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育桃李 丹青頌耕耘(堅持“兩創” 鑄就輝煌)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chuan) 承者,承載著傳(chuan) 播知識、傳(chuan) 播思想、傳(chuan) 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廣大教師教書(shu) 育人,辛勤耕耘,美術工作者則以獨具創意的視角和手法,為(wei) 人民教師畫像。一批優(you) 秀美術作品既表達了對教師們(men) 的讚美,也折射出中國教育事業(ye) 發展的盛景。
展現教書(shu) 育人風采
教書(shu) 育人是教師的首要職責。教師用心教,學生用心悟,成為(wei) 課堂上的一道動人風景,也化為(wei) 美術作品中的一抹暖色。
堅守講台的平凡身影,在美術工作者筆下熠熠生輝。如張學油畫《春之歌》,畫麵中心,一位白發蒼蒼的老教師正背對觀者,沉靜而專(zhuan) 注地用粉筆在黑板上寫(xie) 著古詩;畫麵近景處,孩子們(men) 目不轉睛地看著老師的板書(shu) ,眼神中充滿對知識的渴望。頗具典型性的場景、老與(yu) 少的對比、細膩的筆觸,彰顯人民教師的責任擔當。於(yu) 小冬油畫《教室的陽光》同樣以平實敦厚的畫風給人以感動。作品聚焦高原上的教學場景,鮮活的畫麵源於(yu) 畫家長期紮根高原寫(xie) 生采風的經曆。作品中,一位女教師站在教室中心,帶領學生認真朗誦著課文,一縷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她身上,象征老師及其傳(chuan) 授的知識如同陽光,照亮學生的未來。靳尚誼油畫《年老的中學教員》、陳世寧油畫《最美奮鬥者——斯霞》等作品,也都將教師“一片丹心育桃李”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一批教師在深化課堂教學、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堅持帶領學生深入一線、深入基層,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把成果用在現實需求中。王曉明、張偉(wei) 時合作的油畫《時代楷模——黃大年》,以積極踐行科技報國理想的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yu) 技術學院教授黃大年為(wei) 主人公。作品選取車間為(wei) 背景,反映出黃大年將教育與(yu) 科研融於(yu) 一體(ti) 的實踐。幾位青年學子環繞在黃大年身旁,目光均投向老師,若有所思,仿佛被他的話語感染,願“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讓生命為(wei) 祖國而澎湃”。郭健濂、褚朱炯、井士劍合作的油畫《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以河北農(nong) 業(ye) 大學教授李保國為(wei) 表現對象。作品中,正拿著鉗子在林間修剪果樹的李保國,成為(wei) 畫麵的視覺中心;前景處,一顆顆蘋果垂掛枝頭;左下方,一位提著果籃的農(nong) 戶正笑得燦爛;還有一群鄉(xiang) 親(qin) 圍在李保國周圍,認真聽他講解……對瞬間場景的生動刻畫,折射出李保國將課堂開在田間地頭、助力太行山區生態治理和脫貧致富的一生。
美術工作者將對教師的敬意融於(yu) 筆端,以敏銳眼光捕捉人物的細微情態,通過不同畫麵營構方式、造型手法、色彩調配,帶給觀者不同的視覺審美感受。
彰顯師生深厚情誼
優(you) 秀教師,不隻是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的良師,更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美術工作者用充滿溫度的藝術語言,呈現廣大教師立德樹人的理想追求,彰顯師生之間的深厚情誼。
