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接力援疆:把祖國大家庭的溫暖播灑在新疆各族人民心田

發布時間:2023-09-13 10:00:00來源: 人民網-新疆頻道

  日前,第十批省市援疆工作總結表彰暨第十一批省市援疆幹部人才骨幹歡迎大會(hui) 舉(ju) 行。援疆幹部人才把新疆當作第二故鄉(xiang) ,手握援疆“接力棒”接續奮鬥,譜寫(xie) 了對口援疆的嶄新篇章。

  一座座用援疆資金建設的現代化建築拔地而起,一個(ge) 個(ge) 凝聚深情厚誼的民生工程竣工投用,一批批援疆幹部人才奉獻邊疆書(shu) 寫(xie) 大愛……第十批省市援疆工作順應民意、保障民生、凝聚民心,新疆各族群眾(zhong) 享受到對口援疆帶來的實惠,生活發生著可喜的變化。

  民生援疆 繪就群眾(zhong) 幸福底色

  對口援疆,民生優(you) 先。行走在天山南北,援疆足跡隨處可見,很多項目都與(yu) 民生息息相關(guan) ,一係列民心之舉(ju) 讓受援地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改善。

  在新疆阿克蘇市托普魯克鄉(xiang) 尤喀克喀拉喀勒村,村民阿娜古麗(li) ·賽買(mai) 提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全家人圍坐在院子裏吃飯,其樂(le) 融融。之前,因為(wei) 沒有一技之長,畢業(ye) 後她隻能在家務農(nong) 。而現在,她在離村不遠的一家援疆企業(ye) 務工,每月工資收入2000多元,空閑時還能幫父母幹農(nong) 活,務工、務農(nong) 兩(liang) 不誤。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阿娜古麗(li) ·賽買(mai) 提生活的點滴變化,隻是援疆工作成效的一個(ge) 縮影。

  浙江第十批援疆幹部人才剛進疆時,恰逢阿克蘇地區在南疆四地州中率先脫貧摘帽,但基礎並不穩固,他們(men) 的首要任務聚焦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效銜接上。民生保障,成為(wei) 浙江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這三年,浙江90%以上的援疆工作都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相關(guan) 。

  來自東(dong) 海之濱的鄉(xiang) 村建設經驗,被源源不斷地運用到阿克蘇。浙江援疆創新實施“十村示範百村提升”工程,通過浙阿鄉(xiang) 村結對共建形式,集中力量打造16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405個(ge) 提升村,以點帶麵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

  毗鄰多浪河和阿克蘇國家濕地公園的依幹其鄉(xiang) 巴格其村,適合發展鄉(xiang) 村旅遊。但過去村裏缺少資源,也沒有產(chan) 業(ye) 。浙江省和杭州市援疆指揮部先後投入1880萬(wan) 元援疆資金,完成了人居環境整治,建起民俗風情一條街、葡萄長廊等,3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ye) ,全村年人均純收入超2.3萬(wan) 元。

  瑪納斯縣清水河鄉(xiang) 團莊村是福建省莆田市長期對口援建的牧區村,福建援疆開展“一縣援一村帶一鄉(xiang) ”點對點精準援疆新模式,確保扶到點上、援到根上、幫到心上。

  “加強水肥管理,土地要保持濕潤,多噴施一些葉麵肥,後期施鉀肥、磷肥……”在團莊村的福建省莆田市農(nong) 業(ye) 援疆林果種植生態示範基地,莆田市援疆幹部、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農(nong) 藝師陳雄會(hui) 定期指導牧民種植人參果。

  去年4月,納孜依古力·黑薩和丈夫在林果種植生態示範基地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家通過夏季勞動力轉移和冬季牛羊育肥,一年的收入可以達到12萬(wan) 元。“現在村裏環境好了,牧民都住上了定居房,收入也越來越多,相信以後我們(men) 的生活會(hui) 越來越好。”納孜依古力·黑薩說。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匯聚民力。19個(ge) 援疆省市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把80%以上資金投入到民生領域,投入到縣及縣以下基層,解決(jue) 了一批基層難點堵點痛點焦點問題,把援疆工作做到了各族群眾(zhong) 心坎上,極大改善了新疆各地基礎設施和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條件,援疆綜合效益不斷提高。

  智力援疆 留下帶不走的隊伍

  來疆為(wei) 什麽(me) ?在疆幹什麽(me) ?離疆留什麽(me) ?這是很多援疆幹部人才時時思考的問題。

  對於(yu) 新疆伊犁州友誼醫院副院長、伊犁州臨(lin) 床醫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江蘇省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張為(wei) 中和他的同事來說,答案就是“通過建設平台來培養(yang) 本地的高水平醫務人員,把黨(dang) 中央對人民群眾(zhong) 的關(guan) 懷帶到最實在的地方”。

  為(wei) 了解決(jue) 新疆醫療資源和醫療人才相對匱乏的問題,第十批江蘇援伊前指投入3600萬(wan) 元援疆資金用於(yu) 相關(guan) 平台建設。2020年底,由江蘇省人民醫院與(yu) 伊犁州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伊犁州臨(lin) 床醫學研究院正式成立。這是全疆首家地州級建立的集“醫學研究、人才培養(yang) 、成果轉化”三位一體(ti) 的綜合性醫學研究機構,研究院已資助107項研究課題,誕生20多項研究成果,培養(yang) 了一大批本地醫學專(zhuan) 家。

