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中國戲曲文化周落幕 近200場活動吸引遊客近10萬人次
人民網北京10月5日電 (記者鮑聰穎)10月4日,隨著“國風超有戲”國風戲曲音樂(le) 會(hui) 的結束,第七屆中國戲曲文化周為(wei) 期七天的主場活動在北京園博園落幕。
9月28日至10月4日,20個(ge) 省區市近50個(ge) 優(you) 秀院團院校,圍繞梨園精品、梨園薈萃、梨園嘉年華三大板塊,聯袂奉上120餘(yu) 場演出、百餘(yu) 場次講座導賞對談、近200場次互動活動,現場吸引來自全國的遊客近10萬(wan) 人次,觀眾(zhong) 年齡構成更加年輕化。
觀眾(zhong) 近距離聆聽戲曲“大師課”
陣容強大、星光璀璨是本屆戲曲文化周的一大看點。本屆戲曲文化周匯集了20個(ge) 省市近50個(ge) 優(you) 秀院團。尚長榮、李玉芙、楊少春、嶽美緹、穀文月等戲曲名家或在現場或以視頻形式亮相,讓觀眾(zhong) 近距離聆聽戲曲“大師課”。
本屆戲曲文化周演出的劇目風格多樣,異彩紛呈,尤其是一些地方園結合地方文化,演出了很多充滿地域傳(chuan) 統文化特色和鮮明的藝術個(ge) 性的劇目,令觀眾(zhong) 大呼過癮。
憶江南園,黃梅戲等江南地區廣為(wei) 流傳(chuan) 的戲曲劇種紛紛登場,讓人在亭台樓閣中感受江南戲曲之美。閩園裏,每天都以不同英雄人物為(wei) 主線講述三國故事,京劇《空城計》《斬馬謖》《轅門射戟》《白門樓》讓觀眾(zhong) 沐浴在厚重的三國文化中。晉中園裏,山西省晉劇院的《吃盒子》《戲叔》《渭水河》《擋馬》等劇目充滿民間藝術韻調,體(ti) 現了山西戲曲文化的精髓。嶺南園裏,四川省川劇院帶來的《變臉·吐火》《滾燈》等節目驚豔展示川劇絕活,觀眾(zhong) 時而捧腹大笑,時而如醉如癡。
除了演出之外,本屆戲曲周還精心組織了學術活動,包括以“傳(chuan) 承戲曲文化加強創新轉化”“戲曲文化的國際化傳(chuan) 播”和“中國戲曲中的美學追求”為(wei) 主題的學術論壇及青年論文征集活動。廣東(dong) 省海豐(feng) 縣西秦戲藝術傳(chuan) 承中心青年演員陳嘉明以學習(xi) 的心態去看演出,收獲頗豐(feng) :“能參加這屆戲曲文化周,對我們(men) 西秦戲來說是一個(ge) 很難得的學習(xi) 機會(hui) ,與(yu) 很多國家院團、地方院團一起演出,讓我有所提升,汲取了不少有益的經驗。”陳嘉明認為(wei) ,本屆戲曲文化周為(wei) 地方劇種、稀有劇種提供了一個(ge) 很好的傳(chuan) 播平台,讓更多人得以了解西秦戲。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全國政協京昆室副主任譚孝曾至今已經參加了六屆戲曲文化周。“從(cong) 九月底到十月初這個(ge) 期間,觀眾(zhong) 一進入園博園,就可以隨處看戲、賞戲,無論是京劇、昆曲、梆子還是其他劇種,能欣賞到各劇種的優(you) 秀劇目。可以說,本屆戲曲文化周給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提供了很好的一個(ge) 平台,為(wei) 普及京劇、弘揚傳(chuan) 統文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譚孝曾說。
資深票友和戲曲“小白”圓夢舞台
本屆戲曲文化周堅持專(zhuan) 業(ye) 性和群眾(zhong) 性相結合,進一步發揮戲曲文化品牌服務大眾(zhong) 的特點,通過多種活動形式讓資深票友和戲曲“小白”圓夢舞台,各得其樂(le) 。
“太熱情了!”在北京園博園的劇場舞台上,端莊俊秀的舞台形象、行雲(yun) 流水的戲曲程式、流光溢彩的舞台呈現,吸引了觀眾(zhong) 遊客爭(zheng) 相打卡。來自票社、兒(er) 童社團的青年才俊與(yu) 小小少年各展才華,拿出了看家本領,為(wei) 大小觀眾(zhong) 奉上了諸多精彩好戲。舞台上,他們(men) 展示技藝,弘揚國粹。舞台下,他們(men) 相互交流各行、流派唱腔,傳(chuan) 承並傳(chuan) 播戲曲藝術。
