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推進防沙治沙工作(美麗中國)
核心閱讀
《全國防沙治沙規劃(2021—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近日全文發布。《規劃》明確了今後一個(ge) 階段防沙治沙工作的總體(ti) 思路、工作重點和目標任務,有助於(yu) 全麵、科學、係統、持續開展荒漠化治理,高質量推進防沙治沙工作。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防沙治沙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累計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務2033萬(wan) 公頃,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麵積連續4個(ge) 監測期淨減少,重點治理區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曆史性轉變。
到2030年,防沙治沙取得決(jue) 定性進展
《規劃》明確了今後一個(ge) 階段全國防沙治沙的目標任務,即到2025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務1.02億(yi) 畝(mu) ,沙化土地封禁保護麵積3000萬(wan) 畝(mu) ;到2030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務1.86億(yi) 畝(mu) ,沙化土地封禁保護麵積9000萬(wan) 畝(mu) ,全國67%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防沙治沙取得決(jue) 定性進展。
“《規劃》是開展防沙治沙工作、履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的指導性文件,是省級人民政府編製本行政區域防沙治沙規劃的主要依據。《規劃》確定的各省份防沙治沙任務,是開展省級防沙治沙任期目標責任考核和林長製督查考核的重要指標。”國家林草局荒漠化防治司司長孫國吉表示,認真組織實施《規劃》,對於(yu) 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建設美麗(li) 中國、全麵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等具有重要意義(yi) 。
“下一階段,我國防沙治沙工作要按照保護優(you) 先、重點修複、適度利用的總體(ti) 思路,依托全國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以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為(wei) 引領,以築牢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為(wei) 重點,以保護生態和改善民生為(wei) 目標,充分調動各方麵力量,廣泛開展國際合作交流,全力推進防沙治沙高質量發展。”孫國吉說。
因地製宜,實行沙化土地分類保護
在總體(ti) 布局上,《規劃》統籌考慮沙化土地空間分布、治理方向的相似性及地域上相對集中連片等因素,將我國沙化土地劃分為(wei) 幹旱沙漠及綠洲、半幹旱、青藏高原高寒、沿海沿江濕潤等沙化土地類型區、23個(ge) 防治區域。
孫國吉介紹,根據沙化土地分布特點和水資源承載能力等,《規劃》確定7個(ge) 重點建設區域。其中內(nei) 蒙古東(dong) 部及京津冀山地丘陵、庫布其沙漠及毛烏(wu) 素沙地、河西走廊及阿拉善高原等3個(ge) 區域為(wei) 優(you) 先治理區,需要因地製宜、因害設防,加大防沙治沙力度;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及綠洲區、塔克拉瑪幹沙漠及綠洲區、柴達木盆地沙漠及共和盆地、西藏“兩(liang) 江四河”河穀等4個(ge) 區域為(wei) 優(you) 先預防區,以保護好沙化土地為(wei) 主,治理為(wei) 輔。
《規劃》明確堅持預防為(wei) 主、保護優(you) 先,實行沙化土地分類保護,全麵落實各項保護製度,充分發揮生態係統自然修複功能,促進植被休養(yang) 生息,從(cong) 源頭上有效控製土地沙化。強調對於(yu) 人為(wei) 活動不頻繁的原生沙漠、戈壁等自然遺跡,堅持宜沙則沙,強化保護措施,不要人為(wei) 幹預。對於(yu) 人為(wei) 活動較為(wei) 頻繁但不具備治理條件的,以及因保護生態的需要不宜開發利用的連片沙化土地,有計劃地劃定為(wei) 封禁保護區,實行封禁保護。將生態功能重要、生態係統脆弱、自然生態保護空缺的區域納入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
《規劃》強調要牢固樹立係統觀念,以沙漠邊緣及綠洲、沙地、流域、山係等為(wei) 防治單元,加強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協調和管理。對於(yu) 規劃重點治理的沙化土地,依靠科技進步,堅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製宜采取工程、生物措施相結合,喬(qiao) 灌草相結合,選用耐幹旱、耐瘠薄、抗風沙的樹種和草種,以雨養(yang) 、節水為(wei) 導向,科學配置林草植被類型和密度,營造防風固沙林網、林帶,及防風固沙沙漠鎖邊林草帶等。確定了包括封山(沙)育林育草、飛播固沙造林種草、工程固沙、沙化草原治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沙化耕地治理和配套設施建設等4大類11項沙化土地綜合治理措施。
《規劃》提出,適度發展綠色生態沙產(chan) 業(ye) 。“堅持治沙致富、增綠增收相結合,在保護好生態且水資源條件允許的基礎上,利用光、熱、土等資源,適度有序地發展節水、低碳、環保型特色沙產(chan) 業(ye) ,促進農(nong) 牧民增收,助力脫貧成果鞏固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孫國吉表示,此外,重點在八大沙漠、四大沙地開展沙漠自然公園建設,在保護好生態的基礎上,適度發展生態旅遊,滿足人們(men) 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促進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高公眾(zhong) 防沙治沙和生態保護意識。
多措並舉(ju) ,保障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防沙治沙作為(wei)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反複性和不確定性等特點,防沙治沙麵臨(lin) 形勢依然十分嚴(yan) 峻。”國家林草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為(wei) 保障防沙治沙目標任務如期完成,《規劃》提出以下幾項保障措施。
在組織保障方麵,強化黨(dang) 對防沙治沙工作的全麵領導,落實防沙治沙工作政府負責製,沙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防沙治沙負總責。國務院林草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全國防沙治沙工作,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利、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等行政主管部門和氣象主管機構,按照職能分工,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推進防沙治沙工作。
在落實防沙治沙目標責任方麵,按照防沙治沙法、《國務院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工作的決(jue) 定》等有關(guan) 規定,依據《規劃》確定的各省份防沙治沙任務,與(yu) 防治任務重的12省份人民政府和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簽訂《“十四五”防沙治沙目標責任書(shu) 》。組織開展省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考核和林長製督查考核,重點考核沙化土地治理任務完成情況。
在保障防沙治沙資金方麵,按照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原則,分別列入中央和地方預算,突出重點,加強資金保障。重點依托“雙重”工程項目、“三北”工程,以及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沙化土地封禁保護補償(chang) 等項目,切實做好防沙治沙任務落地上圖工作。同時,通過政策扶持,引導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防沙治沙。
在科技示範引領方麵,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加強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研究,開展防沙治沙科技創新。健全防沙治沙標準體(ti) 係,加強技術培訓,完善技術推廣和服務體(ti) 係。創建一批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積極探索技術模式、政策機製和產(chan) 業(ye) 發展等,示範引領區域防沙治沙工作高質量發展。
孫國吉表示,將緊緊圍繞《規劃》確定的總體(ti) 思路和建設重點,堅持以改善生態和改善民生為(wei) 目標,認真做好防沙治沙和石漠化綜合治理的組織、協調、指導工作,強化任務落實,強化政策支持,強化法治保障,強化激勵約束,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統籌推進《規劃》實施,為(wei) 建設美麗(li) 中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13日 1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