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經濟”火了黃家坡
農(nong) 家風光、自然野趣、美食好友、人間煙火……秋日的渾源縣沙圪坨鎮黃家坡村露營基地熱鬧非凡,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用時尚現代的露營方式感受新農(nong) 村的“詩和遠方”。
沿著國道239線駛至黃家坡村,300畝(mu) 金黃色的向日葵花海令人眼前一亮,白色的帳篷環繞四周,火紅的花朵點綴其間。遊客們(men) 三五成群,拍照打卡、親(qin) 近自然,享受著慢節奏的生活。
夜幕低垂,伴著塞上的涼風,一片綠地、一頂帳篷、一桌美食,三五好友圍爐夜話,談天說地。營地內(nei) ,條帶的燈光交相輝映、影影綽綽,草坪上慢慢升騰的煙火氣,帳篷中透出的星點暖光,讓現場氛圍感拉滿。香嫩的烤串、爽口的飲品、富有當地特色的渾源涼粉,讓人大快朵頤。遊客的談笑聲、歡快的歌聲,匯成初秋夜晚最美的樂(le) 曲。“現在天氣和溫度剛剛好,家門口就有好風景,全家人在這裏玩得特別放鬆,很愜意。”從(cong) 大同市專(zhuan) 程趕來的孫先生笑著說。
乘著農(nong) 文旅興(xing) 起的東(dong) 風,黃家坡村開始了嬗變之旅。3個(ge) 月前,這片時尚靚麗(li) 的露營地還是村民用來堆放雜物垃圾的爛河灘,既影響村容村貌,也汙染環境。“沉浸式‘微露營’的興(xing) 起,為(wei) 我們(men) 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提供了新思路。”黃家坡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磊表示,新建的露營基地占地麵積10畝(mu) ,“露營+音樂(le) ”“露營+餐飲”等休閑產(chan) 品不僅(jin) 能豐(feng) 富遊客體(ti) 驗,還能持續帶動周邊村民創收,推動生態價(jia) 值高效轉化,曾經的爛河灘變成了當地熱門的戶外聚集地和網絡熱門地點。
露營地的建設不僅(jin) 提升了黃家坡村的“顏值”,更帶動了周邊村民就業(ye) 和自主致富的積極性。園區8月初正式運營後,僅(jin) 20天時間,單露營項目帶來的收益已達1.3萬(wan) 元。“日常每戶種植油葵可獲純利1000元,還有300元的補貼。現在,村民可以在營區賣自家的農(nong) 產(chan) 品,村裏還為(wei) 脫貧戶設置了每人每月500元和300元的衛生和值勤類公益崗補貼,村民增收渠道更加多元化。”張磊說道。營地周圍,涼粉、糕麵等村民自種自製的農(nong) 產(chan) 品很暢銷,現年59歲的村民李秀玲一邊招呼顧客一邊開心地說:“生意好的時候,每天能賣出80碗到100碗涼粉,日收入能增加300元至400元,這比出去打工強多了,幹活都有勁了。”
“最可喜的變化是我們(men) 村民精氣神被調動起來,人們(men) 主動參與(yu) 營區建設,利用露營地帶來的客流量自發地‘帶貨’,將露營所帶來的‘流量經濟’轉化為(wei) ‘留量經濟’。”沙圪坨鎮鎮長李軍(jun) 士欣慰地說道,“今天的黃家坡村迸出了一個(ge) ‘火星子’,沙圪坨鎮有20個(ge) 村要迸出更多的‘火星子’,那樣老百姓的生活會(hui) 更美。”李軍(jun) 士表示,下一步,沙圪坨鎮將深入挖掘轄區內(nei) 各個(ge) 村的資源稟賦,因地製宜發展農(nong) 業(ye) 觀光旅遊,進一步促進農(nong) 民增收致富。(李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