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利川:“共同締造”奏響治理“和諧曲”
9月6日,冒著炎炎烈日,群眾(zhong) 肖某來到湖北省利川市元堡鄉(xiang) 綜治中心,將一麵“真誠為(wei) 民,排憂解難”的錦旗送到工作人員手中,感謝為(wei) 他維權挽損。
用心用情為(wei) 民排憂,用力用功化解矛盾,這樣的暖心故事,時時都在上演。
探索永無止境,創新沒有終點。近年來,利川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借鑒“共同締造”理念,推進基層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推廣“平安建設+小院說事”機製,衍生出元堡鄉(xiang) “1258”閉環管理工作機製、南坪鄉(xiang) “三七”工作法等新做法,讓群眾(zhong) 做主體(ti) 唱主角,推動風險聯排、矛盾聯調、治安聯防、問題聯治、平安聯建,構築基層社會(hui) 治理“有機體(ti) ”,合力奏響“和諧曲”。
延伸“觸角” 讓“民聲”決(jue) 定“民生”
7月20日,沙溪鄉(xiang) 繁榮村張高河畔,修水上樂(le) 園、建休閑茶室……烈日下,村民們(men) 忙著和漿砌磚,揮汗如雨。
小山村為(wei) 何要建設這些?均緣起7月1日的滕家大院的“小院說事”。
“今天小院說事,主要看你們(men) 對村裏建設有啥意見?”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楊先然簡短開場白後,便拿起筆聽村民講。
“村裏成了旅遊打卡地,水上樂(le) 園旁可修一座茶室,供大家休息和換衣服……”“把古鹽道整修下,打造一些新景觀……”村民你一言我一語,打開話匣子。
當天,小院說事全程抖音直播,積極發言的不僅(jin) 有現場10多位村民,網上1915名觀眾(zhong) 也是暢所欲言。有的甚至將村裏鴛鴦峽等景觀編成“打油詩”——兩(liang) 河交匯迎堰水,奇峰異穀戲鴛鴦。若待此景成追憶,穿洞急赴石川坪。
楊先然將意見詳細寫(xie) 在民意記事本上,根據村民反映的情況,解決(jue) 了衛生區域劃分問題,及時阻止了一起網上刷單詐騙,將茶室和古鹽道建設列上日程……
“村裏務工人員多,小院說事搬到網上,打破空間限製,大家網上了解家鄉(xiang) 變化,為(wei) 發展出謀劃策……”楊先然介紹,當時直播1個(ge) 多小時,點讚量超1.7萬(wan) 。
隻有延伸“觸角”,才能傾(qing) 聽到民意,打通服務群眾(zhong) 的“最後一裏”。小院說事起源於(yu) 沙溪鄉(xiang) ,為(wei) 推動基層治理由“上層發力”向“底層著力”,利川市委組織部和市委平安辦先後發文,固化“說、議、辦、督、評”流程,在全市推廣“小院說事”。
趕場必經處、農(nong) 家古院落、治安中心戶……這些變成“小院說事”的陣地,將話筒遞給群眾(zhong) ,把焦點擺在桌麵。目前全市設立“小院說事”示範院落304個(ge) ,“小院說事點”1366個(ge) ,將觸角伸向最基層。
涼霧鄉(xiang) 關(guan) 東(dong) 村毗鄰馬前集鎮,村委會(hui) 是去集鎮的必由之路,每逢“趕場日”就在村委會(hui) 小院開展“小院說事”,現場收集趕場群眾(zhong) 的意見。
謀道鎮為(wei) 了解避暑人群的意見,特邀“候鳥”參與(yu) “小院說事”。“候鳥”提的許多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等建議被采納,還助力當地村民發展獼猴桃產(chan) 業(ye) 2000餘(yu) 畝(mu) 。
壯大“肌體(ti) ” 從(cong) “觀眾(zhong) ”成為(wei) “主角”
每天清晨,已退休的譚宗海和許明奎,會(hui) 準點出現在南坪鄉(xiang) 綜治中心“再就業(ye) ”。
他們(men) 都擔任過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有著豐(feng) 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和較高威望。自去年6月起,兩(liang) 人被聘為(wei) “鄉(xiang) 賢約訪隊”一員,累計調解糾紛110餘(yu) 起。
“調解就像治病一樣,先得號準脈,找到矛盾關(guan) 鍵點,然後秉承公心,法理情並用,對症下藥……”許明奎總結道。
