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中華文明 譜寫當代華章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推動文化傳(chuan) 承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為(wei) 民族複興(xing) 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以文鑄魂,凝聚精神力量
“文化關(guan) 乎國本、國運。”“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xing) 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一個(ge) 民族的複興(xing) 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指明方向。
“精彩絕倫(lun) 、充滿魅力!”在成都第三十一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hui) 閉幕式上,川劇青衣與(yu) 說唱歌手對歌,流行歌手與(yu) 說唱俑聯動,蜀派古琴與(yu) 小提琴和鳴,傳(chuan) 統與(yu) 現代、古典與(yu) 時尚在舞台上碰撞、交融……文化盛宴令中外觀眾(zhong) 讚歎不絕、回味雋永。
從(cong) 北京冬奧到成都大運會(hui) ,從(cong)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ya) 洲文明對話大會(hui) 到中國—中亞(ya) 峰會(hui) ……“中國式浪漫”屢屢吸引全球目光。成都大運會(hui) 上,皮影戲、川劇等給來自五洲四海的青年朋友留下深刻記憶,北京冬奧會(hui) 開閉幕式精彩呈現二十四節氣、黃河之水、折柳寄情等,驚豔世界,彰顯中華文化的力量……
禮序乾坤、樂(le) 和天地。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偉(wei) 大征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晚會(hui) 《我們(men) 的四十年》等重大文藝活動,以充溢愛國情懷、民族氣概、英雄氣節的強大正能量,奏響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天地交響……
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一個(ge) 個(ge) 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讓世界感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魅力,感受當代中國自信昂揚、開放包容的民族精神。
新時代,我們(men) 弘揚以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為(wei) 源頭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民族精神更加奮發昂揚。
沿北京中軸線一路向北,氣勢恢宏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館巍然屹立。館前廣場,大型黨(dang) 旗雕塑《旗幟》氣勢如虹,《信仰》《偉(wei) 業(ye) 》《攻堅》《追夢》大型雕塑莊重肅穆,充分體(ti) 現黨(dang) 百年奮鬥的曆史和其中蘊含的偉(wei) 大奮鬥精神,反映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篳路藍縷、頑強奮鬥的偉(wei) 大曆程。自開館以來,黨(dang) 史展覽館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上百萬(wan) 參觀者,學習(xi) 黨(dang) 史、感悟精神、汲取奮進力量。
燕山腳下,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古樸典雅,巨石上鐫刻“賡續文脈”四個(ge) 大字,宣告著這座嶄新文化殿堂的職責使命。由中央總館(文瀚閣)、西安分館(文濟閣)、杭州分館(文潤閣)、廣州分館(文沁閣)組成的中國國家版本館,分布在神州大地的東(dong) 西南北,既各有側(ce) 重、各具特色,又遙相呼應、渾然一體(ti) ,集中保藏展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成為(wei) 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時代表達。
述錄先人的開拓,啟迪來者的奮鬥。2022年金秋,重大文化工程《複興(xing) 文庫》正式出版發行。全五編包含60多卷、300多冊(ce) 、1.1億(yi) 多字,已出版三編共計37卷、195冊(ce) 、6190萬(wan) 字,時間跨度達百餘(yu) 年……皇皇巨著,字裏行間回響著一個(ge) 古老民族走向複興(xing) 的鏗鏘足音。
新時代是波瀾壯闊、拚搏奮鬥的時代,是英雄輩出、模範湧現的時代。從(cong) 建立健全黨(dang) 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製度,到出台實施《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實施綱要》《關(guan) 於(yu) 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精神文明建設和道德建設成果豐(feng) 碩,時代楷模、道德模範、“中國好人”和“最美人物”大量湧現……尊崇英雄、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氛圍愈加濃厚。
文明是現代化國家的顯著標誌。提高社會(hui) 文明程度是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的重大任務。隨著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隨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不斷強化,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麵貌、文明風尚、行為(wei) 規範日益形成,文明之風,遍吹華夏。
