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巫溪城市建設從無序生長到規劃引領
9月12日,秋高氣爽。車行奉巫高速,橋隧相連,讓人宛若在時光隧道中穿行。駛出奉巫高速鳳凰隧道,眼前豁然開朗。
藍天白雲(yun) 下、綠水青山間坐落著一座小城——這裏是建成區麵積僅(jin) 9.95平方千米的巫溪縣城,它是一座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森林之城,是一座清淨素雅的寧靜之城,也是一座富有生機的靈動之城。
“再窮,也要把臉洗幹淨”
在巫溪城市規劃展廳,有一個(ge) 章節名為(wei) “遺憾·反思”,展現著城市規劃與(yu) 建設中的敗筆,提醒著人們(men) 要以規劃為(wei) 引領,將大山深處的小城營造成一座“美得自然、建得從(cong) 容、過得幸福”的特色生態宜居小城。
時間回到20多年前,有著1800多年曆史的巫溪老城,人口不斷增加,道路擁擠堵塞。
“大寧河防洪設施長久失修,每逢雨季來臨(lin) ,洪水泛濫,沿線居民和商戶苦不堪言。”在巫溪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楊風華的記憶裏,居民對大寧河、柏楊河沿岸環境意見較大。
改造老城,建設新城,拓展城市生存空間迫在眉睫。可地處渝東(dong) 邊陲,界連鄂西陝南的巫溪,交通不便、配套落後、經濟發展滯後,建設新城,錢從(cong) 何而來?
2002年,巫溪縣向市水利局爭(zheng) 取到一筆柏楊河河堤整治專(zhuan) 項資金,修建了柏楊河濱河南路、濱河北路。巫溪新城趙家壩片區的建設也由此艱難起步。然而,此後幾年,趙家壩卻一直處於(yu) 無序生長狀態。
“完全沒有規劃,想建什麽(me) 就建什麽(me) ,風格、色彩雜亂(luan) 無章……”楊風華記得,當時一位市領導到巫溪調研後留下一句話:再窮,也要把臉洗幹淨!
這句話,讓時任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痛定思痛,暫停所有項目的規劃方案審批,對7個(ge) 在建項目開展設計方案提升……
巫溪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李勇介紹,在市規劃設計院幫助下,巫溪圍繞這些問題,展開城市建設總體(ti) 規劃設計,同時編製城市色彩規劃,對兩(liang) 河四岸等重點區域的建築色彩、外牆材質和建築高度等風貌進行設計。
一次次會(hui) 議、一次次反思、一次次方案推倒重來……規劃引領,取代了城市的無序生長。
“用規劃引領城市成長”
一張手繪設計圖,讓巫溪想到了借智借力做好城市規劃。
2009年,一位國際規劃設計專(zhuan) 家受某公司之邀來到巫溪,依據巫溪的山形地貌、河流走向等,手繪了一張巫溪城市形態的設計圖。
凝視著這張手繪設計圖,當時巫溪縣委主要領導作出一個(ge) 重要決(jue) 定:在城市建設上,要讓設計理念成為(wei) 施政理念,用規劃引領城市成長。
於(yu) 是,巫溪與(yu) 市規劃設計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邀請優(you) 秀的規劃設計師和建築師組成專(zhuan) 家團隊為(wei) 巫溪提供規劃谘詢、技術指導、決(jue) 策參考等服務,使專(zhuan) 家團隊成為(wei) 巫溪城市規劃的“智囊團”。
巫溪還實行特約規劃師製度,邀請國內(nei) 外知名規劃設計專(zhuan) 家學者到當地調研指導城市規劃工作,並在柏楊河畔啟動了馬鎮壩片區的新城建設。
“起初,柏楊河馬鎮壩段河堤規劃延續了趙家壩段的直立河堤樣式,阻隔了人與(yu) 水的親(qin) 近關(guan) 係。”李勇介紹,反複思索之後,巫溪重新規劃設計了柏楊河公園,“那段時間,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時常白天跑工地,晚上開會(hui) 研究到深夜。”
