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長沙縣:河湖漾清波 碧水潤民生
一城千麵,繞不開江河奔湧,離不開綠水長流。
地處湘江東(dong) 岸的長沙縣,溪河縱橫,水係發達,湘江一級支流撈刀河、瀏陽河橫貫東(dong) 西。
近年來,長沙縣堅持“節水優(you) 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liang) 手發力”的治水方針,圍繞“河暢、水清、岸綠、魚歡、人和”的河湖管理保護目標,管好“盛水的盆”,護好“盆裏的水”,持續推進河湖係統治理,為(wei) 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源頭活水”。
因水而美 打造鄉(xiang) 村“微景觀”
碧葉亭亭,河暢景美;繞湖徐行,白鷺翩躚。這裏是果園鎮花果村。
“過去可不是這樣!”花果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馮(feng) 廣頗有感觸地說,以前村裏有十多家大型養(yang) 豬場,糞汙和生活汙水直接排入池塘,塘裏水葫蘆泛濫,每到夏天便蚊蟲滋生,給居民的生產(chan) 生活都造成了很大影響。
位於(yu) 湘江二級支流撈刀河沿線的花果村,屬於(yu) 典型丘陵地形。近年來,村裏堅持大小共治、水岸同治,找準“病因”,對症下藥,疏通河湖“毛細血管”,積極開展人居環境治理。全村大型生豬養(yang) 殖場於(yu) 2016年全部退養(yang) 轉產(chan) 。曾經“髒亂(luan) 臭”的地方,逐步蛻變為(wei) “暢清美”的“小微景點”。
花果村采用生態綠色理念開展小微水體(ti) 治理,按照“一戶兩(liang) 池(化糞池+隔油池)源頭控汙、一渠一地(生態渠+濕地)中途淨化、兩(liang) 池一島一帶(沉澱池+生物複合製劑池+生態浮島+植物綠帶)末端修複”的治理方式,把生活汙水、糞汙水、餐廚水等分類收集、多層次處理,做到達標排放。
同時,通過生態濕地、生態浮島等設施和底泥修複等技術,激活並充分發揮水體(ti) 和植物的淨化能力,修複水生態。
今年年初,生態環境部印發的《農(nong) 村生活汙水和黑臭水體(ti) 治理示範案例》中,花果村“厭氧池+人工濕地+生態塘處理+農(nong) 業(ye) 利用”治理技術成功入選,成為(wei) 14個(ge) 首批案例之一。
這是長沙縣紮實推進農(nong) 村小微水體(ti) 整治和管護工作的一個(ge) 縮影。
據了解,長沙縣共有小微水體(ti) 5.8萬(wan) 餘(yu) 處,涵蓋127條村管河流、35座水庫、4.1萬(wan) 餘(yu) 口山塘、1.5萬(wan) 餘(yu) 條溝渠等。近年來,該縣以全麵落實河長製湖長製為(wei) 抓手,明確了24個(ge) 市級小微水體(ti) 示範片區創建點、42個(ge) 縣級小微水體(ti) 治理點,以點帶麵促進流域水環境質量整體(ti) 改善,讓水“流起來、淨起來、美起來”。
依水而興(xing) 農(nong) 旅融合促發展
湖中水流清清,湖岸綠樹幽幽。去看晨霧籠罩下的天璽湖,去賞陽光照耀下的湖心亭,遊船、登高、戲水。
長沙縣江背鎮印山村有著“三湘第一村”的美譽,村裏的天璽湖擁有600多畝(mu) 人工湖麵,風光綺麗(li) ,景色秀美。
“我們(men) 村的美景看不夠!”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劉羅仕說,村裏去年依托天璽湖的天然優(you) 勢,建成了河長製主題公園,凸顯觀賞性、科普性,通過不同的版塊介紹當地水係分布情況以及曆代治水名人等知識,打造獨具特色的治水人文景觀。每逢周末和節假日,許多遊客便慕名前來,火熱的“鄉(xiang) 村遊”帶旺了農(nong) 家樂(le) 生意。
變化不止發生在這一個(ge) 村莊。作為(wei) 瀏陽河第二道灣所在地的江背鎮金洲村,也是農(nong) 旅融合促發展的一個(ge) 典型代表。
“一河兩(liang) 渡三上岸,四洲五裏六筒車”。金洲村位於(yu) 江背鎮西南角,瀏陽河、三叉河在此交匯,水資源豐(feng) 富。“以前每逢汛期,河岸邊坡常常垮塌,導致大水漫灌。”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薑立新介紹,近年來,通過落實河長製,對河岸邊坡統一進行了重砌加固,疏浚河道,治理水汙染,取得顯著成效。
