可探索免費安裝、有償(chang) 使用模式,緩解政府和業(ye) 主籌資壓力;出台政策明確對低樓層住戶的獎勵方案及標準,讓更多居民提高對加裝電梯的認同和支持。
目前,我國老年人養(yang) 老以居家和社區養(yang) 老為(wei) 主,疾病和失能老人的就醫、康複和照護關(guan) 係著老年人安享晚年。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石景山區八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主任諾敏在調研中發現,當前居家社區養(yang) 老服務存在上門醫療服務供給不足、社區養(yang) 老驛站醫療服務缺乏等問題。“建議由街道統籌、社區摸底老年人健康現狀和健康需求,與(yu) 下轄社區醫療和養(yang) 老機構實現信息共享。”諾敏說,在社區適老化改造中,要注意健全社區老年健康服務體(ti) 係,如改進社區醫養(yang) 結合服務價(jia) 格體(ti) 係,製定鼓勵性價(jia) 格政策。通過醫聯體(ti) 等形式,暢通綠色轉診通道,為(wei) 社區居家慢病、高齡、失能老人醫療服務需求提供技術保障。
社區老年食堂建設,是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上海市委會(hui) 副主委李國華最關(guan) 心的社區適老化改造內(nei) 容。“當前,社區老年食堂建設還存在政策和規劃布局不完善、服務能力不足和功能定位有待明確等問題。”李國華建議,社區老年食堂建設應立足“政府辦”,鼓勵“市場做”,提倡“社會(hui) 助”,確保普惠性、公益性、服務性。比如,將老年食堂納入十五分鍾生活圈規劃,采用場地租賃、引導改造等方式,提高老年食堂密度;鼓勵市場多元化模式,引導民營企業(ye) 、混合所有製企業(ye) 等市場主體(ti) 參與(yu) 經營、管理和建設老年食堂,通過模式創新,推動老年食堂做到辦得起、辦得久、辦得好。
加強公共場域適老化改造,打造老年友好型社會(hui)
如今,隨著互聯網及數字技術的普及,從(cong) 生活繳費、看病就醫到交通出行、用餐娛樂(le) ,智能化操作幾乎成為(wei) 絕大多數生活場景中的“標配”。然而,越來越數字化的民生服務,卻給一些老年人帶來不少煩惱,甚至成為(wei) 難以逾越的“數字鴻溝”。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政協副主席張金英在調研中發現,當前,數字技術適老化還存在部門行業(ye) 間銜接不緊、數據標準不一、數字適老化產(chan) 品和服務種類少、適老化程度不高等問題。
“要通過數字賦能,加快互聯網技術與(yu) 養(yang) 老服務的深度融合,讓更多老年人充分享受到數字生活帶來的紅利。”張金英建議,應以數字賦能破除“數據壁壘”、消除“數字鴻溝”,通過大力提升政府服務供給效能,建設和完善智能化養(yang) 老服務平台,提升適老化產(chan) 品使用體(ti) 驗,推出更多適應老年群體(ti) 特征和生活習(xi) 慣的產(chan) 品和應用,不斷提升老年人居家養(yang) 老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市公交適老化水平是社會(hui) 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目前,我國城市公交適老化發展的法規體(ti) 係尚不健全,前瞻性係統性不夠,適老化設施設備亟待升級完善,適老化出行服務有待提升。”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郵政局原局長馬軍(jun) 勝說。
馬軍(jun) 勝建議,首先要強化法治保障,加快出台城市公共交通條例,以法規形式明確城市公交的公益屬性,加強城市公交發展頂層設計,增加保障適老出行規範;其次要加快推進無障礙公交站台建設改造,對新建設施,按照無障礙有關(guan) 技術標準建設到位,對既有設施製定改造規劃,分步推進實施;同時,繼續打造敬老愛老城市公交車線路,健全無障礙設施運管機製,確保建了就能用、好用。
“老齡化不是問題,不適應才是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教育長時和興(xing) 說,“當前,全社會(hui) 對適老化改造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認識還不夠,對適老化改造的知曉度和主動性不夠高。”
時和興(xing) 表示,各級黨(dang) 委、政府應從(cong)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高度,以時不我待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的精神,深刻認識適老化改造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提高工作主動性、創造性,明確適老化改造各方主體(ti) 的責任,將適老化觀念融入社會(hui) 治理全過程。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07日 第 18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