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特色產業“生金” 增收致富“有道”

發布時間:2023-09-08 16:34: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這裏水土條件好,政府根據村裏的特色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給了傾(qing) 斜政策,如今依托果園,我不僅(jin) 能獲得采摘的收入,還能為(wei) 我的農(nong) 家樂(le) 吸引來不少遊客。”走進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塔爾湖鎮聯豐(feng) 村三組,村道兩(liang) 旁成片的果樹映入眼簾。村民張慧琴的家就在果園深處,說起現在的收入,她非常開心。

  五原縣位於(yu) 河套平原腹地,光能豐(feng) 富、日照充足。為(wei) 促進農(nong) 民增收,近年來五原縣立足資源稟賦,多途徑推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2022年,全縣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上年增長8.96%,全縣脫貧戶人均可支配收入較上年增長15.66%。這裏種植的燈籠紅香瓜、五原小麥等獲得了國家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認證,五原燈籠紅、黃柿子、葵花籽、羊肉、小麥、蜜瓜、甜玉米7個(ge) 產(chan) 品獲評“全國名特優(you) 新農(nong) 產(chan) 品”。五原縣也先後榮獲全國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先導區、全國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試點示範縣等多項“國字號”殊榮。

  下好持續增收“先手棋”。五原縣聚焦“百企聯百村建百園帶萬(wan) 戶”工程,整合資金項目、科技服務、金融支持向園區傾(qing) 斜,建成138個(ge) 現代農(nong) 牧業(ye) 園區。今年,中央和自治區銜接資金用於(yu) 產(chan) 業(ye) 發展占比分別為(wei) 91.5%和84.9%。園區堅持“宜糧則糧”“宜特則特”“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配套高標準農(nong) 田4.5萬(wan) 畝(mu) 、推廣高效益品種73個(ge) 、聯農(nong) 帶農(nong) 3200戶,推動農(nong) 戶畝(mu) 均純收入3000元以上。

  夯實促農(nong) 增收“保障網”。五原縣圍繞“種養(yang) 加結合”抓主導產(chan) 業(ye) ,推動集群集聚發展;圍繞“一村一品”抓特色產(chan) 業(ye) ,推動發展優(you) 勢特色富民產(chan) 業(ye) ;圍繞“優(you) 質優(you) 價(jia) ”抓品牌創建,推動更多產(chan) 品獲準“天賦河套”授權;圍繞“農(nong) 商文旅”抓融合互促,推動形成“多業(ye) 推一業(ye) 、一業(ye) 帶多業(ye) ”發展格局;圍繞“百企聯百村”抓產(chan) 業(ye) 驅動,培育龍頭企業(ye) 55家、農(nong) 民合作社1041家、家庭農(nong) 牧場237家,其中河套電商產(chan) 業(ye) 園孵化36個(ge) 暢銷產(chan) 品,年銷售收入突破6億(yi) 元,引導帶動脫貧人口超過1500多人。

  打好利益聯結“組合拳”。聚焦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構建“企業(ye) +基地+農(nong) 戶”利益聯結機製,形成“公司+農(nong) 牧場+種養(yang) 殖戶”產(chan) 業(ye) 化生產(chan) 格局;實行耕種管收儲(chu) 售“六統一”,建立起群眾(zhong) 和集體(ti) 經濟利益的聯合體(ti) ;建成產(chan) 業(ye) 園區144個(ge) ,構建財產(chan) 性、生產(chan) 性、資產(chan) 性、勞務性4種增收機製,園區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縣平均水平32%;全縣各類新型農(nong) 牧業(ye) 經營主體(ti) ,通過土地流轉、股份合作、訂單種養(yang) 等形式,與(yu) 農(nong) 戶結成利益聯結鏈條902個(ge) ,輻射帶動農(nong) 戶2.5萬(wan) 戶,戶均增收3500元以上;全縣110個(ge) 村集體(ti) 采取“村集體(ti) 土地入股、資金入股、年底分紅”運作模式,促進資源變資產(chan) 、資金變股金、農(nong) 民變股東(dong) ;開發公益性崗位705個(ge) ,開展就業(ye) 培訓1960人次,1100名脫貧人口、監測人口實現穩定就業(ye) 、持續增收。(郭成)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