金洲村沿河打造了“十裏水杉路”網紅打卡點,建設了水美金洲星空露營基地、濱水步道、筒車公園、漁夫廣場等景點。小河彎彎,綠水潺潺。在村裏沿河漫步,隻見兩(liang) 岸民居錯落有致,潺潺流水清澈見底,散發出濃鬱的農(nong) 耕文化氣息。
該村還通過成立物業(ye) 公司、引進第三方文旅運營公司等方式,做好基礎設施日常管護,增強自我“造血”功能。為(wei) 吸引更多遊客前來,還策劃組織開展法治研學以及舉(ju) 辦鄉(xiang) 村旅遊節等活動。今年以來,金洲村已接待遊客 4.5萬(wan) 餘(yu) 人次,實現文旅營業(ye) 收入近500萬(wan) 元。
以水為(wei) 景,以景興(xing) 產(chan) 。長沙縣因地製宜發展綠色生態產(chan) 業(ye) ,打造河湖岸線產(chan) 業(ye) 鏈。2021年以來,全縣建成省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78個(ge) 、省級美麗(li) 鄉(xiang) 村6個(ge) 、美麗(li) 宜居村莊318個(ge) 。已有規模休閑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村旅遊景點73家,每年接待遊客超866萬(wan) 人次,經營收入超22.8億(yi) 元。
優(you) 美的河湖環境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源頭活水”,增添了強勁動能!
人水和諧 管水護水惠民生
發達的河湖水係承擔著行洪排澇、農(nong) 業(ye) 灌溉、飲用水源、生態涵養(yang) 等多種功能。
長沙縣春華鎮龍王廟村,2000餘(yu)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實現了智能灌溉。“現在手機上一按,水龍頭就打開了,在家也能實現遠程操控。”種田大戶龍偉(wei) 義(yi) 說。
春華鎮鎮長屈小青告訴記者,灌溉主管道接口處安裝有智能終端控製設備,在村組分水口安裝了計量器,能實現定時、定點、定量的精準灌溉,不僅(jin) 節水、省工、省心,且輸水管道埋於(yu) 地下,節省了耕地資源。
長沙縣水利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局投入800餘(yu) 萬(wan) 元資金,實施了福臨(lin) 鎮關(guan) 爺壩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影珠山河美麗(li) 幸福河創建工程、片區山塘清淤整修工程和小微水體(ti) 示範創建工程,實現片區內(nei) 水域擴麵20餘(yu) 畝(mu) ,蓄水擴容達2.5萬(wan) 立方米,灌溉麵積增加1000多畝(mu) 。
據了解,自河湖長製實施以來,長沙縣累計投入約58.8億(yi) 元,大力推進防洪治澇、水庫新建、水資源保障、小農(nong) 水工程、智慧水利建設等工作。累計治理河長206公裏,全麵提升了河道行洪、排澇、灌溉、生態自淨能力,其中水渡河閘壩獲評全國水利工程建設“大禹獎”。
同時,分年度鋪排356項流域綜合治理任務和192項截汙提質工程項目,實現了瀏陽河、撈刀河整體(ti) 水質穩定達標。目前該縣農(nong) 村自來水每天總供水能力達到8.2萬(wan) 噸,沿農(nong) 村主要道路鋪設主支管網 1800餘(yu) 公裏,供水水質合格率100%。
水生態治理需要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長沙縣聚焦河湖管護,喚醒民眾(zhong) 河湖保護意識,在全民共治上下足功夫。
全縣現有400多名民間河長、企業(ye) 河長,並組建了以年輕黨(dang) 員幹部、高校學生、中青年環保誌願者為(wei) 主力的“河小青”誌願服務隊,總人數有3560人。已先後組織開展了200多次“淨灘行動”,引導更多群眾(zhong) 積極參與(yu) 河湖管護治理。近年來,通過水利部“12314”、問政湖南、河長信箱等渠道累計受理群眾(zhong) 反映的水環境汙染相關(guan) 投訴230餘(yu) 起。
幸福河湖漾清波,一泓碧水潤民生。
從(cong) “一村美”到“村村美”,眼前的星沙大地,一幅“水美‘湘村’”的綠色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