  畢業(ye) 於(yu) 新疆醫科大學的熱依沙·西爾紮提從(cong) 2020年開始,在伊犁州友誼醫院和伊犁州臨(lin) 床醫學研究院接受規範化培訓。即將奔赴基層的她說:“我要把在這裏學到的診療方法帶到基層去,守護群眾(zhong) 的身體(ti) 健康。”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取得新成效,醫療服務水平顯著提升、醫療人才隊伍持續壯大、醫療組團效益持續釋放。援疆省市集中優(you) 勢資源支援受援地醫院建設,促進重點科室發展。同時,各醫療援疆團隊不斷推進優(you) 勢醫療資源下沉基層,輻射帶動新疆基層醫院醫療水平整體(ti) 提升。“援疆醫生‘亞(ya) 克西’!”成為(wei) 受援地群眾(zhong) 常說的一句話。

  作為(wei) 對口援疆工作的重要部分,教育人才“組團式”援疆大大提升了受援地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在新疆博州,湖北省協調省內(nei) 8所知名學校、幼兒(er) 園到博州創立分校(園),形成從(cong) 幼兒(er) 園、中小學、中職到高職的全鏈條全周期“組團式”教育援疆格局;在新疆庫爾勒市,河北省統籌協調河北重點中學與(yu) 庫爾勒市二十三中簽訂幫扶協議,選派校長和50名骨幹援疆教師,開展教育托管新模式,推動學校教學質量迅速躍升……

  產(chan) 業(ye) 援疆 強化受援地造血功能

  一個(ge) 個(ge) 項目,激活產(chan) 業(ye) “造血”功能。在伊寧縣紡織產(chan) 業(ye) 園,20平方公裏的規劃麵積上,一座座標準化廠房拔地而起,5000多人在這裏實現就業(ye) ,工廠車間裏紡紗機器轟鳴,各族群眾(zhong) 幹勁十足。

  “南通是國內(nei) 最大的家紡產(chan) 業(ye) 集散地,新疆具有原材料、土地、電力等比較優(you) 勢,國家也出台多項支持紡織產(chan) 業(ye) 發展的扶持政策。基於(yu) 此我們(men) 將南通紡織產(chan) 業(ye) 移植到伊寧縣,在這裏創辦紡織產(chan) 業(ye) 園區。”伊寧縣委常委、伊東(dong) 工業(ye) 園區黨(dang) 工委副書(shu) 記、管委會(hui) 主任,南通援疆工作組副組長張迎春說。

  2019年底,張迎春到疆第一件事便是率領招商隊伍,回到全球三大家紡貿易中心之一的南通:開推介會(hui) ,把伊寧縣紡織產(chan) 業(ye) 園織造園一期廠房招滿。

  健驊紡織是那次招商引進的第一家企業(ye) 。“落戶伊寧的過程,到底選擇南疆還是北疆,我們(men) 舉(ju) 棋不定。”健驊紡織董事長李建華說,“西部地區的園區優(you) 惠多,但做法不一。比如甲乙丙三地自然條件不一,優(you) 惠條款也不盡相同,總感覺不能滿足企業(ye) 。”

  李建華打了退堂鼓——總不能冒出一個(ge) “丁”地,把“甲乙丙”三地的政策疊加給到企業(ye) 吧?

  結果,張迎春還真找到了這個(ge) “丁”地——伊寧。他向縣委常委會(hui) 通報: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優(you) 化營商環境,伊寧原有的政策要堅持,伊寧沒有別人有的,盡可能參照執行。

  最終,健驊紡織2020年底進駐伊寧縣紡織產(chan) 業(ye) 園,訂了兩(liang) 棟廠房,投資576台織機。2021年7月,健驊紡織7號廠房如約全麵運營,288台機器同時開啟,“隆隆”的聲音成為(wei) 產(chan) 業(ye) 富民惠民最動聽的音樂(le) 。

  如今,這座千億(yi) 級紡織產(chan) 業(ye) 園已成為(wei) 兩(liang) 霍兩(liang) 伊一體(ti) 化和支撐霍爾果斯向西開放的重要平台,園區全部建成投產(chan) 後,預期形成350萬(wan) 錠紡紗、2.5萬(wan) 台織機規模,吸納就業(ye) 8萬(wan) 餘(yu) 人,將助力當地經濟發展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

  不僅(jin) 僅(jin) 是南通。各援疆省市紛紛把提升受援地自主發展能力、增強“造血”功能作為(wei) 重點任務,積極支持發展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優(you) 化營商環境、建設產(chan) 業(ye) 園區,使受援地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不斷增強。

