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譜寫絲路新傳奇
原標題:中歐班列譜寫(xie) 絲(si) 路新傳(chuan) 奇
隨著一聲汽笛長鳴,一列搭載著54個(ge) 集裝箱汽車配件、日用品等貨物的中歐班列近日從(cong) 天津新港站開出,開往內(nei) 蒙古二連浩特口岸。
廣袤的亞(ya) 歐大陸上,古有絲(si) 綢之路駝鈴陣陣,今有“鋼鐵駝隊”奔馳不息。經過10年發展,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7.7萬(wan) 列,運送貨物731萬(wan) 標準箱,貨值超3400億(yi) 美元,成為(wei) 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橋梁。
聯通亞(ya) 歐,開辟運輸新通道
9月15日,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上,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集團”)宣布: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已開通5條線路,累計開行80列。
以西安至德國杜伊斯堡為(wei) 例,每周三、周六淩晨3時55分從(cong) 西安國際港站發車,運行9908公裏,10日後可抵達杜伊斯堡,全程運行時間較普通班列壓縮30%以上。
截至目前,中歐班列已聯通我國境內(nei) 112座城市,通達歐洲25個(ge) 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座城市,以及沿途11個(ge) 亞(ya) 洲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座城市,開辟亞(ya) 歐陸路運輸新通道。
——通道網絡逐步完善。
在中哈(連雲(yun) 港)物流合作基地,機車穿梭、作業(ye) 繁忙,貨物一下班列便搭乘輪船出海;在中歐班列(沈陽)集結中心,起重機抓取一個(ge) 個(ge) 有“中國鐵路”標識的集裝箱裝至班列上;在內(nei) 蒙古二連浩特口岸,一列列中歐班列完成換裝工作,等待出境……
國鐵集團數據顯示,中歐班列已形成經阿拉山口、霍爾果斯、二連浩特、滿洲裏、綏芬河、同江口岸出境的西、中、東(dong) 3條通道,時速120公裏圖定中歐班列運行線已達86條,實現了亞(ya) 歐國際聯運的網絡化。
——口岸能力大幅提升。
口岸,是中歐班列運輸途中的重要節點。班列將在這裏完成換裝、報關(guan) 、清關(guan) 、出境等手續。10年來,中歐班列沿線國家加強既有口岸能力擴建,開辟新口岸,不斷提升國際聯運能力,滿足日益增長的運輸需求。
俯瞰滿洲裏鐵路口岸,一列列中歐班列在寬準軌線路上鋪展開來,高高聳立的龍門吊用“巨手”將色彩斑斕的集裝箱整齊碼垛。經過多次升級,滿洲裏鐵路口岸國際聯運列車日換裝量增至840標準箱,換裝能力比2020年提升1倍,國際聯運更加高效便捷。
國鐵集團數據顯示,2022年,阿拉山口、霍爾果斯、滿洲裏、二連浩特、綏芬河等口岸分別過境中歐班列5141列、3150列、4838列、2549列、884列,比2016年分別增3981列、3080列、4527列、2388列、884列。
——樞紐功能持續增強。
10年來,我國積極推動鄭州、重慶、成都、西安、烏(wu) 魯木齊等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範工程建設,打造服務優(you) 、效率高、成本低的現代物流樞紐,促進中歐班列開行由“點對點”向“樞紐對樞紐”轉變。
以西安國際港站為(wei) 例,從(cong) 最初的四等小站到如今的一等貨運站,西安已經成為(wei) 中歐班列重要的集結中心。今年,西安國際港站再次升級:貨物裝卸線路由19條增至29條,12條貨物線完成改造,具備直接發車功能,裝卸能力提升30%。如今,西安國際港站成功躍升世界一流內(nei) 陸港,設計年集裝箱吞吐量540萬(wan) 標準箱、年鐵路貨運量6600萬(wan) 噸。
數據顯示,2022年5個(ge) 集結中心共開行中歐班列8800列,占中歐班列開行總數的53%。
量質齊升,創新物流新模式
集裝箱層層堆疊,龍門吊忙碌裝卸,成都國際鐵路港一派繁忙,“陸上港口”名不虛傳(chuan) 。
“產(chan) 線盡頭就是集裝箱,車間隔壁就是鐵路港。”TCL光電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楊怡說。
十年發展,中歐班列構建了一條全天候、大運量、綠色低碳的物流大通道,開創了國際運輸合作新局麵。
經濟環保優(you) 勢突出,廣受企業(ye) 貨主歡迎。
內(nei) 蒙古烏(wu) 蘭(lan) 察布市嘉澤木業(ye) 有限公司主營木材加工。企業(ye) 負責人郭進海最常去的一個(ge) 地方,就是內(nei) 蒙古最大的中歐班列集結基地——七蘇木物流園。
郭進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進口一噸木材,中歐班列運輸可比公路省50元,按每年20萬(wan) 噸的使用量來算,可節約近1000萬(wan) 元。