北京郵電大學在讀研究生韓婷初中的時候就喜歡唱黃梅戲,但一直沒有跟專(zhuan) 業(ye) 老師進行係統學習(xi) 過,當看到本屆戲曲文化周將舉(ju) 行豐(feng) 富多彩演出的消息後,就興(xing) 衝(chong) 衝(chong) 來到憶江南園,穿上戲服登台跟老師體(ti) 驗一下《女駙馬》選段。“很開心在園博園的舞台得到了跟專(zhuan) 業(ye) 老師學習(xi) 的機會(hui) ,這也算是圓了我的一個(ge) 夢想。”韓婷說,“戲曲藝術需要我們(men) 年輕人發揚。以後,我希望好好學唱腔、聲調,練好基本功,能夠順暢的把身段做好,唱腔唱好。”
中國戲曲票友大賽一直是票友的盛會(hui) 。本屆戲曲文化周戲曲票友大賽,首次實現“零門檻”開放,參賽選手不限地區、不限國籍、不限劇種、不限行當,均可報名,受到了廣大票友尤其是青少年票友的熱烈歡迎。據統計,本次活動中,少兒(er) 選手占選手總數的46%,涉及20個(ge) 劇種。本次票友大賽設置京劇、評劇等劇種,分為(wei) 成人組、少兒(er) 組等組別,吸引了不同年齡段的票友參加。參與(yu) 者熱情高漲,經過激烈角逐,胡鬆、賀爍嘉、韓香、楊淑雨、李政芳、崔宇萱共6位票友獲得金獎。同時,獲獎選手代表與(yu) 學生戲曲社團、網絡戲曲達人等在陽光劇場也呈現了多場精彩節目。
“本屆戲曲文化周有一種沉浸式、參與(yu) 感和融入感,使得整個(ge) 園博園變成一個(ge) 戲曲的世界。”國家京劇院一級編劇、中國梅蘭(lan) 芳文化藝術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池浚說,無論是各個(ge) 院團的展演、路演、教學,還是互動遊園活動,都讓老百姓感覺戲曲就在身邊,不再遙遠、專(zhuan) 業(ye) 和高不可攀。“不論男女老少、戲迷還是票友,都能夠在這裏打開戲曲的圍牆,找到自己感興(xing) 趣的點。”
跨界融合推動戲曲“破圈”傳(chuan) 播
新時代,戲曲藝術如何借力技術與(yu) 其他藝術優(you) 勢合力實現戲曲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cong) “+戲曲”到“戲曲+”合力推動“破圈”傳(chuan) 播,本屆戲曲文化周展現了一些新想法、新形式、新表達。
為(wei) 了將優(you) 秀傳(chuan) 統戲曲送到更多地方,本屆戲曲文化周聯動山東(dong) 郯城、福建廈門等戲曲資源豐(feng) 富的城市設置分會(hui) 場,多點聯動。同時,充分發揮線上演播便捷化的優(you) 勢,在“戲曲中國”等平台對16場精彩的線下演出進行網絡直播,還展播了豫劇《蘇武牧羊》、越劇《紅樓夢》等14台優(you) 秀劇目,讓觀眾(zhong) 透過小屏幕最大化地欣賞到舞台細節,感受梨園文化。
作為(wei) 一大特色和亮點,本屆戲曲文化周推出了很多符合年輕人口味的戲曲跨界融合活動。台灣園、5號門廣場、北京園門前廣場驚喜上演“戲曲快閃”,從(cong) 《戰馬超》中的“快槍”、《虹橋贈珠》中的“出手槍”到《國粹芳華》中的“彩唱”“舞綢”“武打蕩子”等戲曲絕技絕活一一亮相。知名歌手、戲曲名家、網絡達人聯手獻上的國風現場音樂(le) 會(hui) ,將國潮體(ti) 驗與(yu) 戲曲藝術完美融合,讓觀眾(zhong) 感受到別樣浪漫。《天下第一角》沉浸式遊園活動,通過“沉浸體(ti) 驗+劇情推理+戲曲演繹”的娛樂(le) 項目,讓傳(chuan) 統戲曲藝術走近年輕人。
據了解,本屆戲曲文化周主場活動結束後,還將在北京園博園、市內(nei) 外專(zhuan) 業(ye) 劇場以及學校、街鎮等地,組織開展不同劇種的戲曲演出、曲藝專(zhuan) 場、傳(chuan) 統樂(le) 器培訓、戲曲進社區、戲曲進學校等一係列豐(feng) 富多彩的常態化活動。未來,中國戲曲文化周還將繼續擴大劇種覆蓋麵,力爭(zheng) 用三到五年時間實現348個(ge) 劇種全覆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