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激活“藍色引擎” 江蘇將主攻十大海洋產業鏈

發布時間:2023-09-14 14:51:00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人民網南京9月13日電 (記者馬曉波)13日,記者從(cong) 江蘇省政府發布會(hui) 上獲悉,日前,《江蘇省海洋產(chan) 業(ye) 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發布,該省提出將聚焦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ye) 、海洋船舶工業(ye) 等十大關(guan) 鍵產(chan) 業(ye) ,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和新技術應用,加強應用場景拓展。爭(zheng) 取到2025年,海洋產(chan) 業(ye) 增加值突破4200億(yi) 元;到2030年,突破6800億(yi) 元,在2022年基礎上翻一番。

  江蘇位於(yu) 我國東(dong) 部沿海中心地帶,海域麵積3.75萬(wan) 平方公裏,海岸線954公裏,沿海灘塗約占全國1/4。2022年該省實現海洋生產(chan) 總值9046.2億(yi) 元,同比增長7.4%,快於(yu) 全國5.5個(ge) 百分點。但在全國11個(ge) 沿海省(區、市)中,江蘇省海洋生產(chan) 總值僅(jin) 排在第6位。

  如何充分激活“藍色引擎”?江蘇省發改委副主任林康介紹,《行動方案》明確將聚焦關(guan) 鍵產(chan) 業(ye) ,重點突破。對於(yu)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ye) 、海洋船舶工業(ye) 等既有海洋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通過加快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加強自主配套水平,推動產(chan) 業(ye) 鏈向價(jia) 值鏈高端攀升,提高產(chan) 業(ye) 附加值和競爭(zheng) 力;具有一定基礎但發展不夠充分的產(chan) 業(ye) ,比如海洋旅遊業(ye) 、海洋漁業(ye) 等,盡快強鏈補鏈延鏈,豐(feng) 富門類,創新業(ye) 態,做大產(chan) 業(ye) 規模;尚處於(yu) 起步階段的海洋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比如海洋藥物和生物製品、海洋技術服務業(ye) 、海洋信息服務業(ye) 等,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和新技術的應用,加強應用場景拓展,推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迅速突破。

  為(wei) 充分發揮政策的引領支撐作用,江蘇還出台了涵蓋財政、金融、要素、人才等支持政策。在存量方麵,多個(ge) 部門優(you) 化調整現有專(zhuan) 項資金支持方向,加大力度支持海洋產(chan) 業(ye) 創新平台、海洋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引進以及海洋漁業(ye) 、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旅遊業(ye) 等產(chan) 業(ye) 發展。在增量方麵,省級新增安排預算資金,重點支持海洋產(chan) 業(ye) 龍頭企業(ye) 引進、涉海園區打造、海洋交通運輸樞紐建設,設立總規模100億(yi) 元的江蘇省海洋經濟投資基金,以市場化方式支持海洋產(chan) 業(ye) 發展。

  “江蘇將進一步加大海洋領域科技創新平台的支持力度,對國家級和省級研發平台載體(ti) 給予1000萬(wan) 元至5000萬(wan) 元不等的建設或運行經費支持,對海洋領域新型研發機構予以重點獎補支持。”江蘇省科技廳副廳長趙建國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wei) 江蘇“1+3”重點功能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連雲(yun) 港、鹽城、南通沿海三市的海洋生產(chan) 總值占全省比重超過一半。發布會(hui) 上,三地相關(guan) 負責人也介紹了各自發力海洋產(chan) 業(ye) 的具體(ti) 舉(ju) 措以及發展路徑。

  南通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曉斌介紹,船舶海工產(chan) 業(ye) 是該市主導產(chan) 業(ye) ,其船舶、海工產(chan) 業(ye) 規模分別占全國1/10、1/4。下一步,該市將持續推動產(chan) 業(ye) 加快向大型海工裝備、特種船舶、豪華郵輪等高端領域攀升,攻堅關(guan) 鍵技術、打造標誌產(chan) 品、形成核心配套能力,深入開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生態體(ti) 係試點,打造地標性、世界級船舶海工先進製造業(ye) 集群。

  鹽城是國際濕地城市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行動方案》提出,將鹽城打造成彰顯國際濕地特色的現代海洋城市。鹽城市副市長黃希別克·努爾旦表示,該市將持續拉長新能源產(chan) 業(ye) 鏈條,培育海上風電運維產(chan) 業(ye) 鏈,推進海上綠電資源開發,加快新型儲(chu) 能電站布局,力爭(zheng) 到2025年,新能源產(chan) 業(ye) 規模突破2000億(yi) 元,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2000萬(wan) 千瓦。

  連雲(yun) 港市副市長張家炯介紹,目前,海洋交通運輸業(ye) 占當地海洋經濟的“半壁江山”,力爭(zheng) 到2025年,建成20萬(wan) 噸級集裝箱泊位,港口吞吐量達到3.5億(yi) 噸,集裝箱量達到1000萬(wan) 標箱。同時打造“海河江、公鐵水”多式聯運品牌,搭建對接長三角區域向海經濟開放平台;依托自貿試驗區和中歐班列,積極推動新亞(ya) 歐陸海聯運通道沿線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發展、協同開放。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