  廣東(dong) 省在喀什地區開發建設2000萬(wan) 千瓦光伏發電項目,以發展新能源推動富民興(xing) 疆;吉林省與(yu) 新疆簽署“中國(長白山脈—阿爾泰山脈)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試驗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高位推動冰雪產(chan) 業(ye) 合作;安徽省推動合肥—烏(wu) 魯木齊兩(liang) 地陸港共建和出口班列合作,開行“合肥中歐(寶武)班列”出口白色家電,推動江汽集團年產(chan) 2萬(wan) 輛商用車項目落地和田;江西省支持阿克陶縣江西工業(ye) 園配套設施、建設現代農(nong) 業(ye) 科技園、饢產(chan) 業(ye) 基地和冷鏈物流中心建設,著力提升營商“硬環境”。

  三年來,在對口援疆省市大力支持下,共實施產(chan) 業(ye) 援疆項目1300多個(ge) ,一批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落地投產(chan) ,一批知名企業(ye) 到新疆投資興(xing) 業(ye) ,新疆經濟呈現蓬勃發展的勢頭。

  文化潤疆 春風化雨潤心田

  “我和北京的‘爸爸媽媽’約好了,暑假去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將來還要考到北京讀大學。”援疆幹部離疆在即,新疆和田市北京海澱小學學生蘇比努爾·阿塔吾拉與(yu) 長期幫助她的北京市援疆幹部牛璐瑤許下了約定。

  在新疆和田,北京市深化“我在北京有個(ge) 家”青少年助學幫扶活動,組織北京愛心人士與(yu) 和田地區1000餘(yu) 名少數民族兒(er) 童結對認親(qin) 。通過認親(qin) 結對、融情交流營、定期寄送特色禮物等活動,讓受助學生持續感受到來自首都人民的溫暖和關(guan) 愛。

  近年來,對口援疆極大地改變了天山南北的發展麵貌,各援疆省市通過開展交往交流交融活動,讓各族群眾(zhong) 在你來我往中進一步增進了解、加深感情,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在新疆阿克蘇市依幹其鎮依幹其村,有個(ge) 由浙江杭州市援疆指揮部與(yu) 阿克蘇有關(guan) 部門一同設立的創業(ye) 實踐基地,裏麵展示著杭州千鶴村婦女辛勤耕作的事跡。

  “人家行,我為(wei) 什麽(me) 不行?”布維散木·吐爾洪是3個(ge) 孩子的母親(qin) ,曾經她每天的生活都是圍著孩子家庭轉。受千鶴村婦女精神的鼓舞,她也想走出家庭,闖出一番事業(ye) 。

  兩(liang) 年前,懷揣著創業(ye) 夢想的布維散木·吐爾洪想開一家屬於(yu) 自己的“靚發屋”,在千鶴婦女精神阿克蘇市實踐基地獲得了創業(ye) 一條龍的幫扶服務,從(cong) 寫(xie) 項目書(shu) 、租賃店麵到辦理營業(ye) 執照,全都順利得到解決(jue) 。很快,“花之吻”美發店在大家的幫助下開業(ye) 了,但小店開業(ye) 後又麵臨(lin) 新的問題——門庭冷落,顧客不多。婦聯幹部又給布維散木·吐爾洪想了個(ge) 新招:去深造!

  在杭州市援疆指揮部和杭州、阿克蘇兩(liang) 地婦聯共同推動下,她得到免費赴杭州學習(xi) 美容美發的機會(hui) 。全國勞模、浙江花都美容美發培訓中心創始人羅紅英發動杭州市美容美發行業(ye) 協會(hui) 會(hui) 員單位與(yu) 阿克蘇市“靚發屋”一對一結對幫扶。

  “我從(cong) 杭州學會(hui) 的染發技巧、燙發樣式,顧客可滿意了。我和杭州的老師每個(ge) 月都視頻聊天,她都會(hui) 把新造型教給我。”布維散木·吐爾洪說,小店生意好起來,她帶了3個(ge) 學徒,顧客有時候還得排隊。

  如今,在千鶴婦女精神阿克蘇市實踐基地,走出了很多圓了夢的“布維散木·吐爾洪”。而在新時代,杭州、阿克蘇又將民族團結新元素融入千鶴婦女精神傳(chuan) 承,促成了新的文化交流方式。

  文化潤疆是援疆工作的重要內(nei) 容,是惠民工程、育民工程,更是人心工程。三年來,各援疆省市堅持把增進文化認同、促進交往交流交融作為(we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重要手段,實施文化潤疆和交往交流交融項目1833個(ge) ,新疆與(yu) 援疆省市各族幹部群眾(zhong) 交往交流越來越密切,感情越走越近。

  “對我而言,新疆曾經是詩和遠方的象征,但從(cong) 今天開始,新疆是實現光榮和夢想的起點。我將接過接力棒,跑好每一步,奮力書(shu) 寫(xie) 好對口援疆新答卷。”作為(wei) 第十一批省市援疆骨幹代表,福建省福州市對口支援奇台縣分指揮部指揮長、福建省福州市倉(cang) 山區副區長鍾治民信心滿滿地說。

  同心捧月照天山,砥礪奮進著華章。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新的藍圖已經繪就,麵對援疆工作新形勢新任務,新疆各地與(yu) 援疆省市攜手並肩,同頻共振,共同譜寫(xie) 天山南北更加美好的明天。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