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海澱金腰帶”鑲玉佩 清河濱水綠廊“清河之洲”正式開放
人民網北京10月2日電 (記者董兆瑞)位於(yu) 海澱區中部的清河,有著“海澱金腰帶”的美譽。10月1日,清河濱水綠廊——“清河之洲”正式向市民開放。“雲(yun) 舟芳樹”“水木長歌”“聽溪綠穀”······走進“清河之洲”,步移景異,綠意盎然,18處景觀各具特色,仿佛為(wei) 這條“金腰帶”鑲嵌了玉佩。
記者了解到,清河在海澱區內(nei) 長度為(wei) 11.6公裏,近年來,海澱區提出以河道提升帶動城市更新,規劃了清河兩(liang) 岸綜合整治提升7個(ge) 節點,製定了“清河七龍珠計劃”。“清河之洲”是該行動計劃的先行示範區,西起樹村閘,東(dong) 至體(ti) 大西橋,河道長1.17公裏,南起清河南岸五環路,北至規劃清河北側(ce) 路,縱深260米,總生態景觀提升改造麵積約25.73公頃。
據介紹,“清河之洲”在設計上打破了場地界限,破除園林與(yu) 水務的邊界,將原有硬質渠化的河道岸線進行生態化改造,形成蜿蜒自然的生態岸線,讓藍綠空間相互融合。同時,深挖清河及圓明園曆史遺存,借景西山,傳(chuan) 承三山五園文脈,形成集防洪、休閑、文化於(yu) 一體(ti) 的城市濱水空間。
“清河之洲”濱水綠廊設有“樹村閘影”“雲(yun) 舟芳樹”“月軒芳菲”“水木長歌”等18處景觀。在“西山暢遠”,可東(dong) 觀清河,南望圓明園,西眺頤和園與(yu) 西山,山、水、園共同構成山水畫卷,市民在這裏可以盡情體(ti) 驗三山五園文化,享受休閑親(qin) 水時光。
記者獲悉,接下來,海澱區將繼續推進“清河七龍珠計劃”,不斷探索以河道治理引領城市更新的全新模式。目前“清河之源”“清河之澳”等節點也在穩步推進過程中。
新聞鏈接:
海澱區崔家窯濕地公園10月1日起開園迎客
崔家窯濕地公園位於(yu) 海澱區西北旺鎮宏豐(feng) 渠東(dong) 路旁,占地14.72萬(wan) 平米,是“水清岸綠”重要節點工程,以“林水結合”為(wei) 目的,以“觀農(nong) 桑、品文脈”為(wei) 主題,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充分利用水源、涵養(yang) 水源、留存水源、觀賞水源,達到城市的水循環係統性利用,實現自然積存、滲透和淨化水資源的效果。
據介紹,公園內(nei) 保留了原始樹林,最大限度呈現生態原始狀態,同時進行了部分綠化提升,栽植水生植物、各類喬(qiao) 木和灌木達89種,建有水係景觀2萬(wan) 餘(yu) 平米,朗庭休閑區域2萬(wan) 餘(yu) 平米,綠化景觀10萬(wan) 餘(yu) 平米,配備景觀棧道、觀水平台、兒(er) 童遊玩沙坑等。公園的開放將為(wei) 周邊居民和遊客提供濱水休閑遊憩好去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