“咱們(men) 東(dong) 風村,人好民風淳。家宴唱主角,山鄉(xiang) 育新風……”在浙江長興(xing) 縣煤山鎮東(dong) 風村文化禮堂裏,村民們(men) 圍坐在一起,跟著誌願者學唱鄉(xiang) 風文明詩歌。長興(xing) 縣充分發揮文化禮堂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作用,圍繞移風易俗開展文藝排演、政策宣講、誌願服務等活動,向農(nong) 民群眾(zhong) 講清楚為(wei) 什麽(me) 要移風易俗,移什麽(me) 樣的風、易什麽(me) 樣的俗,宣傳(chuan) 教育深入人心,文明新風在廣袤農(nong) 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征程中,廣大文藝工作者創作出大量鼓舞人心、振奮精神的佳作,歌頌黨(dang) 、歌頌祖國、歌頌人民、歌頌時代的文藝作品“叫好又叫座”——
戰爭(zheng) 史詩電影《長津湖》弘揚偉(wei) 大抗美援朝精神,激發全社會(hui) 的愛國情感;《天耀中華》等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廣為(wei) 傳(chuan) 唱;評劇《革命家庭》、川劇《江姐》等戲曲,賡續紅色血脈,弘揚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電影《守島人》、電視劇《覺醒年代》等,感人至深,鼓舞了人民群眾(zhong) 的奮進豪情。
“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第二個(ge) 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men) 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麵向未來的理論和製度創新。
近年來,北京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融入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讓北京曆史文化金名片綻放光彩,充分展現首善之都的曆史底蘊、精神風貌、文化追求。東(dong) 城區做好傳(chuan) 統文化“敬”字文章,堅持傳(chuan) 承保護與(yu) 活化利用並舉(ju) ,區內(nei) 的顏料會(hui) 館、臨(lin) 汾會(hui) 館等聯袂上演“會(hui) 館有戲”,一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雅”的演出節目,讓百年戲台再現光彩。西城區將“家文化”等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元素融入樓門這一方“小天地”,做好文明創建的“大文章”,引領社區居民共建共治共享,讓良好家風涵育時代新風。
2021年3月6日,北京友誼賓館,全國政協聯組會(hui) 現場氣氛熱烈。“70後、80後、90後、00後,他們(men) 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ge) 世界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一席話,打動了無數國人的心。
文化,凝心鑄魂、啟智潤心。今天,在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引領下,在革命文化激勵下,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滋養(yang) 下,全社會(hui) 文化自信更加堅定,做中國人的誌氣、骨氣、底氣極大增強,煥發出更為(wei) 主動的精神力量。
以文化人,保障群眾(zhong) 文化權益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須抓好文化建設,增加社會(hui) 的精神文化財富。”
當代中國,江山壯麗(li) ,人民豪邁,前程遠大。時代為(wei) 文藝繁榮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台。廣大文藝工作者傾(qing) 情投入、用心創作。一部部優(you) 秀作品應運而生,吸引人、感染人、鼓舞人,極大地豐(feng) 富了人民群眾(zhong) 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8月11日,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揭曉,長篇小說《雪山大地》獲得最高票數。去年8月,中國作協啟動“新時代山鄉(xiang) 巨變創作計劃”,麵向文學界和廣大創作者征集作品,《雪山大地》正是首批重點推進作品。
評委表示,《雪山大地》的成功源於(yu) 作者一直深紮在青藏高原,從(cong) 未離開雪山大地上的萬(wan) 物和時代變革之下普通牧民的生活變遷。
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guan) 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
以天為(wei) 幕布,以地為(wei) 舞台,草原上,一代代烏(wu) 蘭(lan) 牧騎隊員迎風雪、冒寒暑,為(wei) 廣大農(nong) 牧民送去歡樂(le) 和文明,贏得廣泛喜愛和讚譽。烏(wu) 蘭(lan) 牧騎隊員表示將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為(wei) 時代放歌、為(wei) 人民起舞,劇場裏,舞蹈詩劇《隻此青綠》演出數百場依舊一票難求,話劇《路遙》《於(yu) 成龍》等作品持續“圈粉”。藝術家們(men) 堅定“唱響新時代的主旋律,舞出中國人的精氣神”;
廣大文藝工作者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you) 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創作生產(chan) 出人民喜聞樂(le) 見的優(you) 秀作品——電視劇《山海情》《人世間》引發收視熱潮,長篇小說《千裏江山圖》持續加印,電影《長津湖》刷新中國電影票房紀錄,美術作品《天下飛梁——港珠澳大橋》氣勢恢宏……
一係列“真金白銀”的扶持政策,令文藝界倍感振奮。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繁榮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的意見》發布,《關(guan) 於(yu) 支持戲曲傳(chuan) 承發展的若幹政策》《關(guan) 於(yu) 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實施意見》等出台,更好保障人民文化權益,激勵出人才、出精品。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從(cong) “有沒有”到“好不好”再到“精不精”“優(you) 不優(you) ”,各地公共文化空間不斷提檔升級,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對高品質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到“城市書(shu) 房”度過充實的時光,已經成為(wei) 許多山東(dong) 威海市民的生活習(xi) 慣。在威海的大街小巷、商業(ye) 街區,一座座“城市書(shu) 房”兼具觀賞性和實用性,更加優(you) 質、個(ge) 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務,形成一道道亮麗(li) 的文化風景線。