數據顯示,同樣運一批貨物從(cong) 中國到歐洲,中歐班列運輸費用約是航空運輸的1/5,運輸時間約是海運的1/4,且具有穩定性高的特點,在滿足高附加值、強時效性等特定物流需求方麵具有比較優(you) 勢。
“不僅(jin) 如此,中歐班列平均碳排放量為(wei) 航空運輸的1/15、公路運輸的1/7,為(wei)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交通可持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國鐵集團貨運部有關(guan) 負責人說。
多式聯運快速發展,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來到廈門海滄保稅港區,一艘來自越南的集裝箱班輪已順利靠港。現場正忙碌地組織集裝箱卸船進站,集裝箱將搭乘中歐班列前往哈薩克斯坦,實現“海絲(si) ”“陸絲(si) ”無縫銜接。
“對東(dong) 亞(ya) 、東(dong) 南亞(ya) 國家和地區的企業(ye) 而言,選擇海運抵達廈門,再搭乘中歐班列前往歐洲,比全程海運節省近一半時間,這是中歐班列(廈門)獨有的國際海鐵聯運優(you) 勢。”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漳州車務段海滄站站長趙勵強說。
海鐵、公鐵、空鐵多式聯運,讓中歐班列效能更好釋放。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顯示,目前,以大連港、天津港、青島港、連雲(yun) 港港等沿海港口為(wei) 起點的中歐班列線路已達29條;廣州、成都等城市已依托中歐班列打造了“空鐵聯運”跨境電商出口新模式,推動“鐵海公空郵”綜合運輸一體(ti) 化融合發展。
互利共贏,搭建合作新平台
馳而不息的中歐班列,為(wei) 沿途國家、地區發展帶來發展新機遇。
——提速貨物往來,優(you) 化開放格局。
鄭州,地處中原腹地。過去,大宗貨物出口歐洲,需先運至東(dong) 部海港,再經海運入歐。如今依托中歐班列,鄭州一躍成為(wei) 內(nei) 陸開放新高地。
“2013年以來,中歐班列(鄭州)從(cong) 每周‘單趟對開’到現在每周最高往返34列,車次越開越密,境內(nei) 外合作夥(huo) 伴達到6000多家,形成‘以運帶貿、以貿促運’的產(chan) 業(ye) 互補良性發展格局。”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圃田站站長郜飛說,依托中歐班列,河南開行東(dong) 方紅拖拉機、信陽茶葉、南陽香菇、商丘棉花等定製合作班列,推動特色農(nong) 貿產(chan) 品走出國門。
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顯示,中歐班列運送貨物貨值占中歐貨物貿易的比重逐年提升,從(cong) 2015年的1%增至2021年的9%。
——聚攏產(chan) 業(ye) 集群,拓寬發展空間。
多年來,重慶先後獲批國家鐵路一類口岸、整車進口口岸、首次藥品進口口岸等。“汽車整車進口口岸的設立,帶動長安、東(dong) 風等品牌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出口,促進了重慶乃至西部汽車產(chan) 業(ye) 集群的發展壯大,開啟了中國西部內(nei) 陸整車進口新篇章。”渝新歐(重慶)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太平說。今年1至8月,中歐班列(重慶)進出口整車6.4萬(wan) 台、增長約36.7倍。
——聯通廣闊市場,打開“共贏大門”。
在“世界超市”浙江義(yi) 烏(wu) ,有一家500多平方米的西班牙商品進口館,銷售西班牙紅酒與(yu) 橄欖油等商品。
“以前,苦於(yu) 沒有銷售渠道,不少西班牙的優(you) 質產(chan) 品一直無法打開市場。”進口館負責人金海軍(jun) 說,中歐班列開通後,這些產(chan) 品被中國采購商銷售至中國乃至日本、韓國等地。
與(yu) 此同時,義(yi) 烏(wu) 的小商品也通過中歐班列源源不斷運往西班牙馬德裏,助力其成為(wei) 歐洲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今年以來,中歐班列(義(yi) 烏(wu) )累計開行超1000列,商品品類達5萬(wan) 多種。
據介紹,這些年,從(cong) 中國通過中歐班列運往歐洲的貨物品類,從(cong) 最初的手機、電腦等,拓展到汽車整車、機械設備、電子產(chan) 品等53大門類,歐洲運往中國的貨物品類從(cong) 早期的木材、汽車及零配件等逐步拓展到機電產(chan) 品、食品、醫療器械等。
中歐班列發展勢頭強勁。今年1至8月,共開行11638列、發送貨物126.2萬(wan) 標準箱,同比分別增長10%、23%。未來,“鋼鐵駝隊”必將給國際經貿合作帶來更多機遇。
(本報記者朱佩嫻、靳博、劉洪超、白光迪、翟欽奇參與(yu) 采寫(xie) )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02日 第 01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