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今年已建成61個標準化街道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
“這兩(liang) 天忙著為(wei) 老人準備文藝演出和公益體(ti) 檢,過節了,中心裏也得有節日氛圍。”中秋國慶前夕,漣水縣漣城街道綜合性養(yang) 老服務中心主任王達峰告訴記者,按照省級標準提升改造的養(yang) 老服務中心,軟硬件均得到更新,為(wei) 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康複、健身娛樂(le) 、心理疏導等全方位專(zhuan) 業(ye) 化養(yang) 老服務。
改造提升100個(ge) 標準化街道綜合性養(yang) 老服務中心,被列入今年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截至8月底全省各地已建成61個(ge) 。老年人對這項養(yang) 老民生實事感受如何?其運營中還有哪些環節有待提升?
【一線探訪】
鏈接資源,一個(ge) 中心一個(ge) “家”
9月20日上午9點,走進南京市雨花台區賽虹橋街道養(yang) 老綜合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一幅眾(zhong) 人怡然自得的場景:有人在書(shu) 法區揮毫潑墨,有人在隔音“歡樂(le) 唱吧”區開嗓練聲,有人在舞蹈區排練中秋文藝節目……老人們(men) 精神矍鑠、笑意盈盈。“從(cong) 家走10分鍾就到養(yang) 老中心了,和老朋友們(men) 聚在一起,和在家一樣自在,又比在家有意思!”68歲的賽虹橋街道居民楊英蘭(lan) ,對這個(ge) “家門口”新建的養(yang) 老中心讚不絕口。她和老伴上午在中心休閑娛樂(le) ,中午就在這裏的食堂吃飯。
雨花台區民政局副局長徐林駿介紹,該中心建築麵積達1100多平方米,以街道1萬(wan) 多名老年人為(wei) 服務對象,配置18張日間照料床位,並為(wei) 社區居家養(yang) 老老人提供9類29項專(zhuan) 業(ye) 服務,延伸家政服務、康複輔具租售、適老化改造等,提供高質量養(yang) 老服務。記者看到,該中心還與(yu) 8個(ge) 社區形成“互動鏈接”,統籌調度街道養(yang) 老服務資源,精準對接養(yang) 老服務供需。
醫療保障是老年人普遍關(guan) 注的重點。賽虹橋街道民生保障部部長羅思靜告訴記者,通過對接引入醫療資源,街道養(yang) 老綜合服務中心提供專(zhuan) 業(ye) 性幹預方法,服務轄區內(nei) 有認知障礙的老人,建立“機構+社區+家庭”三級管理體(ti) 係,以便更好地照護這些老人。
采訪現場,記者被一塊智慧大屏吸引。屏上有街道老人血壓心率監測、燃氣火災報警監測、緊急呼叫等實時數據。“小屏幕發揮大作用,一旦老人家中有突發情況,我們(men) 常常比老人的子女更快知道。”賽虹橋街道養(yang) 老綜合服務中心運營負責人周芳芳現場演示,大屏的一頭,連著街道60歲以上老人基礎信息、為(wei) 80歲以上老人提供上門服務的誌願者信息、空巢獨居老人重點群體(ti) 信息等;智慧養(yang) 老平台與(yu) 適老化改造設備連接,遇到突發情況,報警器即刻傳(chuan) 消息給養(yang) 老中心,屏幕上隨即出現老人家中實時畫麵;中心值班人員點開相應文件夾,就可迅速了解老人基本信息、通知老人子女,遠程指導急救、聯係120救護車和附近社工。
【部門作為(wei) 】
從(cong) “有”到“優(you) ”,織密服務供給網絡
截至2022年底,江蘇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974萬(wan) 人,占總人口23.18%,老齡化率位居全國前列。
匹配日益增長的養(yang) 老需求,我省養(yang) 老服務配套設施持續增加。省民政廳養(yang) 老服務處處長林莉介紹,各地民政部門優(you) 先將困難老人納入民生實事保障範圍,針對兜底保障、特殊困難、失能失智和一般老年群體(ti) ,分層分類提供精準化服務。例如,向重度殘疾等特殊老人發放生活補貼,且逐步實現從(cong) “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麵向一般老人,提供增設休憩娛樂(le) 場所等基礎服務。