目前,我國基本建成覆蓋城鄉(xiang) 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截至2022年,全國共建成58.7萬(wan) 家農(nong) 家書(shu) 屋、57萬(wan) 個(ge) 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4萬(wan) 多個(ge) 鄉(xiang) 鎮(街道)文化站、3303個(ge) 公共圖書(shu) 館、3503個(ge) 文化館、6565個(ge) 博物館、718個(ge) 美術館,讓人們(men) 在家門口享受優(you) 質豐(feng) 富文化生活的願望得以實現。
山歌嘹亮,鄉(xiang) 音濃鬱,東(dong) 西南北齊上陣,四季“村晚”奏響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樂(le) 章。文化和旅遊部持續打造鄉(xiang) 村“村晚”、廣場舞展演、“大家唱”群眾(zhong) 歌詠等品牌活動,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展示自我、溝通交流和文化娛樂(le) 的舞台。2022年,全國群眾(zhong) 文化機構共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活動270.7萬(wan) 場次,服務人次超9.5億(yi) 。
國家京劇院連續3年推出經典劇目《龍鳳呈祥》演播,古老京劇在線上綻放奪目光彩。
文化藝術“雲(yun) ”上來,線上、“雲(yun) 端”讓服務無時不在、無處不有。2022年,全國藝術表演團體(ti) 開展線上演出展播7.63萬(wan) 場次,全國群眾(zhong) 文化機構組織開展線上群眾(zhong) 文化活動280.96萬(wan) 次。今年以來,演出全麵複蘇,僅(jin) 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舉(ju) 辦的展播活動,線上觀眾(zhong) 就突破了11億(yi) 人次。
優(you) 良的文藝作品,多彩的文化活動,便捷的文化設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文化獲得感。
以文弘業(ye) ,傳(chuan) 承發展堅定文化自信
“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今年7月,四川三星堆博物館新館試運行。金麵具、青銅神壇、青銅騎獸(shou) 頂尊人像、青銅鳥足神像、青銅著裙立人像……新館展出的1500餘(yu) 件(套)文物中,有300多件珍品是近年來新出土的。燈光下,古樸、厚重的青銅器閃爍著神秘的光芒,訴說著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和曆史。
泱泱中華,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曆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保護工作取得曆史性成就,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在新時代熠熠生輝,滋養(yang) 愛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文化傳(chuan) 承發展,一係列政策措施密集出台。《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zhuan) 題闡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作。《關(guan) 於(yu) 支持戲曲傳(chuan) 承發展的若幹政策》部署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持,傳(chuan) 承發展戲曲藝術。《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非遺保護的總體(ti) 目標和主要任務。《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十四五”重點項目規劃》部署傳(chuan) 承發展工作。
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順利完成,10815萬(wan) 件(套)國有可移動文物的“家底”得以摸清。截至目前,我國共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0萬(wan) 餘(yu) 項,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557項;各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9萬(wan) 餘(yu) 名,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3068名。
文化和旅遊部組織完成全國戲曲劇種普查,截至目前,我國現存戲曲劇種348個(ge) ,其中分布區域在兩(liang) 個(ge) 省份以上的劇種48個(ge) ,分布區域為(wei) 一個(ge) 省份的劇種300個(ge) 。
錦繡大地上,文物古跡燦然可觀,文化遺產(chan) 多姿多彩。石峁遺址、殷墟遺址、良渚遺址……遍布祖國大地的考古遺址,不斷出土的考古新發現,為(wei) 我國百萬(wan) 年的人類史、一萬(wan) 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提供了佐證。
國家文化公園成為(wei) 人民汲取精神力量、涵育文化自信的新空間。全長近3200公裏、開鑿至今逾2500年的中國大運河,再現舟楫如織、槳聲燈影的曆史場景;萬(wan) 裏長城作為(wei) 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民族精神的象征,得到全麵修繕維護;黃河、長江作為(wei) 中華民族的母親(qin) 河,沿線曆史文化保護和水體(ti) 生態保護同步推進;各地新建成的以長征為(wei) 主題的博物館吸引無數觀眾(zhong) ……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紮實推進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廣泛弘揚。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觀眾(zhong) 數量“井噴式”增長、展覽活動豐(feng) 富多彩,“打卡博物館”、“走進美術館”、“雲(yun) 上”看戲日益成為(wei) 公眾(zhong) 休閑娛樂(le) 的重要方式。故宮博物院的《千裏江山圖》係列文具、國家圖書(shu) 館的《永樂(le) 大典》信箋等文化創意產(chan) 品贏得群眾(zhong) 喜愛。