“鄉(xiang) 賢約訪隊”隻是南坪鄉(xiang) “小院說事七隊伍”中的一支。該鄉(xiang) 創新“三七”工作法,即念好“人、早、細、實、情、理、法”“群眾(zhong) 工作七字訣”,走好“聽、看、查、問、議、調、訪”“糾紛化解七步法”,用好幹部走訪隊、醫生巡訪隊、教師家訪隊、農(nong) 機隨訪隊、安全下訪隊、救助接訪隊、鄉(xiang) 賢約訪隊“小院說事七隊伍”。
民生大小事,群眾(zhong) 是主角。如何將“民聲”辦成“民生”,全市推行“小院說事”充分借鑒“共同締造”理念,1600餘(yu) 人擔任“小院議事長”,充分發揮老黨(dang) 員、老教師、退休幹部、族親(qin) 等群眾(zhong) 懂法律、明事理、有威信的優(you) 勢,壯大基層治理的“肌體(ti) ”,讓群眾(zhong) 從(cong) “台下”走上“台上”,變“觀眾(zhong) ”為(wei) “主角”。
近年來,利川市湧現出建南鎮譚邦臣、城區鍾登雙、謀道鎮李凱等一批“做得好、信得過、叫得響”的“議事長”,常年一線化解矛盾,贏得了廣泛好評。
柏楊壩鎮成立“鄉(xiang) 賢調解室”,72歲的原司法所長李傳(chuan) 清等退休幹部加入,開展“巡回”調解,第一時間調解群眾(zhong) 糾紛,真正讓小事不出村。同時,全鎮29個(ge) 村標配“鄉(xiang) 賢說理室”,讓“五老人員”發揮餘(yu) 熱,參與(yu) 村裏糾紛調解等大小事務。在齊心村,鎮中心學校退休的吳紹清義(yi) 務參與(yu) 調解,今年就化解矛盾10餘(yu) 起。
東(dong) 城街道下壩社區居民在“小院說事”中主動競選路長、燈長、樹長、園長,主動認領、組團包保、委托授權,公益設施、公共項目實現了“共建共管”,真正成為(wei) 家園的“主人翁”。
疏通“經脈” 變“開環”轉為(wei) “閉環”
“真相還原了,心頭氣順了……”7月14日,當柏楊壩鎮綜治中心工作人員再次登門回訪時,團圓村村民譚某一改往日“橫眉怒對”。
去年,譚某因為(wei) 與(yu) 鄰居山林邊界發生糾紛。雖經村裏多次協調,雙方各執一詞,無法達成一致意見。
為(wei) 解開“疙瘩”,今年4月,綜治中心、司法所、林業(ye) 站協調組成專(zhuan) 班,司法所所長雷紅兵帶領專(zhuan) 班人員先後5次上門,走訪周邊群眾(zhong) ,查找曆年記錄,最終讓雙方握手言和,皆大歡喜。
“心結”打開了,就可以安心生產(chan) 生活了!6月28日,譚某為(wei) 司法所送來“用情用心用力解民憂 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錦旗。譚某的蔬菜也迎來豐(feng) 收,今年已有7萬(wan) 元收入進了腰包。
群眾(zhong) 滿意是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工作的落實,需要製度來保障。“小院說事”讓群眾(zhong) 參與(yu) “共享共評”,對辦結進度、辦事成效全程監督,確保議定事項“件件有回音”,杜絕“說而不議、議而不辦、辦而不結、結而無效”。
元堡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向陽介紹,受美好環境與(yu) 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的啟示,全鄉(xiang) 在“小院說事”落實上下功夫,堅持“機製共謀、平台共建、事務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探索建立“1258”平安建設閉環管理工作機製。
“1258”機製即一本日誌強研判、兩(liang) 類台賬交任務、五項工作抓統籌、八步閉環促落實,統籌法治、安全、綜治、信訪、維穩五塊工作,按照收件、擬辦、簽批、交辦、辦理、督辦、佐證、回訪“八步走”,讓矛盾和安全隱患及時銷號,全程形成閉環。
沙溪鄉(xiang) 12個(ge) 村將“小院說事”寫(xie) 進“村規民約”,實行鄉(xiang) 村聯動機製,針對覆蓋範圍廣、資金需求大的村裏不能解決(jue) 的事項,由鄉(xiang) 裏協調解決(jue) 。
一子落地帶來滿盤活。自推廣“小院說事”模式以來,全市累計解決(jue) “發展要事、民生實事、問題難事”3295件,開展群眾(zhong) 滿意度評價(jia) 25次,滿意率達99.7%。“小院說事”模式入選2022年度“湖北省城鄉(xiang) 社區治理十佳創新案例”,今年入選“恩施州十大黨(dang) 建案例”。(文/圖 張寶訓、邵貞溪、郭柏林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