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婺城讓農民從“會種田”變“慧種田”
秋收時節,在金華婺城區承包了2200多畝(mu) 稻田的種糧大戶餘(yu) 雪芳忙得從(cong) 容不迫。因為(wei) 收割、烘幹等都由“田保姆”打理。
餘(yu) 雪芳是衢州龍遊人,2022年,她與(yu) 婺城區蔣堂鎮直裏村簽訂整村土地承包協議,2023年是她來婺城種糧的第二年。與(yu) 她合作的“田保姆”,就是位於(yu) 蔣堂鎮的全省首批現代化農(nong) 事服務中心“好樂(le) 耕”。
“手機上點一點就能下單需要的農(nong) 事服務,會(hui) 有專(zhuan) 門服務人員跟進。比如選擇育秧服務,‘好樂(le) 耕’就會(hui) 幫我們(men) 育秧、插秧,插秧機都不用我們(men) 自己再找,很方便。”餘(yu) 雪芳說,依托“好樂(le) 耕”種田,自己既省心又省事。
據“好樂(le) 耕”農(nong) 事服務中心生產(chan) 部經理祖洪影介紹,目前,“好樂(le) 耕”數字化管理平台可提供育苗育秧、烘幹加工和倉(cang) 儲(chu) 保鮮等11項服務,年服務能力達10萬(wan) 畝(mu) 次。每畝(mu) 節約種植成本80至150元,大幅提高農(nong) 戶種糧便利性和積極性。
數字賦能讓農(nong) 民從(cong) “會(hui) 種田”變“慧種田”。近年來,婺城區積極探索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提質增效助力共同富裕生產(chan) 實踐,建立鎮、村、企業(ye) 三級農(nong) 事服務共富機製,大力開展農(nong) 業(ye) “雙強”行動,堅持向科技要空間、向機械要效率,破解農(nong) 業(ye) 發展瓶頸。以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實際需求為(wei) 導向,該區出台《農(nong) 業(ye) “雙強”行動布局專(zhuan) 項規劃》《現代化農(nong) 事服務中心規劃布局方案(2022—2027)》等,鞏固發展農(nong) 業(ye) 現代化、機械化水平,重點培育發展“全程機械化+”新型專(zhuan) 業(ye) 服務組織,探索推廣“服務中心托管、農(nong) 民使用”新模式。
2023年以來,婺城區現代農(nong) 業(ye) 總體(ti) 向好,其中糧食種植麵積、種糧大戶主體(ti) 數、大戶種糧麵積占比、千畝(mu) 以上種糧大戶數均實現大幅增長,提前完成0.41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改造提升任務。數據顯示,目前婺城區已具備2.6萬(wan) 畝(mu) /季的集中育秧、1500噸/批次的稻穀烘幹、6000噸的稻穀倉(cang) 儲(chu) 和30萬(wan) 畝(mu) 次/年的農(nong) 機服務能力。到2025年,婺城“好樂(le) 耕”農(nong) 事服務中心將麵向全省推廣建設20個(ge) 服務點,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共同富裕賦能加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