人人傳(chuan) 承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生動局麵正在形成,非遺活動進校園、非遺知識進教材、非遺傳(chuan) 承人上講台,越來越多的90後、00後加入傳(chuan) 承發展隊伍。
《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hui) 說話》《萬(wan) 卷風雅集》等文化類節目,以創新的形式傳(chuan) 達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思想內(nei) 涵,吸引更多年輕人。
從(cong) 曆史中“走出來”、在光影中“活起來”,國家博物館推出的“盛世修典——‘中國曆代繪畫大係’成果展”沉浸空間,吸引絡繹不絕的觀眾(zhong) 。數字展覽、實景演出等創新形式,讓技術和藝術融合,拓展新空間,培育文化新業(ye) 態。
與(yu) 時代結合、與(yu) 生活結合,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傳(chuan) 承發展中曆久彌新、光彩奪目、生機勃勃。
以藝通心,文明交流互鑒彰顯大國風采
種下友誼樹、蓋上鼓嶺郵局的“時光郵戳”……“鼓嶺緣”中美民間友好論壇吸引了海內(nei) 外的關(guan) 注。
6月28日,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向“鼓嶺緣”中美民間友好論壇致賀信。習(xi) 近平主席強調,“國之交在於(yu) 民相親(qin) ”。國與(yu) 國關(guan) 係發展的根基在於(yu) 兩(liang) 國人民。希望大家把鼓嶺故事和鼓嶺情緣傳(chuan) 承下去、發揚光大,讓中美人民友誼像鼓嶺上的千年柳杉一樣,茁壯成長,生生不息。
跨越百年、再續新篇的鼓嶺故事,是習(xi) 近平主席親(qin) 自推動中美民間友好交流的佳話,也是文明交流互鑒的例證。
以非遺、圖書(shu) 、影視、戲劇、考古為(wei) 媒,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文化圖景正徐徐展開。
“讓中國看到世界,讓世界看到中國”。6月24日,上海博物館與(yu) 徐州博物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舉(ju) 辦的“不朽的玉甲——中國漢代文物精品展”在匈牙利莫拉·弗朗茨博物館拉開帷幕,這也是上博“百物看中國”全球巡回展首展,借此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文化相通、民心相通。
“十三五”期間,我國的文物出入境展覽累計達300餘(yu) 項。“華夏瑰寶”文物展、“東(dong) 西匯流:13—17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文物展,特別是與(yu) 亞(ya) 洲46國及埃及、希臘合作舉(ju) 辦的“大美亞(ya) 細亞(ya) ——亞(ya) 洲文明展”,無不以文物展覽凸顯中國與(yu) 世界各國文明的交流互鑒,成為(wei) “一帶一路”人文交流的金名片。
6月7日,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chan) 業(ye) 博覽交易會(hui) 開幕,吸引海內(nei) 外10多萬(wan) 種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展品參展,展商數量從(cong) 首屆的700多家增加至3596家,參觀、參展、采購的國家和地區從(cong) 10多個(ge) 增加到108個(ge) ……自2004年創辦以來,文博會(hui) 已成為(wei) 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擴大文化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2022年我國對外文化貿易額超過2200億(yi) 美元,同比增長約11%,我國文化產(chan) 品進出口規模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來自中國的出版物、電視劇、遊戲、動漫以及各種設計服務、廣告服務和版權許可,越來越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一個(ge) 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越來越立體(ti) 地展現在世界眼前,進一步提升了中華文化軟實力。
以文化人,更能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
中國出版“走出去”,用文學講好中國故事。《柒》英文版、《洛城花落》波蘭(lan) 文版、《北京西郊故事集》阿拉伯文版、《吉祥時光》英文版……北京文聯形成了北京文學“走出去”的矩陣式發展模式,著力創建“大文學”格局,建構以北京老舍文學院為(wei) 樞紐、聯結各資源方的合作機製。目前,北京文學作品入駐15個(ge) 國際知名圖書(shu) 館。
通過合作演出、聯合製作、國際巡演等方式,中國的演出讓藝術經典唱響世界。國家大劇院創作推出了100餘(yu) 部中外經典劇作,足跡遍布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
文物國際合作列入國家外交重要議程,進入多邊雙邊協議,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行動、“一帶一路”文物保護交流合作成果豐(feng) 碩,文物援外項目和中外聯合考古展現中國擔當。
萬(wan) 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從(cong) 五千多年文明史中一路走來的中國,深刻理解並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chong) 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ou) 越,讓世界人民在文明交流互鑒中增進理解和友誼,攜手共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不斷增強親(qin) 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為(wei) 世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12日 01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