隨後幾年,巫溪通過互聯網向全國公開征集馬鎮壩片區南北中軸線的詳細城市設計方案;啟動老城改造時,通過英國植物學家威爾遜在1910年拍攝的一張老照片複建了大寧古城的北城門和北城樓;在網上向全國征集體(ti) 育場、北井中庭住宅小區的設計方案……
“我們(men) 以山川、河流、森林、田園等要素為(wei) 基底,協調空間邊界、挖掘特色稟賦,努力展現山河壯美、城市多彩、田園秀逸。”李勇介紹,巫溪還通過企業(ye) 融資、吸納民間資本等解決(jue) 資金問題,僅(jin) 2011年就帶動城市建設投資7億(yi) 元,拉動社會(hui) 投資12億(yi) 元。
“讓生活成為(wei) 風景,風景成為(wei) 生活”
如今,巫溪縣城市規劃展示廳,免費向公眾(zhong) 開放。許多巫溪群眾(zhong) 閑暇時喜歡到這裏溜達,在圖片、視頻、文字中尋覓縣城的點滴變化。
“2009年,我第一次走進這個(ge) 展廳,好多街坊鄰居也來了,看到擺了一圈圖紙,說是縣裏讓我們(men) 一起評選城市規劃方案。”活了半輩子的張光印看不懂規劃圖,這時有人走過來為(wei) 他詳細講解,“後頭我才曉得,那是縣長。”
張光印參與(yu) 討論評選的,正是當年巫溪通過互聯網向全國公開征集的馬鎮壩片區設計方案。
“當時收到很多設計方案,通過行政評審、專(zhuan) 家審議,最後有4家設計單位的方案入圍。”李勇介紹,縣裏把4套方案打印出來擺成一圈,邀請群眾(zhong) 一起參與(yu) 討論評選,確定了最終方案。
71歲的馬鎮壩居民李萬(wan) 桂記得,當年縣領導多次登門拜訪,給他講“建新城,要拆遷房子”的道理,可他就是不同意搬遷。直到他被一位縣領導牽著走進城市規劃展廳,才慢慢轉變了觀念,“領導指著城市模型,一處一處給我說城市要建成什麽(me) 樣子,還說要讓我們(men) 的生活成為(wei) 風景,風景成為(wei) 生活……”如今,住在柏楊河公園旁的李萬(wan) 桂,夜裏枕著潺潺流水聲入睡,清晨在鳥鳴蟲叫聲中醒來,生活真的成了風景,風景也成了生活。
“喚醒老城、激活新城、建設水城”
秋日午後,綠樹成蔭的柏楊河公園裏,許多群眾(zhong) 在樹蔭下乘涼。人們(men) 並不知道,公園裏那一棵棵樹葉形似馬褂或鵝掌的高大喬(qiao) 木,名為(wei) 鵝掌楸。
野生鵝掌楸是國家二級重點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生長於(yu) 陰條嶺大山深處,曾經難得一見。可在今天的柏楊河公園,鵝掌楸已蔚然成林。
“我們(men) 在城市規劃中注重構建‘多園相連、連園成林’的城市‘森林綠肺’。”李勇介紹,在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的指導下,巫溪順應大山大水生態基底,以低成本打造高品質的特色宜居縣城。
“我們(men) 正按照‘喚醒老城、激活新城、建設水城’的思路,把好山好水好風光和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規劃建設,實現自然空間、曆史文化和現代建築的整體(ti) 提升。”李勇介紹,喚醒老城,就是統籌做好曆史文化、生態環境保護和旅遊開發,規劃實施好漫灘路整治、烤魚城建設、大寧古城更新提升等項目;激活新城,就是統籌實施好運動公園、巫鹹文化公園、大寧河上遊環境綜合整治提升等項目建設,優(you) 化城市交通係統,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強化城市治理,提升城市品質;建設水城,則是堅持“鏈水、織綠、築景、營城”理念,打造鳳凰水城示範區等。
如今,巫溪正堅持“政府組織、專(zhuan) 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zhong) 參與(yu) 、科學決(jue) 策”的原則,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準設計、高標準執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努力建設全國知名、令人向往的宜居之地。
本報首席記者 陳維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