省民政廳、省財政廳加大支持力度,年度安排省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補助專(zhuan) 項資金9.4億(yi) 元,明確各地可從(cong) 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社會(hui) 福利事業(ye) 專(zhuan) 項資金(老年人福利類)、省社會(hui) 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補助專(zhuan) 項資金、本級養(yang) 老服務事業(ye) 經費、地方彩票公益金留存部分,統籌安排民生實事項目資金。
記者從(cong) 省民政廳了解到,截至8月底,全省有124個(ge) 街道綜合性養(yang) 老服務中心開工改造,61個(ge) 完成改造,其中54個(ge) 投入運營。
“政府兜住困難、高齡、空巢等老人群體(ti) 的居家養(yang) 老需求底線,但養(yang) 老服務不可能純公益供給。”南京大學社會(hui) 學院副院長陳友華認為(wei) ,政府應鼓勵支持開展市場化養(yang) 老服務,更好滿足多層次、個(ge) 性化養(yang) 老需求。
我省引導多元主體(ti) 參與(yu) ,由社會(hui) 力量建設運營的民生實事項目,按當地規定享受相應建設、運營補貼。近期,省政府印發《關(guan) 於(yu) 推動養(yang) 老事業(ye) 和產(chan) 業(ye) 發展 提升養(yang) 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鼓勵優(you) 質品牌化、連鎖化養(yang) 老服務企業(ye) 拓展農(nong) 村社會(hui) 化養(yang) 老服務,明確養(yang) 老服務組織用水、用電、用氣參照執行居民價(jia) 格。
下一步,我省將在養(yang) 老服務提質增效上下功夫,持續打造“蘇適養(yang) 老”服務品牌,讓養(yang) 老服務從(cong) “有”邁向“優(you) ”。具體(ti) 而言,要做優(you) “原居享老”、做實“社區安老”、做強“機構頤老”,統籌城鄉(xiang) 普惠型養(yang) 老服務設施建設。同時,推進養(yang) 老服務事業(ye) 和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壯大“銀發經濟”產(chan) 業(ye) 規模,促進老年產(chan) 品用品豐(feng) 富供給和升級換代。
【百姓呼聲】
建好服務陣地,滿足多元需求
養(yang) 老服務中心辦得好不好,老人說了算。連雲(yun) 港市新海街道康文社區居委會(hui) 主任譚媛媛告訴記者,麵對越來越細分的養(yang) 老需求,為(wei) 建好服務陣地,他們(men) 在籌建街道養(yang) 老服務中心時,就麵向11個(ge) 社區的老人及家庭發放約1萬(wan) 份調查問卷。
今年7月,該中心對市民開放,占地1000多平方米,兩(liang) 層樓裏設有百穗餐廳、乒乓球室、康複理療室……老人在這裏還可以拉二胡、彈古箏、剪紙,各得其樂(le) 。“養(yang) 老服務中心內(nei) 的老年大學要開班了!有書(shu) 法、茶藝、配音等多種課程。”近期,這則好消息在老人們(men) 中間傳(chuan) 開了。
今年3月,漣水縣整合原有資源,政府投資300餘(yu) 萬(wan) 元,引入社會(hui) 資本600餘(yu) 萬(wan) 元,建設標準化街道綜合性養(yang) 老服務中心並於(yu) 6月底開放,目前中心有80名老人入住。漣水縣民政局養(yang) 老服務科科長高繼承告訴記者,該縣在養(yang) 老服務“強”和“廣”上下功夫,一方麵強化養(yang) 老機構服務能力,引入縣級民營綜合醫院漣水東(dong) 方醫院資源,將康複理療室“搬”進養(yang) 老服務中心,實現“小病不出中心”;另一方麵構建“15分鍾養(yang) 老服務圈”,整合轄區敬老院,建起1個(ge) 縣級養(yang) 老服務中心、5個(ge) 區域性養(yang) 老服務中心、N個(ge) 村級互助養(yang) 老睦鄰點,滿足老人多元和就近養(yang) 老需求。
林莉介紹,我省啟動“養(yang) 老服務+”行動,強化醫療衛生與(yu) 養(yang) 老服務的政策銜接、資源共享和服務融合,促進養(yang) 老服務與(yu) 信息通信、教育培訓、家政服務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以更好滿足日益增長的養(yang) 老服務需求。(唐悅 劉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