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播種綠洲 止風固沙(中國道路中國夢)

發布時間:2023-10-13 15:25: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內(nei) 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地處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東(dong) 北部,境內(nei) 沙漠麵積426萬(wan) 畝(mu) ,占全縣國土總麵積的68.3%。從(cong) 前,常見呼嘯的狂風卷攜著沙土,推著沙丘向人們(men) 的生活空間逼近,吞噬村莊、湖泊、堤壩。為(wei) 了生存,必須在沙漠種樹造林。1986年,我接過父親(qin) 的鐵鍬,也成為(wei) 一名林場的護林員。我立下誌向,一定要種更多草木,讓荒漠變綠原。

  種樹,考驗人的耐心與(yu) 恒心。現在的林場,曾經是一望無邊的荒漠。大家背幹糧、帶水壺、翻沙頭、找濕地、栽苗子、插橛子,一幹就是一整天。栽樹難,栽活樹更難,種下的樹往往不到3天就會(hui) 被沙土掩埋,種上七八次,才能活一棵,隻能不停地種。狂風肆虐、迷失方向,天氣炎熱、水源耗盡,在沙漠中植樹造林必須與(yu) 風沙搏鬥、與(yu) 危險抗爭(zheng) 。為(wei) 了家園,樹坑被埋就再挖,樹苗死了就再種,我們(men) 決(jue) 不放棄。

  在沙漠播種綠洲,是一項龐大而艱難的事業(ye) 。近些年,為(wei) 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治沙成效,林場黨(dang) 支部創新治沙工作機製,建立了“黨(dang) 支部定組包片+黨(dang) 小組定量包聯+黨(dang) 員責任示範林”的黨(dang) 建引領網格化治沙體(ti) 係。打通林區防火通道,護林員可騎乘專(zhuan) 用的巡護車輛進入林草區巡護;改造林場管護站,休息、值夜班有了宿舍、能吃上熱飯熱菜……黨(dang) 建引領推動各項規章製度更加健全,促進防沙治沙工作提質增效,我們(men) 植樹造林的幹勁兒(er) 更足、信心更強。如今,210萬(wan) 畝(mu) 沙漠披上了“綠裝”,全縣林草覆蓋度從(cong) 上世紀50年代初期的0.04%提高到目前的37.2%。原來的沙漠變成了綠洲,真正實現了從(cong) “沙進人退”向“綠進沙退”轉變。黨(dang) 的旗幟高高飄揚,匯聚萬(wan) 眾(zhong) 一心、幹事創業(ye) 的磅礴力量,大家都相信,未來的生活一定會(hui) 更加美好。

  治沙的成效來之不易,仍需進一步擴大“戰果”,這離不開持之以恒的苦幹,更離不開技術創新的賦能。近些年,我們(men) 因地製宜、喬(qiao) 灌結合、封造並舉(ju) ,營造以梭梭、花棒等為(wei) 主的防風固沙林,推廣“冷藏苗避風造林”、高壓水打孔植苗造林、工程固沙造林等技術,努力以創新與(yu) 改變,推動事業(ye) 積累跬步、不斷向前。為(wei) 國土植綠護綠,是護林員的本職工作。盡管工作辛苦單調,但每當看到黃沙漸漸退去、綠意滔滔湧來,每當聽到人們(men) 真心誇讚身邊環境越來越好,我心中的成就感都會(hui) 油然而生。與(yu) 時俱進增強防沙治沙本領,多措並舉(ju) 築牢綠色屏障,人們(men) 就會(hui) 有更好的生活條件、更美的共同家園。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人類要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這是一個(ge) 滾石上山的過程,稍有放鬆就會(hui) 出現反複。”三北地區生態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個(ge) 長期性任務。將自己的人生融入防沙治沙事業(ye) ,我何其榮幸;繼續治好沙漠、種下更多綠洲,我定會(hui) 砥礪前行。

  (作者為(wei) 內(nei) 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磴口縣防沙林林業(ye) 管護中心護林員,本報記者張棖采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13日 05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