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齊聚古都大同 共話石窟寺數字化保護
10月10日,“第二屆黃河文化石窟寺聯盟數字化研討會(hui) 暨數字雲(yun) 岡(gang) 20周年座談會(hui) ”在山西大同召開。180餘(yu) 名專(zhuan) 家學者共同探討石窟寺文物的數字化建設和活化利用等問題,分享文物數字化研究領域前沿的學術動態與(yu) 最新的科研成果。黃河文化石窟寺聯盟保護成果展開幕式同時舉(ju) 行。
石窟寺是黃河流域上見證文化發展的重要物質性遺存。本次會(hui) 議致力於(yu) 理清石窟寺數字化保護的發展趨勢,把握石窟寺數字化保護的發展機遇,打破石窟寺保護的壁壘,提升石窟寺數字化保護的水平與(yu) 能力,全麵推動石窟寺文物數字化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
雲(yun) 岡(gang) 研究院院長杭侃在致辭中指出,應以此次大會(hui) 為(wei) 契機,進一步拓寬數字化技術在文物保護領域中的應用,推動黃河流域石窟寺保護、利用、研究、展示、對外交流、文旅融合方麵廣泛深入的合作,進而不斷擴大黃河文化石窟寺交流“朋友圈”,全麵促進文物事業(ye) 蓬勃發展。
據了解,黃河文化石窟寺聯盟主要就黃河流域石窟寺保護、利用、研究、展示、對外交流、文旅融合方麵開展開展廣泛深入的合作,進而不斷擴大黃河文化石窟寺交流“朋友圈”,係統展示黃河文物價(jia) 值和內(nei) 涵,以更好地守護石窟寺遺產(chan) ,傳(chuan) 承黃河文化。
本次會(hui) 議由雲(yun) 岡(gang) 研究院、黃河文化石窟寺聯盟、大同市文物局、太原市文物局、浙江大學文化遺產(chan) 研究院、太原市文物保護研究院聯合主辦。(武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