現實中,有許多優(you) 秀教師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他們(men) 的精神令人動容。一些美術工作者攫取其中典型,進行藝術提煉,展現人民教師以心靈喚醒心靈、以精神引領精神、以生命溫暖生命的高尚品格。譬如,桑建國中國畫《春雨》,用細致的工筆語言、柔和明朗的色調,描繪了一名女教師在雨中為(wei) 學生們(men) 撐傘(san) 的場景。3名學生緊緊抱住老師,老師則將小小雨傘(san) 向學生傾(qing) 斜,全然不顧自己已置身雨中。此時,傘(san) 下的空間仿若一處溫馨的港灣,為(wei) 學生帶來滿滿安全感,正如畫家在題跋中所言,“師恩深深如春雨,潤物細細愛之深”。周思旻雕塑《最美女教師——張麗(li) 莉》則以“見義(yi) 勇為(wei) 最美人物”張麗(li) 莉為(wei) 表現對象。2012年,在一場車禍中,張麗(li) 莉為(wei) 救學生而失去雙腿。作品呈現了她坐在輪椅上被學生環繞的情景。學生們(men) 的表情充滿關(guan) 切又略帶凝重,張麗(li) 莉則麵露微笑。古典唯美的人物塑造,表現出一位人民教師的生動形象。
細節之處見真情,一些美術工作者將目光對準師生相處時的動人瞬間。像餘(yu) 晨星雕塑《高原童聲》,抓住老師為(wei) 孩子們(men) 上音樂(le) 課時的情景——孩子們(men) 仰頭放歌,稚嫩的臉龐綻開純真的笑容;老師雙臂張開,隨著旋律舞動。簡單質樸、充滿童真的造型語言,展露出師生的親(qin) 密無間。周馨中國畫《師生情》則不拘泥於(yu) 通過具體(ti) 的人物形象刻畫表現師生間的深厚情誼,而是將畫麵的時間背景設置在教師節當天,通過描繪桌上一簇簇鮮花和寫(xie) 有“老師,節日快樂(le) ”的賀卡,無聲地傳(chuan) 遞出學生對老師的敬愛之情,畫麵溫馨,構思立意小中見大。
近年來,越來越多美術作品或直接、或間接地彰顯教師以德化人的無私大愛,傳(chuan) 遞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hui) 風尚。
致敬山鄉(xiang) 無悔堅守
伴隨鄉(xiang) 村教師支持計劃深入實施,大批有情懷、有擔當、熱愛教育的年輕人奔赴山鄉(xiang) ,用青春與(yu) 熱血點亮鄉(xiang) 村孩子的人生夢想。堅守在廣袤大地上的數百萬(wan) 鄉(xiang) 村教師、100餘(yu) 萬(wan) 特崗教師、數十萬(wan) 支教教師,成為(wei) 美術創作的重點表現對象。
“上學,一個(ge) 孩子也不能少”的堅持,在筆墨丹青中迸發感人力量。雲(yun) 南麗(li) 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的事跡,打動了許多美術工作者,他們(men) 運用不同藝術語言講述張桂梅紮根貧困地區40餘(yu) 年、幫助近2000名女孩走出大山的故事。為(wei) 創作好中國畫《時代楷模——張桂梅》,青年美術教師宋子伊多次前往雲(yun) 南考察采風、“深紮”寫(xie) 生,反複推敲論證、優(you) 化草圖,最終將畫麵定格在張桂梅平凡工作中的一個(ge) 普通場景:和藹可親(qin) 的張桂梅坐在藤椅上,被山區的孩子們(men) 簇擁著,她的手上貼滿膏藥,臉上洋溢著慈愛的笑容,身上散發出不平凡的光芒。還有一些美術工作者細致描繪鄉(xiang) 村教育教學場景,致敬將心血灑在邊遠艱苦地區的鄉(xiang) 村教師。像王子錕中國畫《育新人》,采用三聯畫的形式展現了生機盎然的鄉(xiang) 村課堂。作品采用向心式構圖——畫麵中間,一位鄉(xiang) 村教師正在為(wei) 學生講解知識;畫麵左右,幾名手持課本的學生麵朝老師的方向,仿佛在等待答疑解惑。作品借鑒傳(chuan) 統年畫的形式和元素,整體(ti) 色彩歡快明亮,體(ti) 現了鄉(xiang) 村教育發展讓更多孩子擁有美好未來的主題。
在鄉(xiang) 村教育中,特崗教師、支教教師同樣起到重要作用。深耕山鄉(xiang) ,讓青春的光彩愈發閃亮,吸引著美術工作者傾(qing) 情描繪。袁玲玲中國畫《大山深處的守望》和張春豔中國畫《支教留念》,均以工筆重彩生動刻畫了充滿理想抱負的青年教師形象。兩(liang) 幅作品構圖近似,都借用合影留念的形式——學生們(men) 將老師圍在中間、麵向觀者,凸顯一束燭光照亮一方天地的美好。周玲子中國畫《新老師來了》則通過巧妙構思展現教師為(wei) 鄉(xiang) 村帶來的希望。作品中,並未出現教師形象,卻通過村民和孩子們(men) 在村口翹首以盼、等待迎接老師的場景,側(ce) 麵反映出越來越多優(you) 秀人才自願到鄉(xiang) 村任教的時代新貌。
縱覽以人民教師為(wei) 對象開展的美術創作,其塑造的不隻是個(ge) 體(ti) 形象,更是時代群像;不止於(yu) 藝術呈現,更著力於(yu) 精神塑造。這些作品,詮釋了廣大教師的使命擔當,彰顯了大國良師風範。
(作者為(wei)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版式設計:蔡華偉(wei)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10日 08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